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日记300字(精彩6篇)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300字 篇一
今天是清明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最早的清明节是在周朝时期,那时人们会在农历三月中旬的时候祭祀祖先和先贤。
古代的清明节非常庄重,人们会穿上朴素的衣服,戴上素色的帽子,前往祖先的坟墓,烧香祭祀。祭祀的过程中,人们会磕头、烧纸钱、烧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虽然现在的祭祀方式可能不同,但是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从未改变。
清明节还有一个传统的民间活动,就是踏青。因为清明节正好是春天的季节,天气变暖,万物复苏,所以人们喜欢出门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在这一天,公园、山区、郊外的景点都会人山人海,人们带着家人或朋友一同出游,欣赏美景,放松心情。
我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节,我们全家都会去外地的祖坟扫墓。那时我还小,不太理解清明节的意义,只觉得这是一次和亲人相聚的机会,所以总是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会带上鲜花和纸钱,一路走走停停,边走边聊天,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到了祖坟前,我会跪下来,磕头祭拜,然后把鲜花插在坟前,点燃纸钱,祝福祖先一路走好。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通过祭祀祖先和踏青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希望在以后的清明节里,能够继续尊重和纪念祖先,同时也能够与家人一同出门踏青,享受春天的美好。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300字 篇二
今天是清明节,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清明节的来历可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才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节日。
据历史记载,清明节最早起源于周朝时期,那时人们会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中旬,也就是春天来临的时候,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用以祭拜祖先和纪念先贤。这些祭祀活动包括烧香、烧纸钱、磕头等,人们用最真挚的心意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庆祝春天的节日。因为清明节正好是春季的转折点,天气渐暖,大地渐绿,万物复苏。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出门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踏青不仅是一种休闲活动,更是一种寄托情感的方式。在这一天,家人和朋友会一同出游,欣赏春天的美景,享受阳光和微风的温暖。
对我来说,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每年的清明节,我们全家会去祖父母的坟前祭拜。这是一个庄重而庄重的仪式,我们会带上鲜花、食物和纸钱,一同前往祖坟。到了坟前,我们会整理坟墓,烧香祭拜,然后敬献食物和纸钱,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这个过程虽然有些悲伤,但也是一种对家人的思念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和怀念,更是对春天的庆祝和祝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家人的陪伴,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难忘的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300字 篇三
前几天刚过了清明节,那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这一天就被命名为清明节。
这就是清明节的传说,一个悲惨的传说。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300字 篇四
又是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我们去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我们带着激动和敬慕的心情上路了。
徙步一个半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纪念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台阶。台阶上方就是烈士纪念碑了,庄严肃穆。上面用金色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四周的松柏翠绿,像一个个傲然挺立的卫士,守卫着这方圣土。我们一步步走上台阶,看着这块纪念碑,我好像看到了烈士们浴血奋战的画面。学生代表的演讲开始了,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怀着沉重的心情我激昂地道出了对先烈们的敬佩之情。一首少先队队歌唱响,一百五六十人的大队伍庄重地向纪念碑敬队。老师让我们默哀一分钟,然后恭恭敬敬地绕着烈士纪念碑走一圈,并把准备好的菊花放在碑旁,献给烈士们。老师又告诉我们有很多的烈士为了保卫国家的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啊,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活动结束了,我们排着长长的,整齐的队伍,迈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山路往回走,可我的心啊,却久久不能平静……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300字 篇五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300字 篇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