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优秀6篇】
《论语》经典名句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许多经典名句。这些名句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对《论语》中的经典名句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表达了孔子对于人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学识和修养,而不是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而不是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而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另一句经典名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篇》。它强调了待人处事的原则,即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同理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此外,《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教育的名句,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名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价值。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请教。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的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有良师益友,与他人共同学习进步。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还包括了许多关于政治和社会的观点。例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名句告诉我们,在处理财富和权力时应该遵循道德和原则。同时,它们也强调了智慧、仁爱和勇气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独到见解。这些名句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读《论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益。
《论语》经典名句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许多经典名句。这些名句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对《论语》中的经典名句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人生、教育、政治等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态度。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另一句经典名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强调了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热爱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只有对于学习充满热情和乐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对知识的热爱,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外,《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教育的名句,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名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教育的价值。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请教。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的环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有良师益友,与他人共同学习进步。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还包括了许多关于道德和修养的观点。例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些名句告诉我们,在处理财富和权力时应该遵循道德和原则。同时,它们也强调了智慧、仁爱和勇气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人生、教育、道德等方面的独到见解。这些名句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导。读《论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益。
《论语》经典名句 篇三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0、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3、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6、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2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3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3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3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4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4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6、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47、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5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5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5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6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子)
6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6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63、君子周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6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65、言必信,行必果。
6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68、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6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0、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7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7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7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7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7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9、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8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经典名句 篇四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5.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8.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4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44.以约失之者鲜矣。
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经典名句 篇五
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轲
2、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轲《孟子》
3、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4、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6、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孟轲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10、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尽心知性,尽性知天。——孟子
12、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14、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
1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孟子
16、志帅气,气帅体——孟子
1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告天下》
18、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19、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轲
20、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校人烹鱼》
21、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孟子《孟子》
22、人不可以无耻。——孟子
23、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4、"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
2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
2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2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2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
30、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孟子
3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32、"偏颇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片面;过度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辞,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闪躲的言辞,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孟子》
33、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孟子《孟子》
34、志,气之帅也——孟子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6、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3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轲
3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轲
3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40、君主视臣子为手足,臣子就会视君王为腹心;君主视臣子为狗马,臣子就会视君主为常人;君主视臣子为泥土草芥,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所以说,君主仁,则无人不仁;君主义,则无人不义。——孟子《孟子》
4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孟子》
42、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4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孟子
44、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
45、离娄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
4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47、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孟子
4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轲《孟子》
49、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5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轲
5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孟子》
52、夫志,气之帅也。——孟轲
5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54、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孟子《君子远庖厨》
5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孟子·离娄篇下》
5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7、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孟轲
58、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5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论语》经典名句 篇六
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论语·卫灵公篇》)
3、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
4、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篇》)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
6、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篇》)
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10、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篇》)(八佾(yì):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这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六佾,大夫四佾。)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论语·为政篇》)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
1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1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篇》)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21、子曰:“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2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尔》)
2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篇》)
2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27、、知者乐水,仁这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篇》)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篇》)
30、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31、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
32、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篇》)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篇》)
3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3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37、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3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篇》)
3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
4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篇》
4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4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
4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论语·为政》)
44、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4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篇》)
4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
47、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篇》)(杇:wū,泥工抹墙的工具叫杇,把墙壁抹平也叫杇。何诛:责备什么呢?)
4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篇》
49、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篇》
5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篇》)
5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言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篇》)
52、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