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精选3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篇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作者刘宇宁以妈妈的角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的一本书。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作者认为好妈妈比好老师更加重要,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好妈妈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好妈妈会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照顾。而好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与孩子接触,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身心的健康成长,好妈妈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好妈妈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点和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好妈妈能够耐心观察和理解孩子,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加以培养,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而好老师常常面对一大群学生,难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此无法像好妈妈那样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另外,好妈妈能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健康、独立、有责任感的人。好妈妈能够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且注重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好老师虽然也会教育孩子,但是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像好妈妈那样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引导。
最后,好妈妈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好妈妈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而好老师虽然也会关心孩子,但是无法取代父母的角色,无法给孩子带来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因为好妈妈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点和个性,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以及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安全感。好妈妈的作用远远超过好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篇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作者刘宇宁以妈妈的身份来探讨教育问题的一本书。从书中可以看出,好妈妈的教育方式和好老师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好妈妈就一定胜过好老师。好妈妈和好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角色,他们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首先,好妈妈和好老师在角色定位上有所不同。好妈妈是孩子的亲人,对孩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她们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而好老师是孩子的教育者,他们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经验,可以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好妈妈和好老师的角色定位不同,但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其次,好妈妈和好老师在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好妈妈更加注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她们会用更温暖、更体贴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而好老师则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他们会通过教学和训练,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好妈妈和好老师的教育方式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另外,好妈妈和好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差异。好妈妈可以在孩子身边长时间陪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支持。而好老师只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与孩子接触,无法像好妈妈那样提供长期的陪伴和关注。好妈妈和好老师的时间和空间有所不同,但都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综上所述,好妈妈和好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角色,他们在角色定位、教育方式、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好妈妈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好老师传授孩子知识和技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因此,好妈妈与好老师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互相合作的关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 篇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笔记2700字
1.你要一如既往地爱着孩子,但在具体事情上要减少对孩子的“关心”,不要再用“关心”去打扰孩子。管住嘴,约束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弱”一些、“无能”一些。
反思:减少过度关心孩子的言行,减少打扰孩子的界限,对很多中国父母做不到,甚至意识不到,也许并不觉得是打扰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主动示弱,让孩子用自主性发挥自己的能力。
2.在心理上你要给孩子最坚定的支持,信任和欣赏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
反思:给予心理支持,关心心理感受才是真正的爱。信任和欣赏,很多家长做不到,多数充当监督和管理的角色。
3不管遇到什么事,你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决定,相信她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
反思: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自己做决定。既是相信孩子的能力,锻炼孩子的能力,也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4不要害怕失败,失败经常是有价值的,尤其对青少年,不去犯些错,哪里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反思:许多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去做,就是因为害怕孩子经历自己当初的错误,但不知道其实这些经历错误就是价值,如果不经历错误,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所谓我年轻,我不怕失败。
5你不必为过去自己的“越界”而过分内疚,不必因此对自己耿耿于怀。你只有真正原谅了自己,才能真正接纳孩子。
反思:过分纠结于自己过去的错误,就意味着自己无法接受孩子接受自己。其实一切都不晚,关键是真正认识自己,接纳孩子。
6.清楚你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明白哪些是你该做的,哪些是允许孩子自己做的,跟孩子的相处会变得简单,你们母女的关系也会融洽起来。
反思:很多时候,家长都是不清楚与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然后“越界”的事情实在太多,孩子主要精力都要应付和反抗家长意见,导致亲子关系出现剧烈的矛盾。
7. “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家长把“慢点”“小心点”挂在嘴上,就是在不停地用潜台词告诉孩子,你是鲁莽的,你总是做得不够好,我必须时时提醒你。
反思:这样的口头禅我经常挂在嘴边总以为是对孩子最好的提醒。现在看来,的确是一挺糟糕的事情。记得有时候有时候儿子走路太快了,跌跌撞撞的,我就会喊他,慢一点慢一点,他就会停下来,在四周围的东西到处看看,对什么都特别好奇的样子,我又让他专心点,他似乎就有点不知所措了。看来我真是打扰了,专心去做一件事情,既不信任他,又破坏他的`主动探索。
8.最高的礼貌是让对方舒服,而不是只顾自己做得符合习惯。
反思:如何做得让对方舒服,这一点我几乎从来没有想过,看来我不是一个太有礼貌的人。
9.我们的习俗是过度表达关心,否则会被认为是冷漠。但请诚实地想一想,当我们提醒别人“慢点”或“小心”时,是真的认为对方需要提醒,还是更多地为了表示我们在关心对方?
反思:我想,我在提醒别人一点后小心点的时候,更多的只是在表达自己的关心,却不是真的知道对方需要提醒。
10若家长把“慢点”“小心点”挂在嘴上,就是在不停地用潜台词告诉孩子,你是鲁莽的,你总是做得不够好,我必须时时提醒你。而孩子天然地想行为得体,希望得到肯定,特别是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他内心是非常愧疚的。
反思:过,说话不仅要看你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你后面的潜台词。
过分的强调慢一点,小心一点,实际潜台词是孩子做的并不够好,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希望得到肯定,有了肯定之后,他会做得更好。
11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你什么都不说,以愉悦而豁达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会调整自己的。
反思: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你接受他成长过程中的不完善不完美,然后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学会自己来调整自己,不要每一件小事都在旁边提醒和点拨。
12“不管是最好的管”就是希望家长多向内用心,少向外用力。
反思:总是觉得孩子是需要管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管理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内心成长和内心感受。
13在亲子关系中,很多家长面对年幼的孩子却丧失了基本的同理心,无意识地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角色上,让“规矩”变成“统治”,让“建议”变成“命令”,让“教育”变成“刁难”。
反思:行为需要管理,情绪需要释放,感觉需要同理。过多的行为管理会导致,家长变成控制,命令,甚至是刁难。如果利用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足,而设置一些他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刁难。
14太早给孩子立规矩的弊病非常多,造成的后果就是对孩子限制太多,使孩子大部分能量用于和家长对抗,同理心、自控力等无法充分发展。
反思:在给孩子定规矩的过程中,家长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从心里接受它,而不能产生过多亲子对抗,导致消耗学生孩子过多的心理能量。
15不要逼迫孩子许诺
儿童经常是想要做得更好,让家长满意的,但他们对自己的情况估计不足,也会出现“不守诺言”的情况。
反思:很多时候,家长习惯于逼迫或诱导孩子做出让家长满意的许诺,孩子并非自愿,或对自己情况估计不足,而“不守诺言”。最关键的原则是谁决定谁负责,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他就有自己负责的意识。另一个原则是做到给予表扬,做不到不予批评,只是提醒,即使孩子略有拖延,也应该给予鼓励和感谢,感谢孩子的自觉与配合。
16在任何事上都不要逼孩子承诺,当孩子不必向你承诺时,他就没有机会“失信”。
反思:家长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自然就容易体谅孩子。不逼迫孩子承诺,就是,让孩子自己主动的,提出承诺,并自己自愿去遵守。
17诺言应该尽量遵守,但诺言不该绑架一个人的一生。
在各种关系中,经常不守信用的人,会慢慢被人远离和唾弃。一旦我们作出承诺,就应该尽力去实现它。
反思:你知道诺言的重要性和可变性,我们应该郑重地对待自己的承诺。
18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守信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要坦诚对待孩子,无论再小的事,也要对孩子说实话、说真话,而且尽量说到做到,这才是较好的“诺言教育”。
反思:诺言教育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做的,其实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光说而已,最重要要看家长怎么去做,孩子就会按着去学了。
19太多的期望加太多的否定,孩子背负了沉重的包袱,他的世界塞满了负能量,格局无法宽广,内在的力量无法强大。
反思:家长常反思自己,内心是否太多的期待,又给予孩子太多语言否定,导致孩子背负了过重的包袱。
20改善孩子的唯一途径就是停止强势,中止控制。具体建议:1.承认孩子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2.立即放下劝说和讲道理,对孩子的痛苦表示理解就可以了,温柔地拥抱,坦然地微笑,耐心地倾听……做个“不讲道理”的家长。3.发展孩子的阅读爱好。4.多陪孩子运动或旅游,尽量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5.绝对不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孩子纠结,孩子的精神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成绩已经不重要了。
21和谐美好的家庭从来不需要“法官”。任何关系中,只要有强权就有伤害,家庭生活中尤其如此。
反思:在家庭生活中,违背孩子意愿,而实行强权的家长实在太多了,还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讲的道理,制定的规则,孩子就会自动自觉地去遵守;而事实却是,你的孩子表面上,背地里却,不断的挑战的工作,越长大,有违反规则。
22父母对孩子的爱,最基本的表达就是“尊重”,
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发展他的个人意志。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父母应该让孩子做一切他喜欢做的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人,并有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
反思:现在很多家长,表面上说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而事实上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阻止着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重视孩子的感受和选择,放学孩子自动自觉的发展自己的个人意识,然后由自己来决定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