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译文及其知识点【推荐3篇】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译文及其知识点 篇一

《过秦论》是中国古代名著《史记》中的一篇,作者是司马迁。这篇文章以批判秦朝统治者的残暴和暴政为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过秦论》的原文和译文,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原文:

秦王已并诸候,制号称皇帝,法令出於下,德音不闻自上。五伯不远,周道不废。传之以礼乐,述之以文书,饰以车马,备以甲兵。天下咸以为治。夫秦王之所以为秦王者,非以其姓字之贵,族类之多也;贱,而能用人也。身体倍於人,心术过於人,伐功不类於人。积货六国之师,非数年之费也,尽百姓之力也。功名既著,於是乎去之天下,独制诸侯。

译文:

秦王统一了各个诸侯国,自称皇帝,法令由下而上,德音不闻自上。五伯的精神并没有远离,周道也没有废弃。他以礼乐传承,以文书阐述,以车马装饰,以甲兵备战。天下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有治理才能的人。秦王之所以能成为秦王,并不是因为他的姓字高贵,族类众多;而是因为他能够善用人才。他的身体倍于常人,心思超过常人,战功不同于常人。他耗费了六个国家多年的军费,这不仅仅是数年的费用,而是消耗了百姓的力量。功名已经显著,于是他征服了天下,独自控制诸侯国。

知识点分析:

1.《过秦论》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篇杰作,以批判秦朝统治者的暴政为主题。通过对秦王的赞美和批评,作者揭示了秦朝的兴衰和秦王的残暴本性。

2.文章中提到的五伯是指周朝的五个贵族,他们代表了周朝的精神和道德准则。作者通过提到五伯,暗示秦王没有远离周朝的治理方式和道德标准。

3.秦王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武力和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用人。文章中提到他能善用人才,这也是秦朝能够兴盛的重要原因。

4.文章中提到秦王消耗了六个国家的军费,这表明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5.最后,文章中提到秦王控制了诸侯国,这也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通过分析《过秦论》的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朝的统治方式和秦王的个人能力。同时,这篇文章也揭示了历史上大一统帝国的特点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译文及其知识点 篇二

《过秦论》是中国古代名著《史记》中的一篇,作者是司马迁。这篇文章以批判秦朝统治者的残暴和暴政为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过秦论》的原文和译文,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原文:

秦王已并诸候,制号称皇帝,法令出於下,德音不闻自上。五伯不远,周道不废。传之以礼乐,述之以文书,饰以车马,备以甲兵。天下咸以为治。夫秦王之所以为秦王者,非以其姓字之贵,族类之多也;贱,而能用人也。身体倍於人,心术过於人,伐功不类於人。积货六国之师,非数年之费也,尽百姓之力也。功名既著,於是乎去之天下,独制诸侯。

译文:

秦王统一了各个诸侯国,自称皇帝,法令由下而上,德音不闻自上。五伯的精神并没有远离,周道也没有废弃。他以礼乐传承,以文书阐述,以车马装饰,以甲兵备战。天下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有治理才能的人。秦王之所以能成为秦王,并不是因为他的姓字高贵,族类众多;而是因为他能够善用人才。他的身体倍于常人,心思超过常人,战功不同于常人。他耗费了六个国家多年的军费,这不仅仅是数年的费用,而是消耗了百姓的力量。功名已经显著,于是他征服了天下,独自控制诸侯国。

知识点分析:

1.《过秦论》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篇杰作,以批判秦朝统治者的暴政为主题。通过对秦王的赞美和批评,作者揭示了秦朝的兴衰和秦王的残暴本性。

2.文章中提到的五伯是指周朝的五个贵族,他们代表了周朝的精神和道德准则。作者通过提到五伯,暗示秦王没有远离周朝的治理方式和道德标准。

3.秦王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武力和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用人。文章中提到他能善用人才,这也是秦朝能够兴盛的重要原因。

4.文章中提到秦王消耗了六个国家的军费,这表明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5.最后,文章中提到秦王控制了诸侯国,这也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

通过分析《过秦论》的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朝的统治方式和秦王的个人能力。同时,这篇文章也揭示了历史上大一统帝国的特点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译文及其知识点 篇三

语文听课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外,一要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同时要积极思考,随时准备发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译文及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高一语文《过秦论》译文

秦孝公占据崤山、函谷关的坚固,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以窥视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有并吞八方、统一中国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确立法律制度,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对外推行连横之策并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孝公已经死了,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联合结盟商讨削弱秦国的办法,不惜珍贵的财宝以及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有本领的人,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一体。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王都明智而忠诚的,宽宏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才而又重视士人,他们相约合纵结盟,以离间秦国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等国的民众。于是,六国的谋士,其中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通他们合纵抗秦的主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留以十倍于秦国的土地,以百万甲士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而进击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迎击敌军,然而,九国的军队犹豫,徘徊而不敢前进。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合纵离散,盟约失败,六国诸侯们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也就有富余的力量制服他们,追击逃走的败兵,将会有百万人死亡,流的血水竟能漂浮起盾牌来;秦国趁着有利的条件,乘着好的形势,宰割诸侯的国家,占有诸侯的山河。强大一些的国家请求接受归顺,弱小一些的国家则前去朝拜称臣。

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统治的日子很短,国家没有发生什么战争。

等到秦始皇即位,他发扬了六代君王遗留的功业,挥鞭用武力来征服各国,吞两周而失去诸侯,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而制服了天下,掌握各种刑具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撼四海。他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部落首领,低头系在脖子上,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狱吏掌握。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匈奴人不再敢南下放马,六国的勇士再也不敢拿起弓箭来复仇。在是废弃先王之道,焚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用这种办法来愚化百姓;毁掉的城池,杀掉了许多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聚到咸阳,销熔兵刀箭头,铸成了十二尊铜人,用这种办法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此后,依仗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占据高达万丈的华山,又面对深不见底的黄河,把它作为固守的据点。良将劲弩把守险要的地方,派可靠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卒摆着锋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秦始皇的心意,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像是千里长的铜铁铸成的城垣,正是子孙称帝称王万代的基业。

秦始皇死后,他余威还震慑着远方。陈涉,瓮窗绳枢的儿子,甿隶属的人,而迁徒的,他的才能还赶不上一般水平的人,不是有孔子,墨翟贤,又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投身在军队之中,突然奋起在田野之间,率领疲弊的士卒,指挥着数百名部众,转过身来就进攻秦王朝;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他。此后,觳山以东的六国豪杰于是一齐起来,终于了秦朝。

而且天下不是弱小的,雍州土地之广,崤山、函谷关的坚固,自然与以前相同。陈涉的社会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兵器锐利的;贬谪戍守的军队,并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大;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战术,更不及先前九国的谋士高明。然而成功与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呈现出相反的情况。试着使山东的国与陈涉大,较量一下权势,衡量一下军力,就不可以同年就对了。但是,秦国却凭靠当初小小的一块地盘,获得到了天子的权势,统辖了天下其他八个州,迫使原来同列的六国诸侯前来朝聘,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以天下之家,函作官;一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使秦朝宗庙被毁坏,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为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由于不施仁义的政策,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点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

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作窗户;枢,系户枢)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摘过失)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③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④因利趁便(利,便利的条件;便,便利的条件。)

5、动词作名词

①追亡逐北(亡,逃跑的人;北,溃败的军队)

6、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弱,削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⑤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⑦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⑧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7、意动用法

①尊贤而重士(重,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谪戍之众

④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①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④聚之(于)咸阳。

⑤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⑥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⑦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⑧身死(于)人手。

4、宾语前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崤函之固,自若也

5、定语后置

①伏尸百万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译文及其知识点

相关文章

一千零一夜的读书笔记300字左右【精简3篇】

《一千零一夜》上面有许多你闻所未闻的故事,怎么样,是不是很想看这本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千零一夜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350字] 姚鑫棋...
日记2019-03-01
一千零一夜的读书笔记300字左右【精简3篇】

不寻常的星期天日记【通用3篇】

今天是星期六,一觉醒来,我揉了揉迷迷糊糊的双眼,看了下闹钟,呀,都九点了!我赶紧起床,感觉家里有点不对劲,怎么这么安静啊!以往爸妈早就你喊我叫催促我起床了。我翻身下床,来到爸妈的房间里,咦!他们怎么都...
日记2013-05-08
不寻常的星期天日记【通用3篇】

中学生寒假日记精选(实用3篇)

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迎面而来,又一个寒假随之而来了,每一位同学都在期待着,那么中学生寒假日记怎么写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学生寒假日记精选2022,欢迎阅读!中学生寒假日记【篇1】我期盼已久的寒假...
日记2017-02-01
中学生寒假日记精选(实用3篇)

新学期新打算的周记400字【实用6篇】

时光匆匆,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一周的时间,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周记了。你所见过的周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学期新打算的周记范文400字(精选14篇),仅供参...
日记2013-09-08
新学期新打算的周记400字【实用6篇】

夏天就要结束了日记【优秀3篇】

最近我发现晚上七点的时候就黑天了,原来都是七点半的时候还亮着呢,奶奶说这是天变短了。不只是天变短了,而且还变冷了,早上起来的时候能感觉到寒意,中午穿长袖衣服也不会觉得热,最近还一直下雨,雨停了之后好像...
日记2013-07-09
夏天就要结束了日记【优秀3篇】

三年级周记开学(最新6篇)

三年级周记开学1开学了,一个多月的假日,梦一般的过去了。大清早,正在睡梦中的我,被妈妈那熟悉的声音叫醒,一个多月没早醒,我还真舍不得我的寒假生活。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
日记2014-07-04
三年级周记开学(最新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