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大学生读书笔记【实用3篇】
杜甫传大学生读书笔记 篇一
杜甫是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和社会关怀,他的作品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在阅读杜甫的作品时,我深深被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对世界的热爱所感动。
首先,杜甫的人生经历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勇气。他经历了家族的破产,多次迁居和逐渐失去亲人,但他从未放弃追求诗歌和真理的梦想。他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训,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其次,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怀和批判。他关注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用诗歌表达他的愤慨和呼吁。这使我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为之发声。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改变社会,为人民谋福祉。
最后,杜甫的诗歌给予了我很大的艺术享受。他的诗歌充满了美丽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阅读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美好。这让我更加珍惜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总之,杜甫的作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本宝贵的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他的诗歌,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中获得鼓舞,从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怀中获得启发,从他的诗歌中获得艺术享受。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读到杜甫的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杜甫传大学生读书笔记 篇二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至今仍被视为经典之作。作为一名大学生,阅读杜甫的作品对我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发。
首先,杜甫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审美的享受。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每一句诗都能打动人心。例如《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给人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感觉。这让我更加热爱文学艺术,也激发了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其次,杜甫的作品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了对百姓疾苦和社会不公的愤慨,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使我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改变社会,为人民谋福祉。
最后,杜甫的作品给予了我很大的思想启迪。他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智慧,如《登高》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阅读他的作品,我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和智慧,这让我更加珍惜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
总之,杜甫的作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本宝贵的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获得审美的享受,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生的意义。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读到杜甫的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杜甫传大学生读书笔记 篇三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杜甫传大学生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杜甫传读书笔记600字
闲坐岩石,穿倚翠竹,仰望晴空,身绕清风,一个逍遥的诗人。观杜甫。
叹抉择。杜甫一生都十分矛盾,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他怀念李白,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人的一生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一颗心,两个方向,双方的拉扯令自己痛苦,然而自己无奈。转看自身,心中那份藏匿许久的童稚想有一片游玩的天地,然而“前程”二字却牵着握笔的双手遨游在书海,无奈,惟独在桌角深刻“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叹仕途。上帝以胃口为诱饵将一颗颗飘荡的心领入曲折坎坷的生活路。在矛盾中杜甫踏上仕途,跌跌荡荡,起起浮浮,忠的呈现似乎注定要以奸来陪衬,阴谋笼罩的朝廷怎容得下杜甫这种的儒生,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打击,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愤!愤奸臣,这不是一个人人格上的悲哀,而是当时社会的悲哀,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叹诗才。“诗圣”杜甫用其一生造就“诗史”,他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当杜甫二字成为教科书上的常客,当稚嫩的童音将杜甫的诗读入空际,心中的那份赞叹无法压抑。
叹人格。一首首坚硬的诗源于一个伟大的人格,一双脚触摸这片曾经流血的土地,一双眼看尽战乱的残酷,人生的悲凉,一对耳听尽人间的哀哭,这一切筑成的是杜甫的人格,他将这份内心的震撼扬于诗中,摇动了封建这座堡垒,将民愤、民怨、民饥、民寒诉说。
独坐孤石,心立坚竹,俯瞰尘世,写尽悲苦,满心愁绪的诗人。读杜甫。
杜甫传笔记
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
杜甫传读书笔记
读完这本杜甫传才知道杜甫和我通过以前学习了解的他并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认识里,杜甫似乎没有年轻过,永远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为生活发愁,为国家命运发愁,为百姓发愁。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他也是年轻过的,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艰难,国家的动荡使他的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巨大改变,成为了那个我的认识中没有年轻过的诗人。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赠李白》中的诗句,此时的他和李白同样有着豪放、热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终希望能够出世做官,在长安时,他广泛结交名流,扩大自己的名声,奔走于权贵之门,还经常向达官显贵们投赠诗稿,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援引,
为了获得一官半职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讨好奉承达官贵人,此时的他丝毫看不出有成为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的潜质,如果他得到了官职会怎么样呢,也许历史上会出现一位平庸的官员和诗人。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献三大赋后得皇帝赏识而平步青云,成为宠臣,住在华丽的庭院,衣食无忧,也许他的诗作就只有《天狗赋》《雕赋》这些阿谀奉承,粉饰太平的诗了吧!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也就不会出现了。那个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担忧的人就会消失,也许正是他的不得志,穷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他自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看到国家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凶残可憎,他的诗歌内容产生巨大变化。他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失去国土家园的痛苦。他积极号召人们奋力进行征战,以保卫国家民族的安全。他写诗悼念为国捐躯的士兵。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滨役给社会造成的黑暗景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
在写三吏这组诗,杜甫的心情十分复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他坚决拥护。百姓为支持这场战争作出了惨重牺牲,他又极为同情。正是因为杜甫是一个爱国又忧民的诗人他才会有矛盾复杂的心情。
接近晚年的杜甫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总是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百姓之中。
从这本杜甫传中可以看出杜甫为国家忧愁,为人民忧愁,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一开始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为此阿谀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没能如自己所愿的成为一名官员。可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机会和百姓接触,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从而写下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可以说杜甫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在苦难中他的善良、忠诚、关怀天下的心态被激发出来,他的眼界开阔起来,不再是只盯着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国家统一,他同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统治者,他用诗歌来记录当时的实情,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认为不能说是苦难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难中成长起来。因为只有内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时才会去关心,去为他们呐喊,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当看到人民生活凄惨时只会保持冷漠,更何况杜甫
当时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杜甫在自身状况十分糟糕时依旧不忘国家人民,是因为他将关怀国家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他认为那是他理应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为了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后来他的诗是另一种方式的心系天下。不论成功与失败,始终抱着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我想这就是杜甫的诗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