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不必过分包装
求职不必过分包装
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山东大学的大四学生小李不惜花钱“包装”自己,并参加了多次人才招聘会,仔细一算,三个月的时间竟然花了近20XX元,这对本身没有收入、家庭也不宽裕的大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大学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高峰与关键时期。记者近日走访了济南的几所高校,发现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求职成本也越来越高。
比如求职简历,普通的一份简历只需几元钱,而讲究的简历,包括页码增多、彩色打印
裱装、制作光盘,每份花费十多元乃至几十元。中了解到,大学生求职者普遍认为简历做的越精致越能表达自己对招聘单位的重视,脱颖而出的机会就越大。几十份简历,就要花去学生几百元。频繁地参加招聘会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据了解,许多招聘会都要收5到10元的'门票,如果去别的城市,还要加上往返的路费、伙食费、住宿费等。求职大学生每参加一次招聘会,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
求职大学生对仪表也非常重视。男同学大多买一套正规的西装,配上皮鞋、领带、衬衣等;女同学则要精心地做做头发,有的还要漂唇、修眉等,一套职业装也少不了。还有一部分原本没有手机的同学,为方便招聘单位联系自己,基本上配齐了手机。
大学生的这些花费,是不是都是必须的?招聘用人单位怎么看?了多年从事招聘工作的力诺瑞特太阳能人力资源部许宪刚部长,他说,简历不一定华丽,但必须真实,内容要简洁,让人一目了然;衣着打扮最好能符合学生身份,比起西装革履,求职者干净整洁、健康自然更能让人接受;单位招聘选人时,更注重的是求职者的言谈举止、综合素质、品德修养等内在方面,外在的东西做过了,反而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对一些大学生过多地参加招聘会,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就业指导负责人吴笑兵老师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算算经济账,少花没有效果的冤枉钱。一般大型的招聘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且对专业、学历都有要求,许多城市甚至对学生的原籍都有严格限制,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参加招聘会就像碰运气一样。
据统计,一般招聘会提供的所有岗位数,不足参会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有些大学生参加多次招聘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相比之下,大学生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增加针对性;参加招聘会也要对招聘信息进行搜集、筛选,结合自身实际,有目的地去应聘,提高成功率;参加招聘会后,要及时和有意向的单位沟通,增加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切莫“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昧地想往大城市、大公司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