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经典3篇)

高二语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齐人有一妻一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散文,它以齐国一位贵族的故事为背景,揭示了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性别关系。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以及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包括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2. 分析男女角色分工在古代社会中的表现。

3. 探讨古代社会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区分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2. 分析男女角色分工在古代社会中的体现。

3. 探讨古代社会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并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婚姻制度的思考,引出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

2. 阅读教材:分段解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并汇报讨论结果。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并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影响,探讨现代社会对待婚姻和性别关系的态度。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对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性别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学生也能够思考现代社会对待婚姻和性别关系的态度,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家庭和婚姻制度的影响。

高二语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齐人有一妻一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散文,通过一个齐国贵族的故事,揭示了古代社会的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这篇文言文,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以及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包括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2. 分析男女角色分工在古代社会中的表现。

3. 探讨古代社会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区分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2. 分析男女角色分工在古代社会中的体现。

3. 探讨古代社会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并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古代社会婚姻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教材:学生自主阅读《齐人有一妻一妾》,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并汇报讨论结果。

4. 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并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男女角色分工和对待妻妾关系的态度。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对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性别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学生也能够思考现代社会对待婚姻和性别关系的态度,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家庭和婚姻制度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二语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齐人有一妻一妾》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2、理解深刻的寓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简练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

  教学难点:深刻的寓意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子的一篇文章,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另一个内容,就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而在这一篇课文里,他所用的`是譬喻的论证方法。我们今天要学习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这篇短文的体裁跟前几个课不相同,是个简短的寓言故事。我们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一下孟子寓言的特色。在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很多人喜欢运用寓言来揭示一个道理,如《吕氏春秋》的《刻舟求剑》等,庄子的寓言,如《疱丁解牛》、《秋水》等,所以我们在学习这篇短文的时候,还要弄清楚它的寓意。

  二、学习《齐人有一妻一妾》

  1、题解:

  从这个题目,我们似乎感觉到他的生活水平应该是不错的。

  2、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所……者……的人

  名词性结构不可作谓语

  所之所去的地方

  3、学习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

  (1)提问:归纳大意:反常行为引起怀疑(开端)

  (2)提问:"卒之……又顾而之他"这几句用的是

什么表达方式?它写出了什么?

  (叙述,卑鄙的行为。语言幽默、生动。)

  (3)归纳:妻子跟踪发现真相(经过)

  (4)妻子归家而泣,齐人得意洋洋。(结尾)

  (5)这一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更突出了齐人卑鄙无耻的丑恶灵魂)

  5、学生齐读课文。

  6、揭示寓意。

  寓意:讽刺了那些毫无廉耻、不惜卑躬屈膝、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追求富贵的人。

  三、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故事简单、集中,语言幽默,讽刺辛辣

  板书:与饮食者尽富贵

  起因:怀疑未尝有显者来

  故事经过:跟踪、发现真相:之祭者,乞其余卑鄙行径

  结尾:妻妾背泣,齐人得意洋洋(对比):丑恶灵魂

  寓意:讽刺了那些毫无廉耻、不惜卑躬屈膝、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追求富贵的人。

  补充练习:

  指出题首的字词的意思:

  (1)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士兵)

  (2)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去世)

  卒(3)卒成帝业。(终于)

  (4)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终、最后)

  (5)卒然边境有急……(猝)

  与之璧,使行。(给予)

  齐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亲附,归附)

  与(绍)军易与耳。(对付)

  蹇叔之子与师。(参加,参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赞许,赞扬)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加,施加)

  战、守、迁皆不及施。(施行、实行)

  施留待作遗施。(施舍)

  施八尺屏障。(设置)

  秦则无礼,何施之有。(恩惠)

相关文章

初中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课文及教案【通用3篇】

教案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教案大全2012-02-06
初中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课文及教案【通用3篇】

《圆的周长》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 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教案大全2014-08-01
《圆的周长》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3篇】

冀教一年级语文《自己去吧》教案【最新3篇】

单元整体感知: 本单元以“我的快乐生活”为主题,编排了《自己去吧》、《好奇的孩子》、《我和我的小伙伴》、《小黄莺唱歌》,以及一个综合学习和一个口语交际《我小的时候》。课文素材大部分来源于一个个生动而有...
教案大全2017-02-04
冀教一年级语文《自己去吧》教案【最新3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优质3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与后面两篇文言文都是记游并说理的文章。《兰亭集序》叙写兰亭美景,抒发...
教案大全2019-09-09
《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优质3篇】

《麦琪的礼物》教案的内容(实用3篇)

[教学目标及重点] 1.领会小说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 2.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感情世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案大全2013-06-04
《麦琪的礼物》教案的内容(实用3篇)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小学品德教案(经典3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当地的农产品及与收获物相关的知识。初步学会和掌握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走出校门,参与社会调查活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农产品的社会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案大全2019-04-04
我们这里的农产品小学品德教案(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