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短篇散文(经典4篇)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 篇一:《背影》中的父爱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短篇散文,以温暖的笔触描绘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故事中,作者以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父亲的描写,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故事以一个小男孩和他父亲之间的别离为线索展开。男孩要离家去上学,父亲亲自陪同他去车站。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展现了父爱的细腻和真挚。父亲用他的背影给了孩子无尽的力量和鼓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孩子的深深的爱。
文章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坚毅和背后所蕴含的深情。父亲不愿意让孩子看到他流泪的眼泪,他的坚强和深情让人感动。父亲的行动和态度不言而喻地表达了他对孩子的期望和希望,他希望孩子在外面能够独立自主,努力奋斗,过上幸福的生活。父爱无私而伟大,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样的人,孩子才能够感受到爱的力量,才能够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背影》这篇短篇散文以其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它让人思考和反思,也让人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正如文章中所写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父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感,它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力量和支持,让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读完《背影》,我更加懂得了父爱的珍贵和宝贵,也更加感激和敬佩父亲的爱。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 篇二:《春》中的自然美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短篇散文,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自然的力量。散文以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为线索,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文章开篇,作者以“春天来了”为开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他用“绿”、“花”、“鸟”等词语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丽之中。同时,作者通过对春天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受,传递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散文中,作者对春天的描写充满了感情和情感。他用铺垫和对比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作者在文中写道:“夜里,像雾一样的雨,而且是暖洋洋的,撒在枝头、花瓣上,一片一片的,一串一串的。”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细腻而柔和的气息,让人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
《春》这篇短篇散文以其清新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它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力量,让人对春天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和思考。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它让人感到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可能性。读完《春》,我不禁想起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他的作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无论是《背影》还是《春》,都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读完朱自清的散文,我更加珍惜和敬畏自然,也更加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 篇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的,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的短篇散文 篇四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
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的,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的,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的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的。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的,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的,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