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案【精选3篇】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一
奥尔夫音乐教案是一种以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体验、动作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造力。本篇将介绍奥尔夫音乐教案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奥尔夫音乐教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教师通过游戏和动作,引导学生感知和表达音乐。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手拍、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模仿节奏,并从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动感。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和声。
其次,奥尔夫音乐教案强调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师会将音乐与语言、数学、美术等学科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歌曲教学英语单词和句子;通过编排舞蹈和动作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的概念;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通过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奥尔夫音乐教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最后,奥尔夫音乐教案注重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奥尔夫音乐教案中,学生通常会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倾听和尊重彼此的意见,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奥尔夫音乐教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案通过体验、动作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造力。它的特点包括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团队合作和创造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案的应用将丰富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二
奥尔夫音乐教案是音乐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动作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造力。本篇将介绍奥尔夫音乐教案的教学步骤和实施过程。
奥尔夫音乐教案的教学步骤通常包括四个阶段:体验、探索、创造和展示。在体验阶段,教师通过游戏和动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音乐。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手拍、打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模仿节奏并体验音乐的韵律和动感。在探索阶段,教师会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和声。学生可以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在创造阶段,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自主创作音乐作品。最后,在展示阶段,学生会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奥尔夫音乐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和创作中。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和提高。
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案时,还需要注意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准备。教师可以准备各种乐器、音乐录音和图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室的布置也需要符合音乐教学的需求,如设置乐器摆放区和音乐展示区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案的教学步骤包括体验、探索、创造和展示四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体验和创作中。奥尔夫音乐教案的实施将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三
奥尔夫音乐教案2015
1、《牙膏舞会》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进行表情交流。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2、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听音乐的基础上能随音乐进行声势活动。
2、训练幼儿节奏感,动作的控制力,即兴创作力,培养对音乐的注意力、听音乐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有不同旋律的音乐(适合做奥尔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围成圈坐在地毯上。
2、请幼儿自由想一想自己的身体都可以做什么动作?自己创编一些动作做给大家看。
3、放第一段音乐,请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4、请幼儿自己听音乐自己做声势。
教师跟着幼儿的动作做,看看有哪些小朋友能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教给老师了。
5、请幼儿听第二段音乐,做声势。提出要求:请幼儿注意看老师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变化不同动作的?
(引起幼儿对音乐长短不同变化的注意)
6、请个别幼儿自己即兴编动作带大家做。
每段音乐变化一位幼儿:教师在每段音乐的变化时走到一位幼儿身边,示意他来带大家做。
7、教师将幼儿做的情况做点评。
8、请幼儿到后边客人老师处邀请一位客人老师来一起做。两人商量由谁来当老师,一起听音乐做动作。
3、鼓的故事
腰鼓、小军鼓、大鼓等,少数民族地区或不同地域最好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鼓,人手一个。
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每人拿一个鼓,尝试它可以发出什么声音。选几个同学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
——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耒记录这些不同的声响:
——由学生指挥带领大家看图击鼓(自由节奏),先是一个声部,并用手势指挥音量、速度的变化,(可多几人试试不同的处理)还可全班分成两组,进行两声部的演奏。
——四人一组,(1—4报数)每人四拍,即兴演奏,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注意保持拍率,不要断)。用迥旋曲式,每组由教师临时叫一个号,该号即为主部,其他三人依号序做三个插部,如2为主部,即2 1 2 3 2 4 2 。 (班级人数多,可采用分小组进行。)
——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鼓乐,讨论:两段音乐比较,(从总体到要素),那些一样?那些不一样?进行探索。
——选一种鼓,如腰鼓、太平鼓,鼓不够其码每人一副槌,(以腰鼓为例),设计一个动作,大家模仿到大部份掌握,再继续设计新的动作。
——看两段鼓午、鼓乐(如山西安塞锣鼓)录像。讨论:是乐、还是舞?音乐舞蹈各自特点及互相融合的地方。除敲鼓外,还涉及那些艺术种类?
——讨论:鼓的名称及属地、构造及材料。
——全班分两组,设计并排炼一个鼓的音乐,要求一组用外国鼓,一组用中国鼓,编曲要有两个乐段以上,音乐、动作风格须和乐器一致
——讨论:鼓的用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中作用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