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史读书笔记(最新3篇)
美学史读书笔记 篇一
《美学史》是一本深入探讨美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与思考,我对美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对艺术与审美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美学被定义为对艺术和自然美的研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美学与伦理学、逻辑学并列为三大哲学学科,认为美学是关于人类感知和欣赏美的学问。这对于后来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学开始与艺术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追求真实、完美和对称,他们将艺术视为一种表达自我和探索人类本质的方式。这种观念在之后的艺术发展中持续影响了艺术家们的创作。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这对于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判断的纯粹性”理论,认为美不仅仅是主观的感受,而是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康德的这一观点对后来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学理论。其中,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是两种重要的美学流派。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其独立于内容的形式特征,而表现主义则注重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这两种观点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美学史》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美学不仅仅是对艺术的研究,更是关于人类感知和欣赏美的学问。它帮助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评价艺术的方法。美学史的了解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艺术的眼光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史读书笔记 篇二
在阅读《美学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现代美学的发展趋势。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和变化,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也在不断发展。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追求真实、完美和对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秩序和和谐的追求。而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开始强调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这对美学的研究产生了新的思路。
现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学开始关注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于艺术的影响。例如,后现代主义美学强调了社会、政治和历史对于艺术的塑造作用,认为艺术不应该被视为与社会隔离的存在,而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次,美学开始关注非西方文化的艺术与审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和审美价值的探索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最后,美学开始关注科技对于艺术的影响。数字艺术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艺术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美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美学史》的阅读,我意识到美学不仅仅是对艺术的研究,更是与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学科。美学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到科技和全球化的影响。对于美学的研究和理解,需要我们关注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同时也要跟上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变革。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推动美学的不断发展。
美学史读书笔记 篇三
美学史读书笔记
读者若把原书和我的读书笔记对比一下,也许会说,将有不少人宁买我的笔记而不买原书。这是必然的,但不能说我的笔记超过了原书。我的笔记只是摘要而已。
老鲍的《美学史》内容丰富,思想自由。作者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作者在书中的主观意识是不突出的,似乎信守文人的中立。写史很难,难在以什么为线索,以什么为重点。如果把所知道的全写进历史,那么该历史书就成了少数学者挖宝的大山。而老鲍的《美学史》就属此类。这种书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这是明显的!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很难读完它;硬着头皮读完了,也不知学到了什么。但是,对于学问爱好者来说,这就是一本好书!任何学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从中挖出自己的“金元宝”来。
美学史
▲ 中国1956年“美学大讨论”,1980年前后兴起“美学热”。1956年
的讨论源于对朱光潜“资产阶级”美学思想的批判,继而转向美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争论,从中形成了主观论,客观论及统一论的派别。▲ 1948年,郭沫若,邵荃麟在《大众文艺丛刊》上将朱光潜定性为“反动文人”;蔡仪则遵命著文批判朱的美学思想。在压力下,朱分别于1949年11月,1951年11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自我检讨”文案,蔡仪,黄药眠也发表了批朱文章。但在50年代中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朱还得再洗一次澡。当时的批判重点,除“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头子胡适”和“暗藏在革命阵营的反革命”胡风外,就是“系统地宣传了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朱光潜。在朱发表《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之前,贺麟,蔡仪,黄仪,黄药眠的批判文章已经组织好。但朱文发表的前四天,中宣部长陆定一奉命作《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报告,形势出乎组织这意料之外,加之蔡仪又转向批判同样批朱的黄药眠,遂使批朱转化为“美学大讨论”。
▲ 启蒙哲人伏尔泰的俏皮话:“历史学只不过是我们对死者所玩弄的一番把戏”。
▲ 两次美学讨论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展开的,除马恩列斯毛的经典著作及前苏联的论著外,引导我们美学研究的是两个年轻人的著作,50年代是27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写的《生活与美学》,80年代是26岁的马克思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当然局限了当时谈论的学术水准。
▲ 鲍桑葵是个有自己立场和方法的.哲学家。他的“舆-论气候”是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他的“个人视角”是他在《美学史》第一章中说的:“在古代人中间,美的基本理论是和节奏、对称、各部分的和谐等观念分不开的。一句话,是和多样性的统一这一总公式分不开的。至于现代人,我们觉得他们比较重视意蕴,表现力和生命力的表露。一般的说,这也就是说,他们比较注重特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要素融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全面的美的定义:“凡是对感官知觉或想象力,具有特征的也就是个性的表现力的东西,同时又经过同样的媒介,服从于一般的也就是抽象的表现力的东西就是美。”
▲《美学史》写的是审美意识的历史。
▲ 我个人觉得《朱光潜全集》是对我们进行中外文化艺术知识的启蒙读物,有着长远的生命力。
▲ 在总体上,我们还不能说中国的美学研究超过了朱光潜的成就。
▲ 我认为我的任务是写作一部美学的历史,而不是美学家的历史。
一个富于诗意的世界的创立,以及它和思想界的第一次接触▲ 美的先知柏拉图。
▲ 希腊人自由地把目光转向世界,他们把陆续发现的片面真理都肯定而大胆地讲了出来。
▲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的希腊艺术和诗歌中所包含的审美意识,即令在理论上还很不明确,也决不只是实用的和天然的。
▲ 不能把艺术的再现看作是在种类上或目的上同日常生活的现实有所不同的东西。
▲ 希腊人把各种事物都看做是同质的。神的真身倒是人形,虽然向凡人显露真身可能是一种少有的恩宠。谢林就说过,在荷马的诗歌中,没有超自然的力量,因为希腊的神是自然的一部分。
▲ 希腊艺术可以称为“模仿性”艺术。▲ 希腊艺术并不具有抽象的理想性。
▲ 一个美的形态和美的意境的世界已经诞生了,这就不能不锻炼人们的知觉,去认识美。
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论的基础轮廓
▲ 形而上学的假定就是:艺术上所再现的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现实,对于早期的思想家来说,这种假定是十分自然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当时的概括方法可以充分证明这一原则是多么深入人心。
▲ 道德主义原则 从道德上来说,艺术上的再现内容方面,必须按照和实际生活中的一样的道德标准来评判。
形而上学原则 艺术乃是第二自然,只不过它是自然的不完备的复制品。
审美原则 从美学上说,美纯粹是形式的。这种形式存在于某种非常抽象的条件之中。
▲ 审美形象 艺术所使用的只是形象,而不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实在事物。
▲ 审美原则 美寓于多样性统一的想象性表现中,即感官性表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