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优选3篇)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篇一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产生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在这十部经典书籍中,有些是古代的名著,有些是现代的文学作品,它们各有特色,值得一读。

第一部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生活和情感。通过对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和命运的描写,小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态炎凉。

第二部是《西游记》。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也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通过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第三部是《水浒传》。这部小说讲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通过对他们的形象塑造和命运安排,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水浒传》也是一部以正义与邪恶为主题的作品,它通过对人性的探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

第四部是《红岩》。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岩村的故事。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命运的安排,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和坚韧。

第五部是《围城》。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小说通过对城市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困惑和迷茫。

第六部是《茶馆》。这部剧本讲述了晚清时期一个茶馆里发生的故事,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生活和命运。

第七部是《家》。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小说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困惑和迷茫。

第八部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青年的命运和追求。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艰辛和辛酸。

第九部是《活着》。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和坚韧。

第十部是《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困惑和奋斗。

这十部经典书籍涵盖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它们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探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追求。无论是古代的名著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它们都值得一读,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篇二

中国文学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传统,产生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这十部经典书籍中,有些是古代的名著,有些是现代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第一部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线,通过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第二部是《西游记》。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命运的安排,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第三部是《水浒传》。这部小说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讲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故事,通过对他们的形象塑造和命运安排,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第四部是《红岩》。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岩村的故事。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命运的安排,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和坚韧。

第五部是《围城》。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小说通过对城市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困惑和迷茫。

第六部是《茶馆》。这部剧本讲述了晚清时期一个茶馆里发生的故事,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生活和命运。

第七部是《家》。这部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小说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困惑和迷茫。

第八部是《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贫穷青年的命运和追求。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艰辛和辛酸。

第九部是《活着》。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一生。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困境和坚韧。

第十部是《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困惑和奋斗。

这十部经典书籍涵盖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它们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探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追求。无论是古代的名著还是现代的文学作品,它们都值得一读,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篇三

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必读的中国十部经典书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十部经典分别是:

  《周易》《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诗经》《史记》

  中国文化常被概括为“一源三流”,一源,指的是《周易》,三流,指的是儒释道。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周易》和儒释道的经典是绕不过去的。

  1、群经之首——《周易》:洞察天机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而对普通人来说,周易则是可以时时研习的生存宝典和人生指南。

  64卦,其实就是64类问题或者说是人生境遇,而384爻不过是384种不断演变、冲突、发展的状态。历史上,对周易的注疏、阐释、演绎的著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是,综罗百代,易经无非讲的是知变与适变。

  理: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

  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

  数:是由现象界中形而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

  读懂易经,掌握变化之理,洞察变化之机,运用适变之法,你也可以天机神断,人生从此无大过。

  儒家必读的经典:《论语》《孟子》《近思录》《传习录》

  2、《论语》:做一个好人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论语》自问世以来成为历代儒生的必读书目。

  “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的思想构筑了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

  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对我们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标以及为人处世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儒家思想广大而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实际运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研读《论语》,了解之儒家思想精髓所在,学习做人做事,领悟极高明而中庸的为人之道,为修身处世开启智慧。

  3、《孟子》:养浩然正气

  汉代赵岐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本人气概非凡,他常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意思就是存养天地正气,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殊为难得。

  4、《近思录》:格物穷理,正心迁善

  很多人对理学抱有偏见,认为“理学”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是先秦诸子之后的两大高峰。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代表着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水平。

  此书按照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书中还记载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的读经方法,对我们今天读经很有启发借鉴意义。

  5、《传习录》:知行合一,安顿内心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意思是传授的学业要反复的揣摩实践。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

  《传习录》包括了王学所有重要观点。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在社会飞速发展,欲望和内心无法相互妥协的今天,研读传习录,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道家必读:《道德经》《庄子》

  6、《道德经》:悟天之大道,明人之至德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7、《庄子》:超然物外,安顿身心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哲学大师冯友兰概括庄子思想:“游于逍遥,论于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开一切的钥匙。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佛家必读:《六祖坛经》

  8、《六祖坛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它完整记录了慧能的一生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读《坛经》,是一条修心之路,聆听着来自天地和内心最深处的谕旨。

  经中字字句句都妙意无穷,值得一再玩味,体悟不尽。

  中华文明的诗与史:《诗经》和《史记》

  中国是一个极为重视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历史记录,历史经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史记》。

  中国又是一个骨子里有着诗性和数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度,诗集当然也不能缺席。这个名额,当然要给源头上品、影响深远的《诗经》。

  9、《诗经》:熏染最纯粹的诗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不读《诗经》,言语不能从粗鲁变得文雅,文化无法从粗野上升到文明,诗情可以滋养人心,端正自己。

  10、《史记》:观天识人,察古知今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本书里塑造演绎的人物,无不鲜活生动、让人难忘,为我们揭示出的则是成败祸福的千古不易之至理;“通古今之变”,历代兴衰更替之道,在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的轮回循环里,也展现得清清楚楚;“成一家之言”,这不是单纯的自谦,更是在看尽兴衰成败后的一份对天道的敬畏和对命运的超然。

  读《史记》,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更是参悟这蕴含在历史之中、超越于历史之上的深刻内蕴。

  拓展

  中国经典书籍

  梁启超先生和胡适先生

  上个世纪前半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变化最为剧烈、思想最为多元化的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转型的时期。虽然国家动荡、政局不稳、外敌入侵,但文化方面却经历了一个爆发期,当时的学人,不论议政、说理、交锋,都精彩绝伦,百花齐放不是口号而是事实, 民国范儿并非浪得虚名。梁启超和胡适分别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前后相继的两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转型和思想的变动轨迹,不妨以梁启超和胡适作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思想和行谊,我们应该约略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印迹。

  梁启超先生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甲午战争后,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1898年入京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作为舆论界的骄子,他先编《清议报》再编《新民丛报》,积极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大力传播新学,对当时知识界乃至全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则策动门生蔡锷护国反袁,1918年赴欧考察,1920年回国后赴清华任教,从此淡出政治潜心学术,著述颇丰。他的一支健笔,不仅承载着高远深刻的思想,而且常带充沛的感情,纵笔所至从不拘束,所成文章议论纵横、气势磅礴,极富鼓动性和感染力,曾经影响激励了几代中国人。

  文章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和人格。有人说梁启超“善变”,甚至于变得前后自相矛盾。可是,他的那种变所体现的正是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时代在变,思想和行为也要变;不变的却是爱国之心与救国之志,可以说,这贯穿了先生的一生。梁启超先生之于近代中国,是辛亥革命的“精神之父”(埃德加斯诺语),是“珍贵的灵魂”(伊藤博文语)。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忘记他,试问当代人,有谁不知道《少年中国说》。

  胡适是继梁启超之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甚或可以说,是他为现代中国拉开了文明与进步、自由与民主的大幕。

  杜甫草堂诗与隐逸思想

  杜甫是世人公认的诗歌“集大成”者,因此获得了“诗圣”的桂冠。后来无数评论者认为杜甫诗歌代表风格为“沉郁顿挫”,这跟诗人伤时感事、敏感多愁的性格分不开,更与诗人一生颠沛流离、落魄潦倒,而又要时时大声疾呼,发出仁者生命的强音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因此,诗人每一个阶段的诗歌创作,都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征,如前期的“三吏”、“三别”、后期诗情锤炼更为老道的代表篇《秋兴八首》等,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感情特征。而在成都草堂栖居的将近四年的时间,诗人一共创作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水流心不竟”的返璞归真的道家思想,恬淡萧散之情让人倍感亲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活脱脱仿佛让人看到一个不问人间事的世外高人,过着遗世独立的隐居生活。草堂诗是诗人屹立于任情不羁、追求生命自由的境界上之心声,由于诗人率性、逍遥、旷达心境,使得草堂诗充满了恬淡的艺术美,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经典山水画书籍

  【书籍简介】

  《大涤子题画诗跋》是一部绘画论著。

  石涛每画必题,汪绎晨据家藏石涛画之题跋及散见他处者辑成此著,附于《画语录》之后。俞剑华又将汪辑未及者辑成《石涛题画集》。石涛的绘画思想主要见己题于《画语录》,题画诗跋中的不少跋语,是“语录”的进一步阐发,如反对摹拟,表现自我等。此外,认为绘画应取不似似之,对形、理、情三者关系的见解,对“神”的推崇等,也很有价值。

  石涛对“理”“法”的关系很有新见,这就是“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禅宗及南宋理学家讲“月印万川”、“理一分殊”,“理尽法无尽”当本于此,而“法尽理生”仍主于破“法障”而得“理”,后二句谓理法无传,当然在于自得,故其背后仍是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他所说的“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感慨“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批评“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都是这种自主意识、创造精神的体现。绘画的创造精神不仅表现在“师古人”的争论上,而且表现在“师造化”中。石涛写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问,不似似之当下拜。”这“不似似之”其实正道出了中国绘画主于“表现”而非“摹仿”的民族特征。石涛还本于孟子及文章家的“养气”说,提出画家的养气,“峥嵘奇崛,磊磊落落”,气“与“神”相关,气胜则精神灿烂,意懒则浅薄无神,他认为,后人只摹倪瓒画的枯索寒俭,而未得其远神,这些看法确是出乎众上。除理、法关系外,石涛又论及形、理、情三者关系:“以形作画,以画写,理在画中。以形写画,情在形外。至于情在形外,则无乎非情也;无乎非情也,乎非法也。”所论深刻。

  除辑入《大涤子题画诗跋》者外,其余题跋也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如论蒙养、风格、评人之画与自评,论用笔的三操、三人、三格、三胜等,都极有见地。

  【版本】

  有1928年商务印书馆排印《论画辑要》本及《美术丛书》本。《石涛题画集》为俞剑华辑本。

  《画引》

  【作者简介】

  顾凝远(1580? —1645后),号青霞。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为人好学,于古今坟典艺志无所不窥,喜蓄商周秦汉文物。画山水师董、巨、又出入荆、关,兼精画理。

  【书籍简介】

  《画引》是一部绘画论著,明朝顾凝远撰,全书共有一卷。

  《画引》分为七论,即:论兴致、论气韵、论笔墨、论生拙、论枯润、论取势、论画水。每论仅数十字,最长的论生拙亦仅二百余字占《画引》文学简约,更无从构成体系,但很有独到之见。如《论兴致》认为,作画之兴致须藉外物触发,“或枯槎顽石,勺水疏林”,那种似被造物所弃置者,应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这与强调主观的“丘壑内营”不同,亦与大山横陈触发兴致相异,实反映了倪瓒式的审美趣味,也是文人画标举萧索荒寒意境的体现。

  在《论气韵》中,顾凝远与前人大异,将气韵与生动分开讲,并将二者看作因果的关系,继而又将气韵分为在境中与在境外两种,且气韵又取之于四时气候,这也是“物感说”的运用,与前则的兴致触发一致。《论笔墨》指出枯涩、堆砌之弊,以“先理筋骨而积渐敷腴,运腕深厚而意在轻松”为正途,至于“高明隽伟之土”似不限于此,其实亦“能”与“神”之别。《论生拙》所论最为深刻,不仅对生与熟、拙与工的关系说得很辩证,还进而从抒天趣而不拘于绳墨言生与拙,至如“画之元气苞孕未泄,可称混沌初分,第一粉本”,则显见庄子色彩。作者以生与拙仅许之元人,是因为文人画到元代达到高峰,而以生、拙取画的原因是“生则无莽气故文,所谓文人之笔也。拙则无作气故雅,所谓雅人深致也”。

  作者推尊文入画,而以生拙别之于院体的技艺圆熟及唐人所尚的雄奇。《论枯润》将墨之枯与润同气韵、文理相联系。《论取势》言“不可从本位迳情一往”,非仅有全局观点,而且深诸辩证法。

  总之,《画引》虽挚爱文人画而显得偏嗜,但所论可谓精警深刻,尤其是拈出“生拙”言元入画,是对文人画风格的重要概括,值得注意。

  【版本】

  曾收入《佩文斋书画谱》,又有《美术丛书》本、《画论丛刊》本,《画苑秘笈》本等。

  《画塵》

  【作者简介】

  沈颢,字朗倩,号石天。吴县(今苏州)人。补博土弟子员,性格豪放,工诗文书法,山水画近、沈周。周亮工在《读画录》中说沈颢曾作南北二宗各二十幅,俱有妙境。

  顺治十八年(1661)题陈元素墨兰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有《枕瓢》、《焚砚》诸集,论画著作《画传灯》已经亡佚。

  【书籍简介】

  《画塵》是一部山水画论著,成书于1650年前后,为作者晚年所撰。分十三目,共三十七则。其《分宗》之说,受莫是龙、董其昌影响,但更为明确地以南宗为文人画,北宗为行家画,所列南北宗画家与莫、董不尽相同。《定格》、《辨景》、《笔墨》、《位置》、《命题》、《临摹》等目,都有很多精到的论述。

  《画麈》由于,是山水画的专门论著,受风气影响而再论南北宗,:所说虽承莫、董之论,但值得称道之处除以文人画、行家画分论南,、北宗之别、外,还论及了二者的风格不同是始于王维的“裁构,淳秀,出韵幽淡”和李思训的“风骨奇峭,挥扫躁硬”,较莫、董所论又有发展。随着山水画的高度成熟和传神理论的不断阐发,沈颠发展了郭熙所论,在《辨景》中提出新看法:“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此当为山之“神”;在他看来,“层峦叠翠,如歌行长篇;远山疏麓,如五七言绝”,因而对山水画创作提出了较“传神”更高的要求:“挹之有神,摸之有骨,玩之有声。隐约可见从“有声画”、“无声诗”之诗画互拟,发展为诗画互补。与神、骨相关,沈颢的创作思想又表现为尚“简”,其以诗拟山水,称道“愈简愈入深永”,并以己作《十笔图》示以石内之皴、树上之纹、屋宇之界,俱不必拘,且拟之于古代两笔兰的“花数不计”,三笔大士的“耳目鼻,口语相不计”。在他看来。颓林断渚的绘画正如味外取味之诗,是“霹雳火中清冷云”式的作品,此说或已涉南。宗画所,尚的风格标准。沈颢还认为,郭熙所说的砰作画先命题为上品,无题便不成画“近于胶柱,他以“题在诗先,其响不之天而之人”,崇尚天籁,诗通于画,则是“良工绘事,有布置而实无布置,无布置而实有布置”,继而所说的“象之所有,不必意,意之所有不必象。理不离子异见,事不关乎慧用”既有辩证精神,又受禅宗影响。

  关于技巧,沈颢也很有创见寥.如论笔墨的“具境而皴之,清浊在笔;有皴而势之,隐现在墨”;论位置的将《山水论》“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发展为“远山有平无曲,远水有去无来,远人宜孤不宜侣”;论落款的誓:广幅中有天然候款处,失之则伤局气论鉴画的“画逢青眼神偏王,论到黄金气不灵”等,都非凿空之论电针对因袭泥古之风,他论临摹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为归,并以?应知古,人稿本在大块内,吾心中,慧眼人自能觑着”,发展了张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论,也很值得珍视。

  【版本】

  有《图书集成》、《昭代丛书》、《广百川学海》、《美术丛书》、《画论丛刊》等本。

  《龚安节先生画诀》

  【作者简介】

  龚贤(1618—1689年)字千,又字岂贤、半亩,号柴丈人、野遗。江苏昆山人。流寓陵清凉山,筑半亩园,自写照作扫叶僧,名所居为扫叶楼。工山水,得董源、吴镇笔法,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谢荪合称“金陵八家”。兼工诗文、书法。有《香草堂集》。画论著作除《画诀》外,尚有《柴丈画说》、《半千课徒画说》。

  【书籍简介】

  这本书是山水画的专门画诀,主要目的在于为初学者说法,所言以画树石者为多,兼及屋、桥、亭、泉、风帆等。此著将自己心得体会作切实明白之论,是山水技法理论中颇具实用性之作。作者认为“画树易,画石难。树有体段,石无端倪”,故应先画树,后画石,画树先画枯树起,画好树身然后点叶。关于画树的经营位置、用笔方法,画石的阴阳黑白、不方不圆、大小顾盼等,都是重要的经验之谈。所论画松画柳之别,更是独得之秘。

  在《柴丈画说》中,龚贤以笔法、墨气、丘壑、气韵为“画家四要”,并提出笔法古、墨气厚、丘壑稳、气韵浑,和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雅的要求,以“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为“功深”。论笔法则云中锋可学大家,偏锋尚不能见重于当代。余者为技法论,除“空景要冷,实景要松”外,多为行笔用墨技巧,颇具实用性。

  《半千课徒画说》影印本题名《奚铁生山水树石画法》,余绍宋辨其为龚贤原本,而跋为伪托,俞剑华则断为龚氏所作。此著性质与《画诀》相类。

  以《半千画诀》名之者,有《清瘦阁读画十八种》本。以《画诀》名之者有《四铜鼓斋论画集刻》本,《论画辑要》本,《艺林名著丛刊》(朱剑芒辑,1936年世界书局排印)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以《龚安节先生画诀》名之者有《画沦丛刊》本、《美术丛书》本。

  《画筌》

  【作者简介】

  笪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亦称郁冈扫叶道人。江苏丹徒(一说句容)人。顺治进土,官御史,有直声,以劾明珠,弃官去。工书画,诗亦清刚隽永,如其人。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评其书曰:“出入苏、米,纵逸之致。”笔意超群,与姜西溟、汪退谷、何义门并称为康雍间“四大家”。著有《书筏》、《画筌》等。

  【书籍简介】

  该书是一部水画论著,约成于1670年前后,名取义于“得鱼亡筌”,用***写成,所论以山水画为主要对象。作者将历代画论;画法荟萃一起,采撷精华,删汰糟粕,经着意锤炼、斟酌,为使学者便于记诵,故写成骈文,有类歌诀。既有总体性的画道、画理,又有具体的规律、技法。且持论公允,不作门户之见,尤为难得。但此著四千余字,一气呵成,偶句联翩,不分段落,读来不免费力。为此,与作者同时的王翚,恽格曾为之逐段评注。百余年后,汤贻汾又作《画筌析览》,将原书析为论山、论水、论树石、论点缀、论时景、论钩皴染点、论用笔用墨、论设色及杂论、总论等十部分。删去原著论人物花鸟的少量文字,及浅而易晓、冗而非要者,使之眉目清晰,便于观览。而《画筌》主要作为山水画论著的内容,亦尽见于汤氏《析览》,其十论可谓之提要。

  《画筌》指出:“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笪重光正是针对“人非其人,画难为画”的情况,“聊摅所见,辑以成篇”而作此著的。他的绘画思想主要体现在汤贻汾析出之《总论》中,如“眼中景现,要用急追;笔底意穷,须从别引。偶尔天成,加以人功而或损;此中佳致,移之彼处而多违”。汲取了苏轼等人所论,对灵感的捕捉、促生,对绘画的自然佳致,都有很深体会。如“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对空实、传神、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有极为精到、深刻且辩证的看法。笪重光对只从古人笔墨中讨生活的摹古、泥古之风不满,有针对性地胪列古代画家所长之地域特色,明确提出“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并以有成就的画家能各成一家,是在于“善师者师化工,不善师者抚缣素;拘法者守家数,不拘法者变门庭”,所论颇有现实意义。笪氏论画,兼重资分格力,且不为南北宗论所限,在指。出“画工有其形而气韵不生,士夫得其意而位置不稳”同时,又谓“气势雄远,方号大家;神韵幽闲,斯称逸品”,其态度之公允持平,实难能可贵。

  作为山水画论,《画筌》-也是精义屡出。如总论“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片言统百意,实为一篇之警策。论山水关系的“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尽赅二者的互相依存、互为生发。余如论山水的布置、经营、宾主、虚实、断续、动静,论树石的疏密、远近、交互、错综,石看三面、树分单夹,论山水、江湖、村野等诸般风景的点缀、映带,论季节、时间、气象条件所造成的不同景色,论具体的笔墨、设色、钩皴点染等技法,都是前人画论全面、合理的总结。较之南朝、唐宋人所作的《山水松石格》、《山水论》、《山水诀》等著来,堪称前修未逮,后出转精。

  【版本】

  有《清瘦阁读画十八种》、《四铜鼓斋 山论画集刻》、《论画辑要》、《艺林名著丛刊》、《画论丛刊》、《美术丛书》等刊本及《知不足斋丛书》、《昭代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刊本。

  《南田画跋》

  【作者简介】

  恽格(1633——1690年)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今属江苏)人。兼工诗、书、圆,时称“三绝”。家贫,不应科举,卖画为生。初工山水,与王翠交往后自度不及,转作花鸟,水墨淡彩,清润明丽,自成一家,而山水亦得元人冷澹幽隽之致。后人将其与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六家”。有诗文《瓯香馆集》。

  【书籍简介】

  《南田画跋》是一部绘画论著,又名《瓯香馆画跋》,因是格题跋辑成之作,难成完整的体系,但仍能窥见其颇富创造精神的绘画思想。由于恽格的父兄是忠于明朝的抗清义土,恽格也立志不应科举,他对绘画创作不似古人那样只主张寄托高雅之情,而取“摄情”说,寄寓民族感情,但由于生活在清初的高压时期,所说 入未免隐晦。他对画中逸格最为推崇,研讨亦多,在前人论“逸”的基础上另有创获。关于绘画的风格,他最推荒寒幽淡一类,并有颇多论述。总之,恽格不仅以徐崇嗣的没骨法为宗,创常州画派,他的画论对清初及其后的画坛也有相当影响。

  “摄情”是恽格论画的核心。他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他将“情”沟通创作者与鉴赏者的两方面,堪称绘画领域中“,主情”论的代表。由于“摄情”,情充沛而移注于物,故在他看来,物亦含情,故人当以情写之:“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写之,不然不若听寒蝉与蟋蟀鸣也。”处在清初文网严酷、政治高压的情况下,他既以仲长统《昌言》所说的“清如水碧,洁如霜露。轻贱世俗,独立高步”明志,称“余谓画亦当时作此想”,赞美“乔阿古干”的“昂霄之姿,含霜傲风,挺立不惧,可以况君子”;自云“雪霁后,写得天寒木落,石齿出轮,以赠赏音,聊志我辈浩荡坚洁”。又难以压抑地直言:“写此云山绵邈,代致相思,笔端丝丝,皆清泪也。”可以认为,恽格继承了宋遗民郑思肖以墨兰寄寓情志的传统,其“摄情”说与朱耷的寄托亡国之痛是同中有异。当然,“情”的范围可不拘于此,较之“四王”的主于摹仿古人,恽格的“摄情”说接触到文艺创作的真正动力,无疑更值得肯定。

  恽格对绘画的风格探讨颇多,而偏嗜逸格与幽寂荒寒之境。如下跋语可看作他的理论总纲:“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称其笔墨,则以逸宕为上。咀其风味,则以幽澹为工。虽离方遁圆,而极妍尽态。”他认为“高逸”就是“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在创作中,“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游趣天真,复追茂古,斯为得意”,“潇散历落,荒荒寂寂。有此山川,无此笔墨。运斥非巧,规矩独拙。非曰让能,聊行吾逸”。关于风格,他推崇简贵,尤其称道倪瓒的天真澹简,“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继而又崇尚荒寒幽寂,曾云:“风雨江干,随笔零乱,飘缈天倪,往往于此中出没。”称道“凄寒将别,笔笔俱有寒鸦暮色外,对老树荒溪、危崖瀑泉、半壑松风、一滩流水等景色最为欣赏,尤对倪瓒的幽澹、黄公望的荒率倾心不已。既屡赞元人幽秀之笔,幽亭秀木,又云“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人想,亟宜着笔”。可以认为,恽格不将郭熙的调和“君亲之心”与“林泉之志”引为- 同道,而极推逸格和荒寒幽寂之境,以元人为榜样,是与他的经历、思想、所处时代有关,诚如他所赞叹的元人绘画“其品若天际冥鸿”,“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拟议者也”,实关系着他作为明遗民的情怀。

  【版本】

  有《画论丛刊》、《美术丛书》本,及民国五年(1916年)保粹堂据光绪中翠琅玕馆版重编印的《艺术丛书》本,又有嘉庆时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本、道光时陈璜校刊的《泽古斋重钞》本、《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中国风水学中经典入门风水书籍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一:《易经》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是从古流传下来对此书的一个评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它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且深邃的经典巨著,它包罗万象,其中亦有对未来事态的发展的预测,最早的风水便是从这本书里演变而来。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二:《青囊经》

  在风水当中,堪舆是重中之重,比如选择一个好的风水宝地,这便需要用堪舆的手段来寻找,而《青囊经》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权威也是首部理气堪舆的经典巨著,为学习风水必看的经典,后一些古名人也是据此书而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风水书籍。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三:《撼龙经》

  此书亦是属堪舆一脉,乃是风水地形脉络方面的权威圣典,它也被称作是最极至的中国古代测绘学代表,古代许多皇帝找的风水师,选择龙脉时便是依此来挑选。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四:《葬经》

  《葬经》是中华古代术数奇书,也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其作者郭璞亦是受后世代风水界的推崇,被尊称为东晋后历代中国风水的鼻祖。《葬经》从阴阳到五行等方面,都开辟了风水历史上的一个先河,也算是万经之首。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五:《地理正宗》

  杨筠松等人著作。上卷为搜集整理的阳宅典籍及注解,如《黄帝宅经》、《阳宅十书》等;中卷为阴宅典籍,历代风水宗师存留下来的理论著述及注解;下卷为针对风水的历代檄文,如王充、嵇康、胡翰等人的辩论与对答。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六:《地理五诀》

  《地理五诀》一书著于清乾隆丙午年间,著作者为赵玉材先生,字九峰;,当年编写《地理五诀》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风水学中“泥沙俱下,龙鱼混杂”的局面,希望言简意赅,言语显近,地理风水学者一读能懂,达到通俗易懂的目地。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七:《发微论》

  《发微论》·一卷〔通行本〕 宋蔡元定撰,从辩证的角度讲解了风水的理论精髓,只有一定风水基础的人才能感觉到内容全面,思想深邃,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田原,奥义精妙,融会贯通。此书可称的上是风

水理论的“心经”。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八:《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唐代杨筠松·著 。共六章:认太极、分两仪、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九:《玉尺经》

  作元刘秉忠撰,明代刘基作注解。为风水实践的玉尺经“三赋”——《造微赋》、《逐吉赋》、《天机赋》是选择、衡量风水好坏的标准。所以《玉尺经》“三赋”的内容是精微至妙的正统风水文化。

  经典风水学书籍推荐之十:《催官》

  《催官篇》·二卷〔通行本〕 是书分龙、穴、砂、水四篇,各为之歌。龙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震、庚、亥为三吉,巽、辛、艮、丙、兑、丁为六秀,而著其变换受穴吉凶之应。明代地理家徐试可注:至若星垣贵贱,妙在《催官

  结语:古语有云:顺应天时,巧借地利,促进人和。建立天理人的和谐系统,就是风水的本质。古往今来。风水学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就是很多人不得要领,今次编者推荐了一些相关书籍,希望风水学爱好者们能够自己找到风水的入门方法,很好的传承下去。

相关文章

银行资信证明格式(精彩3篇)

银行资信证明,是指非现金结算的商品交易中,银行和信用社为在自己的行社开户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出具的有支付能力的证明.银行资信证明失实,银行资信证明书有哪些呢?下面是的银行资信证明书资料,欢迎阅读。 篇...
条据书信2016-02-09
银行资信证明格式(精彩3篇)

历史教育专业毕业生求职信(优秀3篇)

东北师范大学是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而历史系又是国家文科研究基地,基础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我能在这里学习感到十分骄傲,并且在各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充实与提高。 在大学...
条据书信2014-05-02
历史教育专业毕业生求职信(优秀3篇)

电信行业经理的英文求职信【经典3篇】

Dear Mr. lroutsman:Enclosed is my resume outlining more than 15 year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corpor...
条据书信2011-08-06
电信行业经理的英文求职信【经典3篇】

通用的证明书格式【经典3篇】

证明书的种类是有很多的,每一个的写法也不一样,有着相应的格式。下面就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证明书写法范本,希望大家喜欢。 证明书分类 证明书种类很多,有工作经历证明、工作经验证明、病情证明、留学生经...
条据书信2011-04-07
通用的证明书格式【经典3篇】

承兑汇票背书证明通用格式【精选3篇】

很多时候因为财务的疏忽,加盖的章不够清晰,这就需要开具承兑汇票证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承兑汇票背书证明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承兑汇票背书证明范本(一) 兹有贵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一张,票号XX...
条据书信2012-04-06
承兑汇票背书证明通用格式【精选3篇】

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书(精选6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你有为自己做过职业规划吗?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职业规划。到底应如何做职业规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书 篇...
条据书信2012-07-06
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书(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