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业周期的留人策略
不同职业周期的留人策略
一、求入期——关注利益:
员工侧重于对公司环境客观性的整体评价,思维模式中频繁出现的关键字是“有什么事”,这里所谓的事更多程度上是与进入个人视野的其他公司相比较的事,诸如公司的业务性质、作息形态、薪酬水平之类通常是其观察思考的焦点。这一时期,员工在行为方式中表现出严重的“自我整饰”倾向——与求偶时的动物行为和相亲时的个人表现非常相似——不管具体什么样的动机,一定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和理解,通过“包装”、“伪装”等以最优化的方式来美化并表现自己,这种时期通常表现在个人求职或被考察期内所表现出的行动。
研究显示,几乎80%的人才流失与企业招聘阶段对人才真实素质判断的失误有关,为把好人才的“入口关”,企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准确的甄别企业合适的人才:
1.确保人才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匹配。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或能力上的不足,而是他们与企业文化的不适应。为此,企业招聘人才一定要“对口”,应当把价值观作为人才受聘与否的首要标准。
通常的做法是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和职业调查,对求职者或考察期的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职业取向、工作动机等方面的考察,同时让求职者或考察期的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启发他们将企业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标准进行比照,做出差异水平判断,从而去伪存真,优胜劣汰,确保新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一致。
2.实施新员工试岗。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仅向他们提供关于企业及工作的积极信息,一些人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之所以会离开,就在于他们对企业抱有不切实际的或不准确的期望,实施新员工试岗被实践证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让考察期员工参观企业的工作现场,熟悉核心业务流程和作业程序,最好观摩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完整的投入产出过程,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参与其中的某个操作环节,加深他们对工作属性特点的认识。从中既能发现人岗适配的人才,又让员工正确的定位自己的岗位期望。
3.注重人才结构的合理搭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还应注重各层次人才的合理搭配,这样员工间更容易团结和配合,减少矛盾和磨擦。
通常的做法是在招聘时一要注意应聘者们性格、能力、特长的差异,避免在上岗时出现“扎堆”现象,二要注意待配置岗位的主管、同事与应聘者的差异性,避免“对立”现象。
二、求同期——关注任务:
员工侧重于对公司中日常具体事物的观察,思维模式中高频繁出现的关键字是“做什么事”,这里所谓的'事更多程度是与其个人所在公司的部门分工、关联岗位职责、上级关注事物之类通常是其观察思考的焦点。这一时期,在行为方式中表现出严重的“追求接纳”的倾向,获得同事的接纳、认同和配合是主要的行为动机,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公司雇用,往往不惜中断、弱化甚至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习惯。这种时期一般在员工入职后的试用期内所表现出。
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往往对企业充满着好奇、期待和希望,并且积极的摸索、揣摩一切可以接触的企业信息,以期对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文化环境等快速的适应,并“摩拳擦掌”。在这段新鲜、敏感的时期里,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他们极需要“呵护”式的沟通与指导,此时企业应该对新员工体现出充分的关心,帮助其适应新的职场变化。
通常的做法一是公司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部门领导要从“考官”转变成“教练”的角色,通过各种方式的沟通、指导、帮助新员工了解自身的定位、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以及工作存在的问题等,在双方之间达成共识,使其有一个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消除新员工在工作上的顾虑,使其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在部门内部建立一种“沟通交流机制”,尽可能的缩短新员工的上岗磨合期,促进新员工的快速成长。在“育”的过程中再次“大浪淘沙”,不断的调整,使新员工的自身发展与公司的期望在调整中达到一致,避免因试用期内的管理问题或因彼此之间的误会而与优秀人才擦肩而过。
二是进行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的“入模子”培训,力争新员工的观念上认同化、行为上标准化、技能上称职化,加速新员工尽快的
融入到企业的大环境中来。三、求异期——关注能力:
员工侧重于对工作能力的观察,思维模式中高频率出现的关键字是“凭什么做”。这里所谓的能力,包含了自身的能力和自认为与自己形成比较甚至竞争的同事的能力,诸如公司的谁完成了什么任务,上级关注的能力类型是什么之类,通常是其观察思考的焦点。这一时期,在行为方式中表现出严重的追求“脱颖而出”的倾向。征服困难,建立业绩,赢得尊重与钦佩,引起高层注意是主要的行为动机,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提拔重用,往往爆发超常行为,一般表现在员工试用期满而又基本熟悉工作状况时所表现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