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00字(精彩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00字 篇一
《世说新语》是东晋文学家葛洪所撰的一部讲述人物言行的笔记集。这部书共记录了人物语录和轶事共231篇,内容丰富多样,涉及政治、文化、人性等方面。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对于古代人物的智慧和生活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语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则记载了王导和郭贺的对话:“王导见郭贺,问曰:‘君好长者乎?’郭贺曰:‘吾每与长者同行,未尝问长者好也。’”这段对话表明了王导对于长者的敬重和尊重。在古人的眼中,长者代表了经验和智慧,应该受到尊敬和倾听。这种对于长者权威的认可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传统价值观的重视。
除了言行轶事,书中还记录了许多人物的文化见解。其中一则记载了何晏的评论:“天下之事,无难于立身之道,无远于守身之术。”这句话表达了何晏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他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以立身之道为根基,这需要我们在道德、学问和行为上都有所追求。而守身之术则指的是在成功之后要保持谦虚和自律的态度,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并且保持对于外界的敏感和警觉。这样的文化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也对于古代人物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记载了许多人物的机智和智慧,他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比如记载了王羲之在写字时遇到麻雀的故事,他在面对麻雀偷食墨汁的情况下没有发怒,而是聪明地将墨汁放在高处,让麻雀无法触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冷静和机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阅读《世说新语》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书中的人物言行和轶事,我对于古代人物的智慧和生活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部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古代人物的笔记集,更是一部对于人性和文化的深刻思考。我相信,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00字 篇二
《世说新语》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书籍。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于古代社会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于古代文化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轶事,这些故事有的悲伤,有的激励人心,有的幽默诙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记载了阮瑀和孔融的故事,阮瑀曾经把孔融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但是孔融却对他的关心视而不见,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如此复杂和脆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谨慎和真诚。
除了人物的故事,书中还记载了许多古代文化和道德观念。其中一则记载了曹操的评论:“江东之人,好利而无义。”这句话表达了曹操对于江东人的看法。曹操认为江东人只追求利益而缺乏道义,这体现了古代人对于道德的重视。道德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遵循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对于古代社会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部书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轶事,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道德观念。通过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同时,这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生活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阅读《世说新语》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书中的人物故事和文化见解,我对于古代社会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于古代文化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部书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化著作,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言行,更反映了人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我相信,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到智慧和启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00字 篇三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记录自汉末到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的笔记小说。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00字,仅供大家参考!
《世说新语》笔记
这只几天我在看一本古书《世说新语》这本书,内容精彩有趣,用漫画的形式将书里的内容表达的活灵活现,很好理解。你也和我一起在这本书里畅游一番吧!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记录自汉末到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的笔记小说。成书时间为我国南朝宋时期,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等三十六类,共有一千二百余故事。
故事一:
其中德行类的一个荀巨伯探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没想到外族敌寇正在攻打朋友住的城,朋友说:我快病死了,你来干什么?快走吧!荀巨伯坚持还要照顾病友,敌军攻进城了,他对敌军说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换病友的命,敌军被他们的友情感动了,最后撤出了城,全城的生命和财产都给保住了。这个故事让我感到荀巨伯是一个重友情的人,把朋友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让我看出来荀巨伯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让人赞叹和羡慕
故事二:
从前有一个叫杨修的人,曹操任丞相时,命杨修为主簿,他聪慧过人,善于揣测他人的内心。一次他带人修好了相国的大门,曹操见了不说话,让人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甩袖离开。众人都很担心,怕活不成了。杨修让人把门拆了,说道:门中写一个活字,合起来看不就是一个阔字吗?丞相嫌门太大了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杨修用自己的智慧很多次猜测出曹操的心思,还有许多关于他思维敏捷的小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让我知道了,杨修是那么的聪明,真是一位人才啊!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古代时的经典故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你也来看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吧!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见微知著乎?以偏概全也! 三国之管宁,避乱世于草莽,身布衣以终老;华歆,登高堂至宰辅,为高官传清誉。
“割席断交”这个故事,世人耳熟能详,讲得即为管宁与华歆的故事。现常被用来表示,不可以与志向不相同的人结交为朋友。
故事中,管宁见了金子“挥锄与瓦石不异”,世人褒赞有佳。而华歆拾起来,知道是一块金子
后也随手抛弃,不也体现了他不在乎钱财吗?世人又何为贬损?何来“志不同道不合”之说?又两人同席温书,见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华歆之所以出去看热闹,也只能说明他读书注意力不集中,大概也并不能够确切地评判他的人生志趣吧。
管宁、华歆、炳原皆为三国名士,有“一龙”之称。华歆是龙头,炳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管宁与华歆又为同窗交好,既是朋友,管宁又怎会只因为好朋友出去看了一下热闹就闹绝交,这难免让人在看文章时引起怀疑。是管宁的“小题大作”?抑或是世人的“以偏概全”之说?
的确,轩冕象征权利尊贵。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魏晋时期文人普遍崇尚清谈,一部分文人尤显得特立独行,守着“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傲世姿态,远离世俗,归隐山林。如此,管宁成就了超逸之名,华歆畅达仕途反而流俗。管宁成为了正面的道德品行典范,华歆注定要遭受士人的不屑。
然而,管宁饱读诗书后明白了世情,从而选择全身远祸,还乡做了隐士,与华歆的满腹经纶用于经天纬地,施民以惠政,究竟孰浊孰清?据记载,华歆不仅为官清廉,而且为政清明,颇有治国安邦的高策良谋。且功就之时,他不计前嫌,不萦私怀,屡荐昔日故友管宁出仕,大有让位以贤之高态,实在让人感佩。华歆如此德才兼备之人,后世的声誉却一直因“割席”而受累,着实令人扼腕!
两件很小的事情,足见士大夫品评他人与约束自己的尺度之严。见微知著,确有可取一面,但仅因小事就武断绝交,认定华歆对财富、官禄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管宁因朋友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标准,便断然与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须知:
守一身之清固然可嘉,然忍浊染身,辟世之清,更堪一表!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600字
这本书是初二时老师发给我们的,班里人人一本,起初,捧着她我并不开心,我不喜欢文言文,因为每每语文考试时,最令我头疼的不是繁琐的阅读,不是麻烦的作文,恰恰就是那简短的文言文。就是这一小段文字,我却几乎看不大懂,半猜半会的勉强去写题目。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一个个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这本文言文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叙事简明,精炼生动。对于这本好书,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读一个故事我就能有心得体会。这样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译和导读,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测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译,查漏补缺,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面对胡贼攻郡,“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虽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结局“遂班军而还,一军并获全”。但我想已经是对荀巨伯很大的赞美了,危难之中不弃朋友,可谓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义的意思。胡贼的撤军也展现了东汉以德为上的人物评价标准。宋刘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贼亦当入德行之选矣。”这种品德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看过《国宝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这个忠理应打上双引号,奸邪的王国宝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挠孝武帝见王徇之事可见他的阴暗心理和卑劣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错误。对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应该尊之敬之,向他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碍他为国家作贡献,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
他威胁到自己,这是自私愚昧的行为,孝武帝亲近他,是一种可贵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对这一信任的践踏。《世说新语》是一本好书,对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好处,读过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