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
浅谈职业院校
1.路在何方?
运城各个大小培训学校最头痛的是什么?恐怕普遍回答是招生了。学校越来越多,生源越来越少,最可怕的是学生越来越看不起自己的学校。使得招生更加困难,因为招生难,所以就不择手段的招生,把商场用的各种手段都用到教育领域,拼命的广告宣传,甚至用谎言去诱惑学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明明是内功不足却在外功上折腾,其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学校用“分配工作”来吸引招生,甚至一些学校还把这当做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想靠此举来发展壮大学校。
而我认为,这是一条危险的方向,顺着这个方向走,路会越走越窄,越走越难。学校即使投资的很大,但是永远做不
强。学校远离了教育的灵魂,没了自身的价值。(这个看似很美丽的路为何走不通?请看我的另一篇论述,“市场经济时代下的学习与就业”)
有的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却没办法,不靠“分配工作”来吸引引学生,那么靠什么来吸引呢?
2. 运城各职业院校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尽管,运城学校很多,不少学校根本就没有生源,勉强度日。但这不能说,运城培训教育领域饱和了。教育领域,尤其是民营教育,我一直认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运城职业院校找不到生源,不是因为类似的学校多。而是因为他们不敢面对现在各学校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运城不缺乏学校,但缺乏真正的教育家,不缺乏优秀的教师,但缺乏优秀的教育理念。
20xx年新东方纳斯达克上市,其后一年的时间里,股价翻了5倍,20xx年新东方培训127万人次。创始人俞敏洪占学校30%多点的股票,其身价已经是几十亿。成为全国最富裕的老师,美国的哈佛在课堂上把新东方当做教学案例。俞敏洪办学校的时候恐怕想象力再丰富也不会想到办个培训学校能到美国上市,学校市值居然能达到数百亿。俞敏洪谈他最初的理想就是想做一名优秀的老师。
1998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新东方还是个“流学校”,因为没有自己的教室,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常常是流动式的上课,这节课在A地下节课就得去B地。租用的房子,比如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虽说是中科院,其实有些研究所比中学还穷,50-60年代的老房子,一些硬件设施还不如现在运城的一些中学。最初俞敏洪的宣传模式主要是在电线杆上,墙上,各个大学的海报栏里贴小广告,另外再加上免费试听。北京是全中国教育业最发达的地方,学生多,学校也多,60多所大学,其中还不算民办大学及其各种培训学校,海淀区又是大学的集中地,北大,清华,外语学院,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等都是全国一流的大学,这些大学基本都办有英语培训班,(俞敏洪曾经有过打着北大的牌子来办培训班,但被北大拒绝了)社会上的各种英语培训学校那更不知有多少了。这就是新东方当时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