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往事的散文(推荐3篇)
那些年的往事的散文 篇一:回忆掌心的温度
那些年的往事像一幅幅画卷,静静地悬挂在记忆的角落。它们或是欢笑,或是泪水,或是温暖,或是伤痛,构成了我们成长路上的独特风景。而当我静下心来,回忆起那些年的往事时,总能感受到掌心温度的真实存在。
小时候,家乡的夏天总是炎热的。那是一个没有空调的年代,我们只能靠着扇子和自然风来消暑。每当夏天来临,我总是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在村外的小河里游泳。那个时候的河水清澈见底,我们兴致勃勃地在水中嬉戏玩耍,仿佛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和困扰。而在河边的杨树下,总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守候着我们。他是村里的杨老爷爷,年过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每次游完泳,我们都会去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并给我们讲述一些他年轻时候的故事。我记得有一次,我问他:“爷爷,您小时候也游泳吗?”他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那时候,我在这条河里学会了游泳,也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年老的杨爷爷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温暖和善良,就像他的掌心一样。
青春年少,是那些年的往事中最美好的一段。那时的我们充满了朝气和激情,追逐着梦想,追逐着爱情。我记得高中时,班里的一个女生深深地吸引了我。她叫小芳,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孩。每次在她旁边坐下,我总能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那是一种让我心动的感觉,仿佛她的手掌中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爱意。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快乐和困难,互相支持和鼓励。然而,命运却将我们分开。小芳去了一个遥远的城市读书,我们的联系也逐渐减少。直到多年后,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重新遇见了她。她依然那么美丽,而我却不再是当年的自己。我们聊起了当年的往事,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在告别的时候,她轻轻地握住了我的手,我能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仿佛那是多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些年的往事如同掌心的温度,它们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无论是小时候与杨爷爷的交谈,还是青春年少时与小芳的相遇,都成为了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而那些年的往事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温暖着我的心灵。
那些年的往事的散文 篇二:岁月的痕迹
岁月像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流逝,留下了那些年的往事。它们或是甜美,或是苦涩,或是欢笑,或是泪水,犹如一幅幅画卷,勾勒出了我的成长轨迹。当我静下心来回忆起那些年的往事时,我仿佛能看见岁月在我的脸上留下的痕迹。
小时候,我住在一个小镇上。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口井,那是我们获取水源的地方。每当夏天来临,我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井边,用水桶蘸水灌溉着花园里的花草。而在井边的老槐树下,总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守候着我们。他是村里的老伯伯,虽然年过六旬却依然精神矍铄。每次我们打完水,他总会笑着摸摸我的头,然后说:“小伙子,你们辛苦了。”那个时候的老伯伯总是带着慈祥的笑容,让我感受到岁月的温暖和爱意。
青春年少,是那些年的往事中最美好的一段。那时的我们充满了梦想和希望,追逐着爱情和成就。我记得高中时,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她,她是班里的班花,美丽而优雅。每次在她身边,我总能感受到她的温柔和关怀。那是一种让我心动的感觉,仿佛她的目光中蕴含着无尽的温暖和爱意。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快乐和困难,互相扶持和鼓励。然而,命运却将我们分开。她去了一个遥远的城市读书,我们的联系也逐渐减少。多年后,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重新遇见了她。她依然那么美丽,而我却不再是当年的自己。我们聊起了当年的往事,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在告别的时候,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仿佛那是多年前的那个夏天。
岁月的痕迹如同那些年的往事,它们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明白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无论是小时候与老伯伯的相处,还是青春年少时与她的相遇,都成为了我成长道路上的珍贵财富。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而那些年的往事将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中,见证着我成长的足迹。
那些年的往事的散文 篇三
那些年的往事的散文
(一)
夜很静,那柔柔的月光慵懒地斜射在床头,播放器里循环地播放着自己喜欢的曲子,零星的鞭炮声似乎仍在提醒着年还没有过完,过年对于孩子们充满了各色的诱惑,当自己渐渐长大,开始对年有所抗拒。那拥挤的人群,买票的长长队伍,拥挤的车厢与难闻的气味,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回家过年的一种阻碍。
曾经偷偷地想过,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安安静静地度过一个春节,真的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放假前就会接到母亲的电话,问车票订好没有?几号启程?什么时候到家?一连串的问题让你无法回答。于是,虽然自己的想法无论有多么的美好,最后都会被那种浓浓的亲情所淹没。
大年三十的午饭是北方人最为重要的一顿饭,吃过早饭,母亲就会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最为奇怪的是,从小到大,大年三十这顿饭除了鸡鸭鱼肉外,总会有一道大菜,猪手。始终琢磨不透,如果说鸡鸭谐音是吉利,鱼是富富有余,那猪手究竟有何寓意?直到后来上网查了下,才知道原来猪手的寓意是招财。
每每想起曾经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听长者送上祝福,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当然长辈一定也会送给晚辈红包,说是讨吉利。那红包的金额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三十最为忙碌的要数母亲,因为家里有长辈,所以母亲做事格外小心,贴对联和福字的事多是由老爸和我来完成。每间房间的窗子上都贴着奶奶剪的窗花,奶奶的手很巧,附近人结婚有喜事的时候都会来找奶奶,帮忙剪喜字和漂亮的窗花。
大年三十的这顿饭,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坐在桌子旁。看桌母亲的样子很心疼,很希望自己能在某一个春节,为母亲做上一桌子的佳肴,让母亲静静的品尝,然而额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中午饭过后,一家子人便开始看电视,聊家常。这时的母亲又会在厨房里忙碌着,收拾碗盘,归置东西。然后还要准备除夕夜的`饺子馅,北方一进腊月就会包上很多饺子,然后冻到外面,吃的时候,收进来一些,然后把水烧开,就可以煮饺子吃了,这或许是大自然对生活在北方的人们的一种恩赐吧!
除夕夜的饺子是不可以吃冻的,要吃现包的。除夕家里人都会回来,所以人多,母亲总会包两样馅的饺子,多是一荤一素。在北方除夕吃的饺子很有学问,首先包到最后要剩馅才吉利,这样预示着很富有,而吃饺子是不许吃蒜的,按长辈的说法,过年了不要再算账了。自己总会偷偷地乐,这都是哪留下来的习俗?无法理解。
母亲在和面的时候总是喜欢放一个鸡蛋,活出的面来既好吃,又好看,奶黄色,记忆中的除夕的饺子都会有两种馅,一种荤的,一种素的,一直很纳闷除夕的饺子都会是馅多,面少,观察过很多次,都是如此,这一次学乖,没有去问,仔细想想也知道这一定是奶奶立下的什么规矩,当奶奶离开我们以后,却发现除夕的饺子依旧是剩了馅,这一次没有忍住,问了母亲。
母亲笑了,那笑容中我分明能看出我问及此事是她意料之中的事情。母亲说,奶奶的家是一个大家族,所以有着一种传统,就是不喜欢露富,除夕的饺子皮代表着外人所看到的表面,而饺子馅则代表着真实的财富,所以除夕包的饺子要剩馅,预示着家里的经济状况富富有余。很好奇的问母亲,“你也信这些?”
“我信啊。”母亲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的话,有些惊异,后来在聊天中才渐渐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其实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人人心中所期盼的,即使那事物本事虚无缥缈,但会给人以启迪,让人们心中充满对幸福的渴望,心中会因为那份期许而觉得幸福满满,快乐当然也就会围绕在你的身边。
一家人团坐在圆桌旁,看着春晚,吃着瓜子与糖果,桌子中间一定会有半盆冻梨、冻柿子。冻梨和冻柿子都是用冷水化开的,咬一口,又凉又甜,困意顿时全消。九点多的时候母亲把圆桌收拾干净,放上面板,大家会开始一起包饺子,当听到外面烟花鞭炮齐鸣的时候,小孩子都会很着急地嚷嚷:“都有人家吃饭了,我们什么时候开饭啊?”
饺子包好,厨房里的水已经烧的滚开,这个时候家里的男人们都会去外面放烟花和鞭炮。每次除夕放完鞭炮后那些碎碎的纸屑奶奶都会很耐心地扫回来,而且绝对是从外往里扫,曾经很好奇,但是却不敢去问奶奶,后来从母亲的嘴里知道了,除夕放鞭炮和烟花是为了接财神,奶奶把鞭炮的纸屑全部收回来,就是表示将财神接回了家中。
除夕的饺子里都会包有硬币,谁吃到了,就会预示着这一年会有好运气,每年春节房间的窗台上总会放着几盏用各色彩纸糊的小灯笼,里面是用竹坯或是植物秸秆扎制的。那是奶奶为家里孩子们做的,里面有个木框的十字中间是一颗钉子,按蜡烛用的,虽然如今的孩子都已经不会提着灯笼在街上玩了,但是奶奶每年依旧会扎上几个摆在窗台上,远远看去,色彩艳丽,盛满了年的味道。
(二)
每每提到回家过年,都会想
起最让人头疼的怎么回家?每个人都希望回家过年的时候,那庞大的返乡队伍总会让我想起非洲角马大迁徙。没有经历过春运的人是无法了解一票难求的困境,当准备回家买票的那一天起,便开始了一场苦难的历程,电话预约总会不通;网上订票一眨眼的功夫没了;于是你依旧不得不去窗口排票,望着那长龙似的队伍,不得不感叹,中国人真多。每年过春节都要回家,于是很早就会做准备,当最后无计可施的时候,最终会求助于票贩子,或许有人会用鄙视的目光来审视我的文字,但我依旧会说,确实如此,当所有的方法都试验过无效的时候,票贩子就是你最后的一棵救命稻草。当票贩子把票递到你手上的时候,你还会心存感恩地说上一句“谢谢”!春运一票难求的形式如一场风暴,那势头绝对算的上有增无减。
记得在我上大二那年的春节,很早父亲就去排队为我买返校的车票,最后的结果是排到了连坐票都没有,父亲只能给我买了一张站票。因为一连几天的票都已经售空了,没办法,父亲买了站票后一直在车站门口徘徊,他听说火车站门口有票贩子,结果等到天黑也没有等到有人走过来问他,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回到家后父亲就开始发烧了。
送我的那天,父亲为我买了小马扎,就是那种可以折叠的。不住地嘱咐我,如果可能去餐车,就在餐车里坐一夜,如果不让坐,你就点上一份饭菜。车站里人山人海,因为带的东西很多,父亲和母亲只能买一张站台票。当列车来的时候,那些人蜂拥而上,父亲怕我被挤倒一直用胳膊护着我,在父亲的努力下,我终于被挤了上了火车,而父亲手里的东西却无法递给我,人流中我无法回头,当时真的很无奈,当我以为那些东西无法带走的时候,在车厢的链接处,我听到了父亲的喊声,原来父亲也被挤了上了车。当时列车已经缓缓开动,最后父亲没有下去车,看着父亲满头的汗,心里很难过,当时就想春节再也不回家了。
父亲是在下一站下车的,当时我和父亲都很急。我知道母亲还在车站外等着父亲,看不到父亲的母亲一定很着急,但是那满满的车厢里,就连伸手拿电话的空隙都没有。直至列车进了山海关,车厢里总算有了点缝隙,在列车的洗漱池旁找了个空隙,放下父亲为我准备的小马扎,就这样一直坐到了二十几个小时。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提到春节回家,都会想起父亲送我的那一幕幕场景。
(三)
记忆中,年的味道多种多样,而自己记忆深的莫过于母亲做的粉蒸肉,那浓浓的米香与醇厚的肉香相融,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闭上眼睛细细回味,那绝对是一种年的味道。记忆中的年母亲总会很忙碌,这源于她的厨艺,每年进入腊月,母亲就会开始准备一些食材与相关的一切辅料,当然,一捆捆的白瓷碗当然不会缺少,那场景渐渐在自己的记忆中形成了不变的风景,年年如此。
母亲是个很愿意与人分享的人。即使曾经的生活并不是很富裕,每年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为亲朋好友每家准备两份粉蒸肉,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当亲朋好友来家拜年的时候都会顺理成章地带走两碗粉蒸肉。偶尔,因为母亲因为忙碌而忘记说的时候,亲朋好友也会自己和母亲要,每当这时,母亲都会很不好意思地说:“看看,我这记性,忙的忘记了。”
当然每次送出去的粉蒸肉都会搭上两只碗,每次看到亲戚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的时候,母亲总会有一种幸福感。当渐渐长大以后曾经问母亲,为什么每年春节都要做那么多的粉蒸肉,母亲说,那粉蒸肉的手艺是她的母亲传给她的,每次自己做的时候,都会感受到自己母亲的味道,既然多少都要做,那就多做一些送给亲朋好友们,一起分享不是很好吗?
如今过年很怀念那曾经的味道,如今多是在饭店里订餐过除夕,当然少了很多麻烦,却缺少了那份年的味道。坐在桌前,看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依旧喜欢闭上眼睛细细感受,那美味的粉蒸肉带给我的愉悦。无论菜肴如何丰富,如何香甜,却总会觉得缺少了那份了让人思念,无法取舍年的味道。有时候问自己,年究竟是什么味道?或许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吧。
每年春节前逛街的时候,都不会忘记买回几个柿子,回家放到冰箱里。喜欢那暖暖的橘黄色,记得小时候,奶奶的院子里有棵柿子树,每年秋天都会结下很多柿子。或许是因为那柿子树有些年头,所以它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圆,奶奶都会选上十几个看相好的冻起来,然后在过春节的时候会每人发一个。在记忆中无论是否爱吃,每年除夕的夜晚身旁都会放一个柿子,后来才知道,原来奶奶是取了柿子的谐音,所谓的“事事如意”!
奶奶去世后,每年春节前依旧会买柿子,或许这些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小时候曾经很淘气地问母亲,柿子怎么和事事如意扯上关系了?母亲看了看我,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每种事物本身都具有它的一定意义,不然又怎么会存在?似懂非懂中,各种疑问依然存在。长大后会用习俗来解释所有的困惑。
当所有制定条条框框的人相继离开了我,本以为可以独享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却发现,那些所谓的曾经都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过春节的时候,自己依旧会去买柿子,除夕夜依旧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啃着凉凉的柿子,而心里也会存有某种期许,这时候,以往除夕的的点滴记忆总会悄然而至。一张张笑脸,一句句祝福,那曾经的一切仿佛就在身边。
过年那些儿事,每每回味都会掺有甜甜的味道,无论那些所谓的习俗是否真的有必要存在,在人们的意识里都希望趋利避害。无论那些所谓的习俗,或雅、或俗,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依旧觉得心有期许,无所谓是真是假,只希望身边的亲人幸福快乐,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