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赏析日记(通用3篇)
《大雁塔》赏析日记 篇一
今天我来到了陕西西安的著名景点——大雁塔。这座古老的佛塔是唐朝时期建造的,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我走进大雁塔的瞬间,我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唐朝的盛世。
大雁塔位于大雁塔广场的中心,高耸入云。当我仰视着这座高大的建筑时,不禁感到自己的渺小。大雁塔的外观十分庄重,气势非凡。它由多层塔身组成,每层都有精细的浮雕和雕刻,表现了唐朝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雁塔金光闪闪,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我来到大雁塔的内部,发现这里是一个宽敞明亮的空间。大雁塔内部有一条宽大的楼梯,通往顶层。我沿着楼梯一层层地上升,感受到了登天的氛围。每一层的楼梯都有窗户,让人可以俯瞰周围的风景。当我站在大雁塔的顶层时,我被眼前的美景惊艳到了。从这里,我可以看到整个西安城的美丽景色,还能远远望见陕西博物馆和钟楼。我感叹着大雁塔的高度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大雁塔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大雁塔内部的佛像和壁画中,我看到了佛教的智慧和美丽。佛像庄严肃穆,壁画绘制精细,让人陶醉其中。此外,大雁塔还保存了大量的经卷和文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感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大雁塔不仅是一次美景的游览,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
大雁塔是西安的一张文化名片,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信仰。作为游客,我深深被大雁塔所吸引,我对这座古老的佛塔充满了敬意和好奇。我相信,大雁塔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让他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大雁塔》赏析日记 篇二
今天我来到了陕西西安的著名景点——大雁塔。这座古老的佛塔是唐朝时期建造的,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大雁塔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我参观大雁塔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大雁塔的外观庄重肃穆,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它由多层塔身组成,每层都有精细的浮雕和雕刻,展示了唐朝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大雁塔的塔身呈方形,每层的墙面上都有窗户,透露出几分轻盈的感觉。大雁塔的塔顶是一个小巧精致的结构,给人一种优雅的感觉。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让大雁塔成为了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大雁塔的内部,我看到了佛像和壁画,它们是大雁塔的精髓所在。佛像庄严肃穆,每一尊佛像都栩栩如生。壁画绘制精细,图案丰富多样。佛像和壁画向人们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美丽,让人陶醉其中。此外,大雁塔还保存了大量的经卷和文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感受到了唐朝文化的博大精深。大雁塔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厚,让人不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敬畏之情。
参观大雁塔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关于大雁塔的一些历史和传说。大雁塔是为了收藏佛经而建造的,塔内保存了大量的佛经和文物。传说中,大雁塔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故事:唐朝时期,有一位高僧为了取回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终日不辞劳苦地翻译佛经,如同大雁传音一般。因此,人们将这座塔命名为大雁塔,以纪念这位高僧的贡献。这个故事让我对大雁塔更加敬重和向往。
大雁塔是西安的一张文化名片,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信仰。参观大雁塔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佛教文化和唐朝的辉煌历史。我相信,大雁塔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让他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大雁塔》赏析日记 篇三
从内容上来看,韩东的《有关大雁塔》是令人深思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消解了历史和权威,消解了英雄和崇拜,消解了富贵和精英,诗人关注的是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是这个没有英
雄了的年代的凡人的世俗化生活。我们可以从诗歌知识里学习到,渊源的文化历史及厚重的诗歌传统不仅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养料与源泉,也成为那一代诗人突破窠臼而有所作为的巨大精神负担。对历史与传统的消解,成为第三代诗歌的一大重任。韩东也是属于第三代诗人,还是后现代诗人,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就是利用记忆去挣脱历史与传统束缚的经典作品代表。《诗刊》选这首诗歌时评道:“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对极具典型象征意味的大雁塔进行了全面的颠覆和消解。表层背后的深度模式拆除了,人为赋予或积淀而成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味也消解了。只剩下一种消除和相对远离语言后天文化性的原生态语言。”而我们可以知道,大雁塔一直是山西文明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本身就是历史与传统的浓缩象征,是历史生命文化的象征。大雁塔的这一文化地位,决定了它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对象的必然性。大家都知道,文化古迹一般都是被歌咏的,赞美的,就是将对个人遭际或时政世事的诠释评价,通过记忆附加到被歌咏对象已有的文化积淀之中,来达到自己上升感情的'目的。然而,韩东没有赞美,没有走相同的道路。在他人目睹大雁塔而唤醒历史记忆的地方,诗人韩东的记忆链条断裂了。面对大雁塔的失忆,使诗人得以从这一历史建筑的既有文化价值体系中逃逸出来。所以说,在内容上和少许形式上看,《有关大雁塔》不仅是对有关大雁塔的历史及文化记忆的拒绝,更是对前代诗人写作方式的拒绝。
从形式上看,韩东打破杨炼的《大雁塔》的篇幅长形式,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分析,杨炼的《大雁塔》写的较为感性,和传统的抒情诗有着共同的美感,但同时也能蕴含许多关于祖国文化、历史及人性情感的理性哲思,而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则比较口语,属于口语诗歌的代表,没有比喻,拟人等辞格,只是一种叙述,也是一种反诗化的诗歌。还有,如果说作者的诗真是发自内心的写作,是一种本性的流露,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或所谓新生代诗的反叛和超越的创作姿态,那么诸如“发福”、“有种”的字眼在诗中的出现给人感觉作者在生活中是个典型的有着痞子气的现实主义者。杨炼的《大雁塔》属于朦胧诗,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还有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但作为新生代诗,它却是以追求思想内涵上的反文化趋向,美学精神上的反崇高,反叛和超越的创作姿态及游戏调侃的情感态度作为创作的指导。与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不同,杨炼的《大雁塔》是以大雁塔的自我经历作为写作主线,以极为人性化的情感体验折射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渊源。然而,《有关大雁塔》显示了第三代诗歌的文化批判性,韩东让我们看到,反记忆,也就是忘却,可以成为诗性的批判武器。另外,《有关大雁塔》,它有叙事的成分,但不构成全体。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叙述的冷漠平板、略带嘲讽,这是叙述者故意选择的,以传达出他对崇高、严肃进行消解时的快意。在诗中,叙述本身就是目的,这种接近口语的现代诗歌更易令人感受罢了。
总之,这篇《有关大雁塔》是韩东针对杨炼的《大雁塔》这篇诗反其意而作,有意以朴实的生活式白话与杨炼大气磅礴的史诗化风格形成对比,在对《大雁塔》的解构中体现后现代文学对传统现代文学的挑战。第三代诗人韩东所写有关西安大雁塔的诗,是和朦胧诗人杨炼《大雁塔》截然不同的。韩东的短诗《有关大雁塔》,满腔的激情还原为生命的散淡,对阳光下的大雁塔、作为中华文明见证者的大雁塔,不再有崇敬之心,有的只是失去激动的冷视与茫然,反诗化的特点突出,是一篇不错的后现代诗歌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