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探究
中职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探究
从目前中职生的求职、择业的状况看,职业观方面的问题是影响他们择业、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职生的就业方向基本定向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技术员等需要掌握某种专业技能的操作型的工作岗位。没有工作经历的中职生大都没有形成对具体工作的稳定价值取向,这将影响其选择何种单位、对定向的职业岗位满意度和岗后稳定性。因此,探讨和把握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显得尤为迫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提出如下策略进行探讨。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职业观教育
课堂教学是中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培育的主要渠道。学校要将职业精神培育渗透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中职教学内容要与职业要求、企业、行业的职业精神相得益彰,把职业精神教育纳入教学中,充分挖掘现实社会中那些能让学生感动,能提升学生职业精神的素材,尤其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典型事例,或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编写成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分辨和体会。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精神培育。
2.将职业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良好的职业习惯需要通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逐渐养成。如敬业需要先从爱自己的专业做起。把职业精神的培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结合在一起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的,也是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当从新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要确立行为养成标准,帮助学生塑造自我,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和谐协作的职业意识。把爱校爱班爱专业、学习态度、考勤、劳动、法纪、文明礼仪、公益奉献、遵守公德、诚信、团结、身心健康等列入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评价体系范围,定期检查评比。请行业先进人物介绍经验、请校友谈成功的体会,肯定和激励学生的正
确行为,使学生形成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促使职业精神外化在学生的行为中,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3.加强就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突出职业精神培育,落实和实现为学生人职作准备的目标。对学生系统进行从业、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灵活的择业观,掌握选择专业与职业的能力,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事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步入社会的职业发展道路,创设职业环境氛围,开展“模拟应聘”,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为学生从业、择业、就业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提供展示和评价平台,纠正学生中不切实际的观念和行为,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或是通过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校讲座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不断与企业接轨,让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
4.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应主动引入企业文化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企业化。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橱窗、广播、学校网站等宣传阵地宏扬职业精神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自己编写励志名言、格言,张贴在校园里,用评选出的专业明星、班级明星等身边的典型等营造育人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在校园内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中注入企业文化元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奉献敬业,进取实干。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让毕业生就业后迅速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可以借鉴海尔、中国联通等企业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充满自信、热爱事业、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毕业生能成为具有敬业和实干精神的现代企业员工。
5.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
中职学校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并把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实、抓好。首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即依靠制度创新,注重为人师表。创建民主、宽松的学校管理环境;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道德判断能力;形成反思意识,加强自我教育。其次,要按照师德建设的内涵,切实推行以德育人。
总之,综合运用以上策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引导学生形成适应未来职业要求的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2]商振,职业精神[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