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精简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一:揭示封建社会的荒谬与虚伪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写实的镜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谬与虚伪。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切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首先,作为一部关于贵族家族的小说,《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固化和家族观念的盛行。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和命运主要由出身决定,贵族家族的血统至关重要。贾宝玉作为贵族家族的子孙,他的一生注定了要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生活。然而,正是这个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和束缚,使得贾宝玉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矛盾。他在家族的期望和个人的自由之间苦苦挣扎,最终无法摆脱家族的命运。
其次,小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也展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贾府中的女性们,无论是贾母、贾妃还是黛玉、宝钗等,都受到了家族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被要求要顺从、谦逊,要为家族的利益和男性的权势服务。她们的命运和幸福往往被他人决定,她们的人生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欲望和需求。这种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夺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人们对封建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慨和惋惜。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贾府中的人物们,无论是贾母、王夫人还是贾宝玉等,都不是完美的人物。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利益时,往往违背道德准则,背离了人性的本真。贾宝玉的草率和放纵、王熙凤的狡诈和阴谋、贾母的偏袒和纵容等等,都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这种虚伪和道德沦丧,是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导致封建社会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封建社会的荒谬和虚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写实的作品,通过揭示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思和反思。虽然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了,但是其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当下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二:反思封建伦理观念对人性的扭曲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的种种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封建伦理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和束缚。
首先,小说中的婚姻观念揭示了封建伦理观念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夺。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婚姻地位和家庭地位至关重要,她们的一生往往被家族的利益和男性的权势所左右。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这是因为封建伦理观念要求女性要顺从家族的决定,为家族的利益服务。这种婚姻观念扭曲了人性中的真爱和自由,使得真正的幸福变得遥不可及。
其次,小说中的家族观念反映了封建伦理观念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家族是至高无上的,个人的利益和幸福往往被家族的利益所牵制。在贾府中,人们的一生都是为了家族的荣华富贵而奋斗,个人的意愿和选择几乎没有任何空间。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他的一生注定要按照家族的意愿和期望来生活。这种家族观念使得人们的人生变得枯燥和无趣,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无处可寻。
最后,小说中的道德观念揭示了封建伦理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和伤害。在封建社会中,道德观念是至高无上的,一切行为和行动都要按照道德标准来衡量。然而,在《红楼梦》中,贾府中的人物们往往违背了道德准则,背离了人性的本真。贾宝玉的草率和放纵、王熙凤的狡诈和阴谋等等,都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道德观念的虚伪和道德沦丧。这种道德观念的扭曲和伤害,使得人们的行为和行动变得虚伪和不真实。
通过对《红楼梦》的阅读,我对封建伦理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和伤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写实的作品,通过揭示封建伦理观念的弊端和不公,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思考。尽管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了,但是其中的一些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依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正是通过对这些观念的反思和批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性的本质,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三
篇一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
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红楼梦读后感 :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篇二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意义。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爱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助,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今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其次,这也是一部悲剧,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悲剧。从卡西莫多到宝玉,从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悲剧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特别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接着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文明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现在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一定”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
有时间再细细思考此问题,作个中国的苏格拉低。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符合上面的曲线原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追踪前80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可是,后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写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么样也只能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40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第四,也就是《红楼梦》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拿王熙凤这个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来说,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目光四射,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她一去就看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威重令行,旁若无人,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具有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俊俏,素有“凤辣子”之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承,插科打浑,无所不至。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象。作者还按照生活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能体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的第六回,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刘姥姥第二次进入大观园的时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正处在微妙的阶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对比。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
最后,还是说说它的艺术成就,鲁迅曾经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系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悲剧的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其实,关于红楼梦中可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刚究出些皮毛而已。譬如今年《读者》第七期的丫鬟问题,还值得再好好深挖,但碍于自己阅历浅薄,知识贫乏,无奈只得就此搁笔。再不赘述,还恭请学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循循善诱,多多指教,吴达自当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