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优质4篇)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苦乐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享受快乐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苦与乐的定义和特点。
2. 苦与乐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
3. 苦与乐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觉得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苦的经历?有什么乐的经历?”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Step 2 概念解释(15分钟)
教师给出苦和乐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和讨论。
Step 3 例子分析(2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分析这些例子中的苦和乐,并讨论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后进行展示。
Step 4 材料整理(10分钟)
学生根据前面的讨论和分析,整理出苦与乐的定义、特点、例子以及价值和意义。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并准备展示。
Step 5 展示讨论(15分钟)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整理结果,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Step 6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苦与乐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的苦与乐的例子,写成文章或演讲,与同学们分享。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应对困难和享受快乐,并形成小组报告。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整理和展示结果。
3. 学生的文章或演讲表达能力。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苦乐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苦与乐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 苦与乐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3. 学生自主创作关于苦与乐的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在文学作品中是否遇到过苦与乐的情节?你们觉得苦与乐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意义?”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Step 2 概念解释(15分钟)
教师给出苦与乐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
Step 3 作品分析(2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文学作品的片段或故事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苦与乐,并讨论其意义和影响。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后进行展示。
Step 4 创作实践(20分钟)
学生根据前面的讨论和分析,自主创作一篇关于苦与乐的文学作品。可以是故事、诗歌、小说等形式。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
Step 5 展示讨论(15分钟)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创作结果,并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Step 6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苦与乐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
2. 学生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展示结果。
3. 学生的文学作品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三
一、复习导入
二、精段阅读
(一)讨论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讨论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三)讨论第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四)讨论第4、5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五)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积累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2、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举例:如安贫乐道的颜回、笑口常开的弥勒佛……
(2)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字义:君子一生都有尚未尽完责任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远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举例:大禹治水、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
3、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1)名人名言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
梁启超说:“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2)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四、结束语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六、板书设计
良心受责备 ① 有苦才有乐
最苦:未尽责任 范畴与程度 ② 苦中有真乐
分说
最乐:尽了责任 苦乐的关系 ③ 责小得小乐
举圣贤例子 ④ 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契(qì)约悲天悯(mǐn)人
3、理解词义。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悯,怜悯,同情。
4、关于议论文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四、感受作者观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点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点拨: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点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点拨: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五、研讨课后问题
1、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点拨: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这些话要说明尽责任方能苦中真乐。
3、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解除”责任与“卸却”责任有什么不同?
点拨: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完成了任务,一身轻松。卸却责任是指逃避责任,
其实责任还在自己的`身上。
六、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文章开头以三个设问句构成排比,引出作者的观点“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人思考。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
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七、联系实际,获得生活启发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例: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
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有大有小,我们不能躲避、卸却责任,只能尽责任,完成自己的责任,在完成责任中获得快乐。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个人、他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会越来越好。
3、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任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点拨: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有其他的责任,如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如,我在值日中体会到快乐,当我努力完成值日时,看到教室非常卫生,感到很高兴。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希望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未尽责任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
(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应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