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化求职让三有青年跑慢职场
理性化求职让三有青年跑慢职场
该出手时,不出手
常杰就是一名典型的“三有青年”,从简历中可以看出她在大学期间的优秀表现:院级奖学金、学生会实践部部长、优秀学生干部……但是在求职路上,用她自己的话讲就是:没把握住黄金时段,成了一名“职场剩女”。谈起如何“被剩”,常杰感慨颇多:“最开始找工作其实很积极,经过面试也有两家企业有录用意向,可是回到学校才发现不少同学找到的工作不是比我薪资高就是地点比较近,我决定再找找,肯定能找到更好的。直到春节前,‘更好的’的企业也没有出现,不是我看不上,就是好企业不用我,索性将找工作这事儿先放一放,正好节后回学校写论文,可是随着毕业答辩的结束,招聘季也接近尾声,我就这么被剩下了……”
与企业“闪婚”又“闪离”
刘昊晨虽然在去年年末便早早签了协议,可入职未满三月便和企业毁约了,“我在同学中是签的比较早的,当时还挺高兴,
可没想到签的早,辞的`也早。当同学们才开始找第一份工作时,我已经开始找下一家了。”刘昊晨辞职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实工作和自己理想的职场差距很大,落差感顿生。在他的憧憬中,工作就像电影里那样:平日里咖啡在手,见客户时穿梭在高档写字楼,领导团队独当一面……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问到具体情况时,刘昊晨也觉得委屈:“我应聘是市场推广,看着同事每天对着客户侃侃而谈,虽然我心里跃跃欲试却只能对着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做些和业务毫不相关的事情,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一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