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简介推荐(最新3篇)
一二九运动简介推荐 篇一
一二九运动简介
一二九运动,是指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1978年12月9日。这次运动是中国继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运动背景、运动发展以及运动影响三个方面对一二九运动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在1978年,中国正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贪污腐败问题,人民对于社会公正和民主自由的渴望日益增长。同时,国际上的民主潮流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使得中国社会普遍呼唤改革和民主。
其次,一二九运动的发展是由于一些勇敢的知识分子的呼吁和组织。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倡导民主和自由的理念,发起了一系列的集会和示威活动。他们通过发表演讲、撰写文章、举办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传递了民主自由的观念,呼吁政府进行改革。这些行动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一二九运动逐渐形成并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支持。
最后,一二九运动对中国的民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运动的发生使得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快速推进。一二九运动的呼声迫使政府意识到了人民的需求,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其次,运动的发生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开始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走向现代化。最后,运动的发生也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由意识和民主意识。人们对于权力监督和自由选择的要求日益增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取得了人民的支持。
总之,一二九运动是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变革过程,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民主自由的重要性。
一二九运动简介推荐 篇二
一二九运动回顾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78年12月9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重要事件。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下面将从活动经过、运动影响以及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一二九运动进行回顾。
首先,一二九运动的活动经过是一次集会示威活动。当天,数千名知识分子和学生聚集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高举标语、发表演讲,要求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自由的保障。这次运动持续了几个小时,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运动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成为了中国民主运动的典范,对于后来的抗议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一二九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运动的发生使得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人民的呼声和需求,加速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其次,运动的发生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和自由意识。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权益和自由,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最后,运动的发生也提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一二九运动的举行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广泛报道,使得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最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为中国的民主发展和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运动的发生让中国政府意识到了人民的需求和呼声,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这次运动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提高了人们对于民主自由的意识和要求。通过一二九运动,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总之,一二九运动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于中国的民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回顾运动的活动经过、运动的影响以及运动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发展,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民主自由的重要性。
一二九运动简介推荐 篇三
一二九运动简介:一二九运动的背景是什么?一二九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一二九运动的结果如何?一二九运动有什么意义?一二九运动的口号又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一二九运动简介
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学生又组成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人民中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935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并以武力相威胁,先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
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保卫华北的号召。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多次发出通知、宣言,要求华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并对北平市领导机构进行改组,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
11月,在彭涛、周小舟、谷景生、姚依林等人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成立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女一中学生郭明秋为主席,姚依林为秘书长。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员会在学联建立了党团,彭涛为书记。
1935年12月6日,北平学联召开代表会,通过并发表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宣言》。随即,平津15所大中学校联合发出通电,反对“防共自治”,要求政府讨伐汉奸殷汝耕,动员全国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就在这天,传来了在日本侵略者逼迫下将于12月9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广大同学和各界进步人士极为震惊。
12月7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北平学联决定于9日举行学生大请愿,反对“华北自治”。8日,彭涛、姚依林、郭明秋、黄敬、孙敬文等人开会研究,决定由黄敬任游行队伍总指挥,姚依林、郭明秋进行队外指挥。
一二九运动的过程
一、走上街头
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上午10点半,新华门前汇集了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十多所学校1000多人的请愿队伍。新华门紧闭着,门前排列着警车和架着机关枪的摩托车,军警宪兵手持刀枪杀气腾腾。请愿学生高举着旗帜,手持标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推选董毓华、宋黎和于刚等12人为代表,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停止内战、立即释放被捕学生等6项要求。
上午11时,何应钦的秘书侯成出来与学生会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为国民党对日妥协对内政策百般狡辩。同学们对其答复极为愤慨,振臂高呼“打倒卖国贼”,“请愿不成,我们示威游行去”,宋黎被推举为游行队伍的总指挥。
当游行队伍行至西单牌楼平津卫戍司令部附近时,遇到军警的阻拦和袭击。同学们不畏强暴,高呼抗日救国口号,继续前进,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北京大学的许德珩、中国大学的吴承仕等教授和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斯诺夫妇也参加了游行示威。国内外许多报社的记者随行采访。
队伍经西四、护国寺、地安门、沙滩抵达王府井大街时,已扩大到四五千人。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满了军警,挥舞皮鞭、木棍,凶狠地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同学们与军警展开了搏斗,当场有数十人被捕。在国民党当局的血腥镇压下,游行示威队伍被冲散了。
二、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传遍了国内外。中共北平市临时工委、北平市学联及时总结,对下一步行动进行部署。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联合起来罢课。国民党当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极为恐慌,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还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但爱国学生的抗日烈火是扑不灭的。中共北平临时工委获知国民党当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12月16日凌晨,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途中冲破军警的封锁阻拦,最后在天桥会合。
上午11时许,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3万余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
市民大会结束后,1万多名爱国学生整队向前门方向行进。学生们手挽着手,不断高呼抗日救国口号,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市民们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有的送来开水和食物,有的自动加入了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抵达前门时,遇到大批军警和保安队的阻截,爱国学生就在前门火车站广场举行第二次市民大会。大会决定继续进内城示威游行,并派代表与军警交涉,要求打开城门。当局为了分割示威游行队伍,答应让一部分学生从前门进城,但大部分学生须从和平门和宣武门入城。
下午4时,黄敬率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校部分同学由前门入城后,城门马上关闭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北平大学等校同学沿着西河沿赴和平门和宣武门。但城门都已紧闭,同学们多次试图撞开城门,均未成功。
后来几经交涉,军警答应以清华、燕京大学的队伍先撤走为条件,可以打开城门让其他学校的学生入城。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当两校队伍离开后,城外四周的路灯全部熄灭,大批军警挥刀舞棍从四面八方向学生扑过来,许多人遭到毒打。
由前门入城的学生想去宣武门接应,当走到西单绒线胡同西口时,遭到大批军警扑打,数十名学生被砍伤,街道上血迹斑斑,惨不忍睹。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学生共有22人被捕,300余人受伤,再一次暴露了反动当局的凶残面目。
三、声援北平
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工人紧急呼吁援助学生救国运动,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支持学生斗争。
20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深入到工农群众中扩大抗日救国运动。各地社团组织纷纷发表通电和宣言,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王造时、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宋庆龄从上海寄给北平学联100多元钱,作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费用。
鲁迅于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热情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
两次游行示威之后,在党的领导下,北平学联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工厂农村,发动各地工农士兵群众开展反日反蒋斗争,也使爱国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教育。1936年,南下扩大宣传团在北平召开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改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党领导成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的深入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由北平爱国学生首倡,迅速席卷全国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一二九运动的口号
“打倒日本狗!”、“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反对防共自治运动!”、“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
“立即停止内战!” 、“立即向日本宣战!” 、“人民!武装你们自己!” 、“用武力保护华北!”
1.
2.
3.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