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日记【经典4篇】
随感日记 篇一:回归自然的力量
最近,我常常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回归自然的力量。每当我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我就仿佛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安宁和平静。
今天,我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脚步踏在松软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大地的力量。微风轻拂着我的脸庞,抚摸着我的发丝,仿佛告诉我生活并不那么复杂,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像大自然一样简单而纯粹。
我静静地坐在一棵树下,聆听着鸟儿的歌唱。它们的歌声如此美妙动听,仿佛在诉说着它们对自由的渴望。我闭上眼睛,让自己完全融入这片宁静的森林中,感受大自然赋予我的力量。
在这片森林中,我看到了许多生命的奇迹。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嬉戏,它的身姿轻盈灵动,仿佛在告诉我生活需要灵活和活泼。一只野兔迅速地穿过草地,它的眼神敏锐而警觉,仿佛在告诉我生活需要警醒和机敏。
大自然是如此的智慧和神奇,它教会我们如何与世界和谐共处。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宝贵的教诲。我们追逐着金钱和名利,追求着物质的享受,却忽略了内心的声音。
回归自然的力量,我们可以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喜悦。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找到自己的定位。大自然给予我们无尽的智慧和启示,只要我们愿意去倾听。
我愿意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寻找内心的平衡。即便是短暂的停留,也能让我重新充满活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大自然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随感日记 篇二:感受生命的美好
今天,我在周末的午后,找到了一片宁静的角落,静静地坐在窗边,凝视着窗外的景色。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身上,温暖而舒适。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窗外的花草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庆祝生命的存在。我看着它们,心中涌起一股欣喜和感激之情。
生命是如此的奇妙和宝贵。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独特的存在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呵护。
回想起自己的生活,有过快乐和幸福的时刻,也有过困惑和迷茫的时刻。但是,每一次挫折和困难都让我更加坚强和成长。每一次欢笑和成功都让我更加感激和珍惜。
生命是一段旅程,我们要学会欣赏和享受其中的美好。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我想起了一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我愿意用心去品味生活的每一寸光阴,感受每一次味蕾的愉悦。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常常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生活的本质。我们忙碌于工作和事务,忘记了停下脚步,静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我希望自己能够时刻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激之心,用心体味生活的点滴。无论是一朵绽放的花朵,一缕温暖的阳光,还是一个微笑的陌生人,都是生命的礼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
生命的美好就在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手去触摸,用心去体味。让我们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好吧!
随感日记 篇三
八月二十九日 小雨
到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为什么许多孩子不愿意让父母再生几个弟弟或妹妹了。
妈妈在我9岁那年生了一个妹妹,当时的我很开心,认为自己又有了一个可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这些年来,我们都很融洽,没有觉得妈妈偏心哪一方。直到了现在――
今天是一年级新生的选拔考试,爸爸早上把妹妹送去了学校,然后告诉我等会去接妹妹。大概九点多,我出发去学校,可是他们还没有考完试。我就和那些家长们站在操场上等。终于,孩子们考完试了。可是校长还要说一些注意事项,于是我又等啊等。大概一个多小时以后,我接回了妹妹。这时妈妈也回到家了,她一个劲儿的问妹妹考得怎么样、累不累啊,完全把我弃之一旁。我也是站在那里等了很久的,妈妈却完全不关心我,一句都不问我。我见自己插不上话,便回到房间里去了。刚躺下,头晕便昏天黑地地袭来。我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一会儿,奶奶叫我去洗澡,我没有说自己头晕的事,洗完了澡以后,全身舒服了很多,不开心的情绪也统统被赶跑了。
就算再不开心,也要学着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毕竟呢,生活的班车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
随感日记 篇四
2018年1月16号:
吴江今天的天气,早晨与晚上不相同,早晨,吴江的天气是雾蒙蒙的,而到了晚上,房外就下起了雨了。快到放年假的时间了,父亲打工的厂里决定辞退一些年龄大的工人,父亲今年有六十岁了,故,也在辞退的名额之内,方才,父亲打电话给母亲,说了这件事,而父亲与厂里的老板好言相说,才得以再在厂里上两年的班。如此我就知道,到西安去的日子近了,两年以后的今天,也许,我与母亲就要开始谋划以后,父亲在西安安度晚年的事情了。我就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该开始的时候总会开始,该结束的时候总会结束,这,就是规律,上帝设定的规律,人,又能怎样呢?无论谁都是无法避免已结束之事,无论谁都不能阻挡将开始之实,其中经历的过程,我们只当以淡然的态度来处之,在此过程中无需焦急,不需害怕,当无为为之,努力向前,并选择以智慧方式来应对,并自强不息,以此好实现我们在这世界里短暂的自身价值。
今天早晨,我在微信里基督徒灵修公众号里看到了一篇讲述牛顿与他创作的《奇异恩典》这首赞美诗的故事:
1772年12月最后一天,牛顿在日记中用这样的词句总结自己的情感:
1772年12月31日。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历了多少事!主用着怎样的方式来带领我啊!他向我显示了何样的'神奇!这本笔记马上就写完了,我要为明年预备另一本笔记了。主啊,请悦纳我在以往岁月中对您的赞美,让我将未来的一切托付给您,祝福所有可能阅读这些文字的人们,让他们从中看到您的恩慈和我自己的罪恶。阿们。
牛顿为奥尼教会预备的元旦布道讲章,也是对12月31日日记中同一主题的拓展。在讲章开篇,他重点谈及上帝对他过去行为的怜悯宽恕,他对此的感恩;随后,他借用大卫早在3000年前的那句修辞性反问“主啊,我是谁?”也发出了同样的询问。
他在刚刚创作的赞美诗中以自述的口吻清楚地回应了这个问题。因此,他声称公开显明的罪人“被这个世界的王弄瞎了眼睛”,直到“主的怜悯临到我们这群既不配也不寻求的人身上……但在他恩典的力量胜过我们之前,我们的心门一直紧紧地向他关闭着”。
在《奇异恩典》这首赞美诗中找到更多圣经的依据并不困难,诗歌的灵感源起于牛顿用《圣经》旧约历代志上17:16-17的内容预备的元旦讲章。而诗句开篇的“昔日迷失,今被寻回,盲眼重又得见”与福音书有清晰的联系。在浪子的故事中,那位父亲说:“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15:24)在《圣经》新约约翰福音9:25,一个被耶稣治愈了的盲人告诉法利赛人说:“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融入个人真实的信仰见证
牛顿
经常以自己强有力的见证来形象地说明上帝的恩典之大,甚至早在1758年他第一次在约克郡教堂布道时就这么做了。如今,在创作《奇异恩典》时,他开始运用一种新的媒介——圣诗创作——在6段简短的诗句中,把圣经的真理与自己的灵程经历形象化地融合在一起。
这首诗歌中有牛顿真实的个人见证。在诗作原稿中,第一人称——我、我的——出现了15次,这些人称代词并不能表明牛顿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他如此使用它们,是为了以自己的信仰与得救的经历,形象化地表现历史上无数个从起初到现在获得上帝拯救的信徒的经历。
赞美诗《奇异恩典》对个人性维度的表现,可以在牛顿大量的私人书信和日记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比如他在1752年8月9日写道:“我不知道上帝为何要施恩于我,但有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见了。”
后来,他在自述时认为自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你的怜悯之深竟然能够宽恕如朱红丹颜之罪,你的恩典之大竟然能够柔化铁石心肠,胜过最顽固的恶习”。
约翰·牛顿:“我不是应当成为的自己,我不是想要成为的自己,我不是盼望成为的自己,但感谢神的恩典,我不再是曾经的自己。”
同一年,他给友人书信的末尾处这样写道:“我曾经深陷绝望的邪恶与惨境之中无力自拔,却被奇妙地释放拯救。我在思考他的作为时,似乎只能满怀惊奇地强调说:‘一个罪人竟得着如此浩大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