回娘家的散文(推荐6篇)
回娘家的散文 篇一
回娘家的散文
我一直喜欢回娘家,那里有我成长的记忆,有我最亲爱的家人。每次回娘家,我都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温暖和安心。这次回娘家,我特别期待。
回娘家的路上,我充满了期待和兴奋。车子驶过我熟悉的街道,我看到了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童年的地方。我看到了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小吃摊,看到了曾经和朋友们玩耍的小广场。这些熟悉的景象让我感到一种亲切和踏实。
终于,车子停在了我娘家的门口。我推开门,迎面而来的是妈妈温暖的微笑。妈妈看起来依然年轻美丽,只是眼角多了几道岁月的痕迹。我紧紧拥抱着妈妈,感受到她的温柔和无尽的爱。
进入娘家的客厅,我看到了爸爸在沙发上看报纸。爸爸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每次回娘家,他总会透露出一丝开心和满足的表情。我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抬起头,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娘家的餐桌上摆满了我喜欢的菜肴,有妈妈炖的鸡汤、爸爸做的红烧肉,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鱼。我边吃边与家人聊天,分享着我的近况和工作生活。家人们关心地听着,时不时地发出赞叹和鼓励的声音。这种被关心和理解的感觉让我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
晚上,我和姐姐一起去散步。姐姐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分享了很多快乐和秘密。我们一边走一边聊,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我们笑着回忆起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也谈论起现在的生活和梦想。姐姐一直在鼓励我,她相信我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姐妹之间的默契和支持让我觉得无比温暖和幸福。
回到娘家的卧室,我躺在自己的床上,回忆起这一天的点点滴滴。我意识到,回娘家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美食和快乐时光,更重要的是回归家庭的温暖和爱。娘家是我永远的港湾,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够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和幸福。
回娘家的散文 篇二
回娘家的散文
回娘家,总是让我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温馨和幸福。娘家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最亲爱的家人所在的地方。每次回到娘家,我都能感受到家人们的关爱和照顾。
回娘家的路上,我总是充满期待和快乐。那段熟悉的路程,让我感受到一种回归的力量。我看到了曾经玩耍的小巷,看到了那棵我和妈妈一起种下的树。这些熟悉的景象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点滴,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快乐无忧的时光。
终于,车子停在了我娘家的门口。我推开门,迎面而来的是爸爸和妈妈的微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表情。我紧紧拥抱着他们,感受到他们坚定的拥抱和无尽的爱。
娘家的客厅里摆满了我喜欢的糕点和水果。妈妈总是为了我回来而特意准备,她的关爱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我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分享着彼此的生活和快乐。这种家庭的团聚让我觉得特别幸福和满足。
晚上,我和弟弟一起散步。弟弟是我最好的伙伴,我们从小一起成长,分享了很多欢笑和秘密。我们一边走一边聊,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我们讲述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互相鼓励和支持。这种兄弟之间的默契和情谊让我觉得无比温暖和幸福。
回到娘家的卧室,躺在自己的床上,我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心和放松。这里是我真正的归属,是我永远的港湾。回娘家,不仅仅是为了享受家人的关爱和美食,更重要的是回归家庭的温暖和爱。无论何时何地,娘家总是我心灵的归宿,让我感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回娘家的散文 篇三
我们家的风俗大年初二回娘家,很早就没有妈妈了,结婚以后每逢大年初二还是惦记回娘家,我们姐四个,大姐因为心脏病走了,还剩下我们姐三个,每逢初二,我
们姐妹便会携带全家,回娘家,一是给老父亲拜年,更主要的是一家人团聚。三个弟弟,三个姐妹,加上各自的一家人,总计有二十来口人,虽然没有了妈妈,少了大姐,令大家心里蒙上一层阴影,但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这也是无奈的事情。大家还是欢欢喜喜,有说有笑。我们家这一天都是弟弟们干活,他们忙里忙外,大弟弟住炤,负责大厨,二弟打杂,负责准备菜肴,点火切菜。
我们姐妹弟媳聚在一起打牌,闲聊。这天家里供奉的老祖宗排位还没有撤,我们要给祖宗磕头上香。大的先来,按顺序拜祭。这是饭菜也准备好了,大家放上桌子,摆好碗筷,老父亲坐在上首,一般大人们坐一个桌,晚辈的孩子们坐一个桌。排行大的讲话,祝福老父亲福如东海受比南山,祝福家家幸福快乐万事如意,祝福孩子们学习进步,将来考个好学校,奔个好前程之类的话。然后大家一同举杯气氛十分融洽温馨。虽然桌上有缺陷,谁也不说。
后来,老父亲也去世了,我们就转移到大弟弟家团聚。弟弟家开饭店,当然一应菜肴都由他一手准备。还是二十来口人,有时候坐一大桌,有时候分两桌。这回,我们拜祭的多了一个人——我们的老父亲。除了祖宗牌位以外还有父亲母亲的大照片供在桌子上,放上好酒好菜,寄托我们的思念之情。
时光荏苒,转瞬我们都老了,姐姐、弟弟、妹妹的孩子都有了孩子。也就是有了第三代人,每逢大年初二我们依然延续回娘家的习惯。
今年大弟弟因为用锯拉柴火,被电锯拉伤了手,缝了几十针,好在没有伤到骨头,住院一段时间,虽然基本上好了,可是,还是不敢干活,怕水,怕冷。弟弟来电话说,二姐啊,今年过年就上你家吧,我做不了饭。
好吧,我当然一口答应,“回娘家”,其实只是为了大家团聚,在一起寻找一家人的温馨快活。大家都是一个娘生的,一起长大,经历了那么多欢乐幸福,苦难无奈。如今都长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甚至再下一辈子人,这是很温暖,很温馨的事情。一年到头大家都忙,哪有时间聚在一起。也就是借过年之机大家聚聚,高高兴兴的回忆往事,畅谈未来,打会麻将,玩会扑克,真是难得。我本来想去饭店安排,妹妹说还是在家吧,去饭店没意思,在家里有一份温馨的感觉。我只好在家里准备饭菜。家里房子不小,可是都来了也显得有些拥挤,孩子们淘气,大人们开怀,嘻嘻哈哈,挤挤闹闹。看着弟弟妹妹都抱孙子了,我也真是眼热,妈妈去世早,弟弟妹妹都小,我眼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给他们安排工作,给他们张罗结婚,一个个都走了,我也成了大姑娘,剩女。三十多岁结婚,女儿小,所以还没结婚。我多么期盼女儿早些结婚,我也抱孙子。
我做了两大桌菜,弟弟还带了几个好菜,一家人欢欢喜喜过了一个团圆年。他们走了我却累得抬不动腿了,唉……老了。
接着是三妹家,四妹家……
这个年就是这样嘻嘻闹闹的过来的。
唉……难得团聚,就让这个年这样的延续下去吧。直到我们老去,或者走不动闹不动的时候……
人生难得温馨的团聚,它会使我们青春常在。
回娘家的散文 篇四
春节年初二,跟着老婆回娘家。
老婆的娘家在鲁北农村的某县,相距我们居住的省城都市家不足一百公里,高速路上自驾驱车不到一小时就能到她的娘家。
回娘家走亲戚,到七姑八姨家总断不了喝酒,由于担心路上查酒驾,也为了一路安全,我们今年没敢开车回去,而是准备乘长途汽车前往。
一家三口,一早来到了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长途汽车站。满以为年后乘车高峰已过,车站回家的旅客不会太多。不料想车站广场上,趋向各地的长途车,前后有序排列着好几行。投眼向玻璃车窗口上望去,车内挤满了回家的乘客。
车站上,汽车排气管子没熄火的“突突”声,汽车喇叭的“嘀嘀”声,检票员催促旅客“快上车”的喊叫声,浑然成一片不耐烦主题的交响曲,在停车场上此起彼伏,呈现出一派随时准备驱车出站的样子。
上初中的儿子,拖着一行李包的礼品,紧跟随在我们夫妻身后,从买车票到上车,仅用了二十分钟,身子刚一落座,汽车就启程了。
望着车内满员的乘客,我回想起十几年前,第一次跟随老婆乘车回娘家的情景。
那一年也是年初二,我们肩扛手提着回家探亲的礼物,转乘好几路公交车,好不容易来到了长途车站。等下车后才发现,宽敞的长途车站大院里,空落落地仅停着几辆长途车,车上连个人毛都没有,车身冰冷地停在院子里。售票候车厅内冷清清的也只有几个零散的旅客。一问过节值班人员得知,缘于年初二乘客人员数量少,通往各地的长途车,一律不发车。若想乘车回娘家,必须等到年初三才能发车。
整装待发的我们,不愿空落此行,无奈之下,我们不得不改乘火车回娘家了。来到火车站买上票,我们龟缩在候车大厅角落里,等到夜间才蹬上火车。那还是一次逢站必停的慢车,咯咯蹬蹬蜗牛似得行进在慢板节奏里,一赶回到媳妇娘家,已是凌晨两点。
此后的年初二,回家的旅客逐渐多了起来,长途车站才有前往媳妇娘家去的班车。但车上只因旅客稀少,司机往往需等到车上,旅客满座后才发车。期间一等少则一小时,多则两小时。最后司机在归心似箭的旅客焦急催促下,才不情愿的启动车子。此刻司机并不马上加速,而是慢悠悠地围着城里圈,转圈的过程中,抑或是期盼半路上有上车的旅客,补齐空座位后,才加油提速车子,直奔乡里。不然的话,司机说跑一趟车连油钱都挣不回来。
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年里,农村到省城打工人员逐年增多,如今的年初二,南来北往的旅客,从省城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一起蜂拥到车站,使原来冷凄空落的长途车站,随之沸腾了起来。回老婆娘家的班车,也像走马灯似得不间断,间隔二十分钟就来回一趟,而且每一趟的班车上,座无虚席。当然,长途车驾乘司机,也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乐此不疲。
随老婆回到娘家后,作为省城来的姑爷的我,自然被奉为座上客,端坐在招待我们的酒席宴上,有大舅哥二舅哥、大嫂二嫂作陪,开始推杯助盏地喝起酒来。席间,我慢言少语地倾听她们家人的拉呱说话,思考着眼下农村今非昔比的变化,综合起来有以下的见闻:
一,如今农村年轻人的结婚住房,多选购建在县城周边的小区商品房。即使家人在自家宅基地里,给他们建成一座三层小楼或小四合院平房,他们也不愿去住。此举不知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为了自建房水暖不配套?还是新型农村由城市包围农村雏形的开始?
二,在城里住惯楼房的`城里人,反而想回农村老家买一处四合小院,在院里种菜、种花,奢望过一种半自给自足的闲适生活。但好事难为,有四合院的农家,还巴望着房地产开发商,拆迁他们的四合院,盼着拆迁发财,回迁分房呢!难道这是当今农民和城里人的“中国梦”之一?
三,老婆的娘家侄子,在鲁北农村家结婚后,却带着新媳妇到河南去打工。闲置着新购的三室厅新房不去住,而是到河南花钱租房子住。能带走有腿的媳妇,却带不走没腿的新房?究竟是房子跟着工作走,还是工作跟着房子走?
四:老婆的姑表弟,在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却带着妻儿到北京去发展。在北京三环外以四五万元每平米的房价买了住房安了家,岂料,致使家里空巢老人因想孩子得了抑郁症。他们不得已又在北京六环外,以两三万元每平米的房价,买了第二套住房,想把老人接到北京去与他们同住,一解老人思亲之苦。粗算了一下,这两套住房的费用支出,他们夫妻俩得做近十年的房奴。
纵观当今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乡下人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千方百计跻身都市成为城里人,而置身在喧嚣城里人,憧憬乡下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的新观念,不知下一步国民经济发展到哪一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改革阵痛后的国家和人民,一定会找到自己最舒适、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乐园。因为,我在媳妇的娘家,也见到一些在城里发迹的能人,开始准备回乡投资建家立业了。
回娘家的散文 篇五
娘家有我爸和我娘,有我弟和弟媳,还有我的两个侄子,当然还有那么一大村子的人。
每次回娘家走到村口,紧邻公路的叔叔婶婶和爷爷奶奶们就站在村口,我用浓重的乡音喊他们,他们就像看游动的画一样看我,眼里满是喜欢和羡慕,心里满是疼爱和牵挂。而当我在他们乡音的陪伴下,走向我的家时,爸和娘的目光,更将这份牵挂升华,升华到他们眼角的笑,升华到他们心底的暖。
一大家子的人在一起,说得就是人间风景,人间冷暖。田里的庄稼,能让娘感到某种荣耀,这两年,因为农村种田机械化的推广,村里的驴和牛几乎绝迹了,街巷上突然没有了驴叫和牛屎,有时我就怀疑我的娘家还是不是农村?但当那芬芳的粮食,被拉到场院里的时候,我就丝毫不怀疑这一点了,特别是当我坐在粮食堆上,回忆我的童年时,我就更肯定了这一点。娘说得好,一大家子,还不亏了有我这样会打算的好女人?我点头说是,但爸爸和弟弟却反对,他们高声说,粮食能挣几个钱,还不亏了我们打工的工资?我当然向着娘说话,娘不仅将她的骨血传给了我,还将她的天真和可爱传给了我。人,虽然老了,但秉性是难以改变的,她明明知道,整个家百分之七十的收入,都是来自爸爸和弟弟的收入,但她偏就那么说!这里的可爱,谁能听懂?她那挤眉弄眼故意嗔怒的样子,在我看来,都有少女的遗风!我试着在我县城的新家里,将这句话说给丈夫听,丈夫拍着我的肩膀说,好了好了,咱家都是你的功劳,我才懒得和你争!我目瞪口呆,我盼望着他和我争几句,但他却懒得和我争。倒是我女儿说我,越活越像她姥姥了。
未婚时,总幻想着有一天离开这个家,离开爸和娘的唠叨和管教,和自己心爱的人,去很远的地方流浪。走四方的梦,永远是浪漫的,身子和头颅飘在半空里,而双脚却踏在现实的土地上,——结婚后,我不但没有去流浪,而且若干年后,我还喜欢上了这种扎根土壤的感觉,我感觉我就像田里的一株玉米棵子,成熟的果实只能落在我脚下的大地上!虽然,我那么讨厌这片土地的贫穷,但血浓于水的情,总让我身不由己。我和丈夫在离娘家5公里的地方,结婚、生女、工作,我们没有走到更遥远的地方去生活,丈夫告诉我,我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我无法对他说我真实的想法,就像我无法对我爸和我娘解释一样。还是不说了吧,那些旧梦;还是不说了吧,让梦跟随侄子和女儿的脚步;还是不说了吧,走着的脚步可能比做梦更现实。
回娘家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一家人围着圆桌吃饭。当饭菜被我和娘端上桌,爸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他一边高声说我老大不小仍然没有干活的样子,一边嘱咐我如何在县城里生活。说实话,自从我二十二岁离开农村去县城单位上班,到现在仍然没有学会如何做一个城市人。虽然我的理想是做城市的精英,但我的骨子里却装满了乡土,我那不可救药的小农意识,我那沉默到灵魂里的认真和固执,我那挣扎到绝望的挣扎,都让这只能成为我,成为属于我的标签。后来,与一位我所敬慕的作家,在一起吃饭,他给我解释了“标签”的意义,他说这“标签”,就是个性,你如果能在一群红男绿女之中,依然保持你的乡土,那将不仅是你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种文化的胜利!作家的话,将我逗笑了。那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找自己找了三十多年,仍然没有找到?但我不能将疑问,告知我爸爸。他不懂,或者可能是太懂,他才放弃了追问,而让我融于世俗。
此时,娘总会和爸唱对台戏,她指责他不要对我这么说话,她说她像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活得还不如我!我安慰娘不要生气,但她忽然问我,你还记得,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吗?
我不敢说不记得,但我又真不记得。我只能将一些模糊的我所想象的印象告诉她,她脸上时而转晴,时而转阴……时光快得让人抓不住,我怎么就忘了那些呢?只记得当时娘的脸,白白的,头发黑黑的,喜欢将额前的头发用一个黑发卡卡住……
我无法对娘说我的感受,但无疑我是爱她的,并珍视那些走过的时光。有娘就有家,有爸就有根,当我和弟弟、弟媳,再次拥住他们的时候,我看到了幸福的炊烟,自我的童年飘到了我的眼前。
回娘家的散文 篇六
大年初二,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这种风俗流传甚久,每年如此。
据说,媳妇回娘家会给娘家人带来富贵,吉祥之意,所以每年的这一天,娘家人都会倾巢出动,把自家的姑娘接回来,住上一宿。接姑娘回家的任务,一般都是有娘家的男丁(儿子、孙子)出门叫姑娘回家。家人在初二的这一天早早安排之后,然后就在家中等待回家的姑娘们。
我的家乡,媳妇回娘家的习俗也是如此。这一天,回娘家的媳妇(姑娘)都是打扮的格外一新,梳妆打扮也要费些心血,就连脸蛋也要抹上红红的“艳膏”。特别是新婚第一年的媳妇,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梳妆打扮从早晨起来就开始,会持续到娘家人叫上门来,唯恐打扮不足,粉状有余。再把新衣服穿上,红红的脸蛋以衬托,简直就像—新娘子!据说,这样娘家人就能够看出来接回来的姑娘带给一家人多少幸运,还有者说,姑娘在婆家的幸福指数是多少,都能通过姑娘的脸蛋,就能表露出来。
叫姑娘回娘家的“差事”,大多数会落在小字辈人的男丁身上,可以一路骑车飞奔到姐家或姑家,小字辈赶巧了,也会遇到给“压岁钱”的美事,然后在姐家或姑家好好的贪玩一个上午,才和姐姐或姑姑一同赶回家。辈分同等的会在所叫人的家里美美吃上一顿,然后才陪同回家。回娘家的场面格外亲切,新媳妇会背(带)上孩子,一路欢声笑语的踏着《回娘家》的乐曲,美滋滋的回娘家,进入娘家不远的村庄路口,就下车而行。遇到叔伯兄弟,彼此会亲切的打着招呼,有的会抱着孩子一同示意打招呼,亲切的过年话语,一路的欢声笑语一直会到娘家门口,这时的娘家人早已闻声走到大门口,迎接嫁出去回家的姑娘,还有姑爷们,幸福也就笼罩在远方亲人的心中。也有进门叩首拜年后才走进家里的,这时娘家院里的气氛就会格外高涨起来,家人的说说笑笑也会飘落到院子里,飘落到院子里的上空中。
一番话语,一声声笑语之后,就是家人备菜、温酒上饭桌的时刻,陪酒的自然有娘家人(舅子),还有就是叔伯兄弟前来拜年的近门人,家庭其乐融融的气氛会随着饭菜酒味的飘香味而升至极点。院落里依然有孩子的鞭炮声,还有得到“压岁钱”的笑声,还有老人们的欢笑声,还有电视画面春晚节目的欢歌笑语声,也就在此时,构成初二媳妇回娘家的精彩画面。这种笑语融融的场面伴随了我多年,因为每一年都是我陪同媳妇回娘家,寻找这种欢乐融融大家庭气氛,寻找初二回娘家的气氛,寻找春节后的娘家人欢喜气氛!
吃饱喝足就休息一会,过年的气氛就是这样,下午不能回去的,照样会在晚上备置酒菜,一边喝酒,一边说笑,一直持续到深夜。好牌的,会在撤桌后,由爷孙或者姐夫、大哥、姨子们组成一个“观桌打牌团”轮流上阵,在牌友中寻找新春的快乐、亲情的快乐。
初二,媳妇,回娘家寻找的是一份亲切与快乐,寻找的是新年的幸福与快乐。虽然不能追寻这份习俗的悠久历史,但这份亲情永远会伴随您在这一天,一直持续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