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称象》教案设计(优选3篇)
二年级语文《称象》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称象》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学习正确使用成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和记忆《称象》的故事情节。
2.掌握并正确运用故事中的成语。
3.通过创作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称象》的故事资料。
2.成语卡片。
3.绘本或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绘本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称象》的故事背景。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称象》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故事中的小象为什么要称体重?
2.小象是怎么称重的?
3.为什么小象的称重结果总是不准确?
Step 3:学习成语(15分钟)
教师出示成语卡片,解释成语的意思并给出例句。然后让学生尝试造句,运用成语。
Step 4:创作续写(20分钟)
教师告诉学生,《称象》的故事到此结束了,但是我们可以继续编写故事的后续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续写:
1.小象最后是怎么称准确的体重的?
2.小象的称重经历让它学到了什么?
3.你认为小象的故事还可以怎样发展?
Step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续写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提出建议。
Step 6: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称象》的故事内容和寓意,以及学到的成语和写作技巧。
二年级语文《称象》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称象》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学习正确使用成语。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和记忆《称象》的故事情节。
2.掌握并正确运用故事中的成语。
3.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教学准备:
1.《称象》的故事资料。
2.成语卡片。
3.观察题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观察题材料,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称象》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故事中的小象为什么要称体重?
2.小象是怎么称重的?
3.为什么小象的称重结果总是不准确?
Step 3:学习成语(15分钟)
教师出示成语卡片,解释成语的意思并给出例句。然后让学生尝试造句,运用成语。
Step 4:观察和思考(20分钟)
教师出示观察题材料,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并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
Step 5: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称象》的故事内容和寓意,以及学到的成语和观察思考技巧。
Step 6:拓展(5分钟)
教师出示其他有关观察和思考的题材,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观察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以上是我为二年级语文《称象》教案设计的两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称象》教案设计 篇三
二年级语文《称象》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第二个办法曹操()。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
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
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
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
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
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