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最新3篇)
论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 篇一
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行业,其经营的诚信问题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然而,近年来,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首先,保险公司存在的不诚信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常常采取欺骗手段,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不适合的保险产品。比如,一些公司会故意掩盖重要的条款和免责事项,以便在事故发生后拒绝赔付。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整个保险市场的秩序和信誉。
其次,保险代理人的不诚信行为也是保险业经营诚信问题的重要方面。一些保险代理人为了获取高额佣金,不择手段地向消费者推销保险产品。他们往往以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为手段,让消费者购买不必要或不适合的保险产品。有时候,他们还会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私自调整保险单的内容,以获取更高的佣金。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最后,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存在着不诚信行为。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销量和市场份额,常常以返点和回扣的形式向保险代理人提供利益。这种返点和回扣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合法的,但实质上是一种贿赂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其次,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引导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遵守诚信原则。最后,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其对保险市场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综上所述,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解决。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提高消费者教育,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论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 篇二
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的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保险业经营中,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证。然而,近年来,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层出不穷,给行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保险公司的不诚信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一些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取欺骗性宣传、虚假承诺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不适合的保险产品。比如,一些公司会故意隐瞒保险条款中的重要内容,或者在理赔过程中拖延时间,以便拒绝赔付。这种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保险市场的秩序和信誉。
其次,保险代理人的不诚信行为也是保险业经营诚信问题的重要方面。一些保险代理人为了获取高额佣金,常常以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为手段,推销不必要或不适合的保险产品。有时候,他们还会私自修改保险单的内容,以获取更多的佣金。这种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最后,保险业经营中的不诚信行为还体现在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上。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销量和市场份额,常常以返点和回扣的形式向保险代理人提供利益。这种返点和回扣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合法的,但实质上是一种贿赂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其次,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引导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遵守诚信原则。最后,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其对保险市场的辨别能力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综上所述,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提高消费者教育,才能够有效地解决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的权益。
论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 篇三
论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
摘要:诚信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和生存发展的基础。目前,保险业在诚信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保险供给者、中介者与消费者的诚信缺失。其症结在于保险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个人代理制的销售误导、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及社会诚信系统建设滞后等原因的影响。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要从企业内部着手加强诚信管理,并从企业外部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加以支持。
关键词:保险业;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诚信是保险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险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诚信日益受到保险业内的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也已初步展开。2003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强调:“越是加快发展,越要注重诚信,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2005年以来,中国保监会更是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的文件及规定,为我国保险业的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国现行的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有些保险企业产生失信行为提供了空间。近年来,一些重大违规经营案件屡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保险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保险业诚信缺失现状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国内寿险保单退保金额巨大,甚至逾300亿元,其中有两成理由是因为消费者被骗。而据某网站的“你认为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信度为多少?”的投票调查显示:63%的投票者认为国内的保险公司可信度为0%,35%认为可信度为50%,只有1%的人认为可信度为100%。
(一)保险供给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供给者即保险市场上提供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缺少信息披露制度,加上保险业务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使得保险消费者实际上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态中,从而妨碍保险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产生次品驱逐良品的现象。许多投保人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都难以了解保险人及保险条款的真实情况,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及代理人的介绍做出判断,客观上为保险人的失信行为创造了条件。此外,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不及时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赔付义务,使一些保险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二)保险中介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中介的诚信缺失主要为保险代理人的诚信缺失。由于目前我国从事保险代理业务的人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业务素质及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不少保险代理人在获得更多代理手续费的利益驱动下,片面夸大保险产品的增值功能,许诺虚假的高回报率,回避说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甚至误导投保人,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经济损失,引起保险消费者的普遍不满。
(三)保险消费者的诚信缺失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同样表现在投保人(被保险人)方面,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使保险公司难以根据投保标的的风险状况确定是否承保、应该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使道德风险防范产生困难。
二、保险业诚信缺失症结所在
国内保险业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大大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不对称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卖方总是比买方更了解产品的质量,而受短期利益驱动,商家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客户获取利益。对保险这个特殊行业而言,信息的不对称还表现在买方或投保人总是比保险公司掌握更多关于保险标的信息,这也是为何在实际的保险交易中投保人骗保骗赔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假如交易双方都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对方的话,最终博弈的结果就是陷入相互做假的恶性循环,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囚徒困境”。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保险供给者及保险中介者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使保险公司员工及保险代理人的诚信行为具有不完全控制性。保险公司的'业务运作是保险公司的内部员工及保险代理人行为集合的结果,员工及代理人的忠诚度、能力及协作精神是保险公司诚信状况的基础,当员工及代理人的诚信状况失控超过一定的范围和度,就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整合状况,弱化保险公司的诚信能力。由于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上岗要求不够严格,保险代理人总体素质偏低,保险公司难以完全控制保险代理人的不诚信行为。
(三)《保险法》不完善,执法不切合本法
我国《保险法》仍不完善,国际惯例不能体现,许多具体案例无法可依。比如,我国《保险法》规定了重复保险的定义和分摊方式,但是,对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是不完善、不严谨的,并且对于被保险人的索赔没有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此外,对于近因原则等国际惯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各种不诚信行为缺少相关的惩罚规定,这些法律漏洞形成了我国保险业的诚信问题的一个很大来源。我国对《保险法》的执法也常常不切合本法,有些执法者对《保险法》及保险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不清楚,同时由于《保险法》的不完善,在具体操作时常用其他法律条款代替,造成误判。
(四)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国家信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诚信的保障机制、惩罚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乏。从诚信的保障机制来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健全的国家,会从制度上保证诚实守信的合法权益。而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诚信监督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的强制约束,失信行为的屡禁屡犯也就在所难免。
三、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的几点建议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与此同时,当前的严峻形势对保险企业的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完善诚信体系,规范诚信秩序,是当前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和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强保险业的诚信
建设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由于保险机制的固有特性,无论是保险的买方还是卖方都不可能如愿获得足够的信息,这种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很容易被保险市场参与者所利用,并导致保险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因此,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使买卖双方能够站在同一平台上平等、公开地对话,建立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惩罚机制,加大失信行为惩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也是减少商业活动中诚信缺失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强化保险监管力度
加强和改善保险监管机构对保险市场的监管一直是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话题,从两次《保险法》的修订都把强化保险监管手段和措施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看出其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继第一次修订增加了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在金融机构存款的查询权,增加了对保险违法行为处罚的措施,加大了惩治力度等规定后,第二次修订草案拟增加的监管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对监管对象进行现场检查,
进入涉嫌违法行为场所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及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等;与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对出现重大风险等情况的保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采取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限制其出境、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处分财产等。只有更加有效的进行保险监管,才能使保险这一社会的“稳定器”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三)提升员工诚信服务意识,构建保险业的诚信文化
保险市场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应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与诚信的关系,树立维护诚信行为的责任观。在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及对保险代理人的培训中,应重视诚信教育,增加诚信内容,特别是要规范保险展业行为。保险机构要制定并遵守规范的业务程序管理,完善业务考核管理办法。要改进、优化保险服务,及时兑现理赔承诺。要落实营销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从营销员招聘到市场退出的管理办法。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要进一步完善《保险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充实保险诚信的具体条款,将保险人、保险中介人、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各有关方面的行为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之中。要加大依法查处各种失信行为的力度,重点是要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骗保骗赔的行为。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对《保险法》的第二次修订《草案》。草案进一步明确了保险活动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保险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自律规定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强化了保险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监管手段,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不可抗辩条款”的增加,能有效减少保险人的“逆选择”现象,有助于解决困扰保险行业已久的“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更加体现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
(五)建立统一协调的保险信用管理体系
第一,要完善保险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了解和评价客户咨信和风险情况的机制,及时掌握和制止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第二,要完善保险信用监管机制,推行违信惩罚制度,增大失信的成本。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保险代理人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把保险信用管理制度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做到明确目标,统一领导,有效考核考评,各有关方面及时互通信息。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魏华林。保险法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3]傅夏灵。我国商业保险个人代理人营销中的诚信问题[J]。就业保障,2007,(9)。
[4]赵会庭。论保险诚信与保险发展[J]。保险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