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名士华歆生平简介【优质4篇】
篇一:三国曹魏名士华歆生平简介
华歆(约177年-约235年),字文叔,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曹魏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父亲华歆曾任豫州刺史,祖父华歆更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华歆年少时勤奋好学,聪明机敏,深受家族和周围人的赞誉。
华歆早年曾担任过丹阳令,以清廉和公正而闻名。他对政务有着极高的才能和洞察力,是当时朝廷中备受重视的人物。曹操曾多次向华歆请教军事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华歆也给予了他宝贵的意见。曹操对华歆的才华和品德非常赞赏,曾说:“华歆乃当世之贤士也。”
在魏国建立后,华歆被任命为中书令,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深得曹操的信任,经常参与朝政决策。华歆一直以来都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过度侵略和压迫百姓,因此备受百姓的爱戴。他注重教育和文化建设,提倡儒家思想,倡导君子之道,对于国家的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华歆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他与当时的文学名士杨修、嵇康等人交往密切,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文学团体,推动了曹魏文学的发展。
然而,华歆的政治立场在曹魏后期逐渐与司马懿产生了分歧。华歆主张宽仁政策,而司马懿则倾向于强力统治。最终,华歆被司马懿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在华歆晚年,他过上了隐居生活,专心于文学创作和与友人交往。
华歆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士之一,他的才智和品德为人所称道。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贡献不可忽视,是曹魏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二:三国曹魏名士华歆生平简介
华歆(约177年-约235年),字文叔,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名士和政治家,他对于曹魏政权的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歆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华歆曾任豫州刺史,祖父华歆更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因此他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年少时就表现出聪明和勤奋的特点,深受家族和周围人的赞誉。
在政治方面,华歆早年曾担任丹阳令,以清廉公正而闻名。他对于政务有着极高的才能和洞察力,是当时朝廷中备受重视的人物。曹操曾多次向华歆请教军事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华歆给予了他宝贵的意见,因此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和信任。
在魏国建立后,华歆被任命为中书令,成为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对于国家的治理持有一贯的原则,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过度侵略和压迫百姓。他注重教育和文化建设,推动了曹魏文化的发展。
华歆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语言简练,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他与当时的文学名士杨修、嵇康等人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曹魏文学的发展。
然而,在曹魏后期,华歆的政治立场逐渐与司马懿产生了分歧。华歆主张宽仁政策,而司马懿则倾向于强力统治。最终,华歆被司马懿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在华歆晚年,他选择了隐居生活,专心于文学创作和与友人交往。
华歆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士之一,他的才智和品德为人所称道。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贡献不可忽视,是曹魏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思想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曹魏名士华歆生平简介 篇三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在今天的山东禹城西南,三国时,魏国的大臣。在汉灵帝末,被举荐为孝廉,在献帝初做了尚书郎。华歆在豫章做太守一职的时候,因为为政清廉,百姓们都很爱戴他。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入京做了议郎,参与军事,后来又做了尚书令。曹操在与孙权争夺的时候,让华歆做了军师。
后来,在魏国建立后,做了魏国的御史大夫。曹操去世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华歆做相国一职,封为安乐乡侯。在太和五年(2
31年)华歆去世,谥号为敬候。
华歆作为魏国的重臣,主张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的治国理念。在太和初年,魏明帝想要攻打蜀汉,华歆当时就上书反对此举行为。华歆认为最先是要治理本国,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了,别人才不会来欺负。魏明帝考虑了种种的因素,最后采取了华歆的建议。
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华歆的。华歆本是豫章的太守,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华歆投降于孙策。后来,华歆一直留在曹操身边效力。曹操在废黜皇后的时候,华歆就带着士兵进入皇后的寝宫,并抓捕皇后。曹操去世后,华歆同王朗等大臣逼迫汉献帝将皇位让给曹丕。从《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华歆扮演的并不是一个好人的角色,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能说明此人的本质,我们只能从现有的资料中推测华歆的为人与做事的风格。
华歆拒赠的故事
在汉末时期,华歆就被推举为孝廉,做郎中一职,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最终,华歆的官职到了尚书令。在华歆任职的期间,很多百姓都认为华歆是一个廉洁、正义的代表。从华歆拒赠这一个故事中,我们就能知道华歆对于做官的态度。
华歆拒赠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华歆在从会稽这一个地方出发,前往都城的路上发生的事情。华歆在返回都城时,一些当地的宾客和以前的旧时老友,会因为华歆当官了,希望能够为自己某一点私利,赠送华歆数百两的黄金。那些人太过于热情,华歆完全不能够推掉它们,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在送过来的礼物盒上暗暗做上记号,从而来识别出这个礼物是谁送的`。等到要走的时候,对那些送来礼物的人说:“我本来是不想拒绝你们给我的礼物的,但是礼物太多了。而且我只有一辆马车,带着那么多的财物,就是怀璧其罪了。”因为华歆这样一个好的计谋,送礼物的人都留下了自己的礼物。
从华歆拒赠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华歆并不是一个贪图小利的人,而是一个不图小利,做大事的人。华歆之所以能够被曹操重用,可能就是因为华歆为官清廉,目光长远,不为眼前的利益而蒙蔽双眼。
管宁与华歆
管宁华歆都是汉末时期的人。管宁华歆两个人曾经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管宁和华歆断绝了朋友关系。
管宁在汉末天下动荡大乱的时候,管宁到辽东地区避乱,他在当地很有名望,为同是逃避战乱的人们讲解《诗经》等,人们很乐于得到他的教导指点,在返回中原之后,曹魏数代帝王曾经多次征召管宁,但都被他拒绝了。
华歆是平原高唐人,是汉末魏初时期的名士,曹魏时期的重要大臣。早年间,他的师傅是太尉陈球,和管宁是同门,在汉灵帝时期,任郎中之职。之后成为曹操的军师,在曹丕即位时封为安乐乡侯。在公元232年1月30日去世,谥号敬候。
而关于管宁华歆的故事最著名的有两个——“割席断交”和“园中共锄”。
园中共锄说的是管宁华歆两个人有一次一起在园子里锄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看见又扔了出去,而华歆捡起来却很是欢喜,管宁劝说不义之财不可得,华歆却还是舍不得的左看右看,管宁看了只得摇头叹息。
割席断交的故事是说两个人读书的时候,门口有贵族乘着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对马车视而不见,而华歆却盯着那车看的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发出羡慕的感慨,于是管宁割断了席子以示断交之意,并且对华歆说道:“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
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说明管宁华歆两个人的世界观不同,也不能评判谁对谁错。
三国曹魏名士华歆生平简介 篇四
华歆(157年-232年),字子鱼,东汉末年名士,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华歆早年拜陈球为师,在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后来因病去官,在大将军何进掌权期间出任豫章太守,因为人清正廉洁甚得民心。孙策占领江东后,华歆归顺成为上宾,孙策死后开始为曹操做事,后来曹操讨伐孙权时,华歆担任军师,在支持曹丕即位后出任魏国相国。
1、举孝廉出身,甚得民心
157年,华歆出生在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早年他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在汉灵帝时期(168年-189年),华歆举孝廉出身,最初在高唐县县衙为做吏,后任郎中,接着因病去官,直到大将军何进征召,才再出任尚书郎,出任豫章太守,他清正廉洁甚得民心。
2、曹魏开国功臣
200年孙策一统江东(包括豫章郡)后,华歆归顺孙策,成为上宾,同年孙策被刺身亡。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官渡之战时,华歆因功累迁尚书、侍中、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曹操讨伐孙权时,担任军师,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大夫。
220年,曹操去世,华歆支持曹丕即位,官拜相国;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好友管宁;232年1月30日,华歆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其弟华缉被封列侯,其中华表也世袭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