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师说》(实用6篇)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师说》 篇一:《师说》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文《师说》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对师德师风的重视。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师说》中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并表达对师德师风的理解。

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运用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师德师风的理解。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师德师风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阅读课文《师说》(20分钟)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课后完成阅读理解题,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3:分析课文(20分钟)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心和思考。

Step 4:讨论师德师风(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师说》为基础,讨论并表达对师德师风的理解和认识。

Step 5: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自身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分享对师德师风的认识和感悟。

Step 6: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共同交流和学习,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不仅了解了传统文化中对师德师风的重视,也认识到了作为学生的自身责任和义务。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加强巩固和拓展。同时,我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师说》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

  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师说》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3、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思考: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四、复读课文

  1、研读课文第一段方法:

  (1)教师范读课文。

  (2)注意理解下列问题。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1、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2、理解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学者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所以古:用来……的凭借今:因果关系连词从而古:跟从……并且今:连词,表示结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3、词语活用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4、讨论: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学成才”是不是与韩愈说的“必有师”相矛盾?韩愈所说的“道”指什么?我们今天要以什么为师?

  5、总结本段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6、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提名背诵。

  2、提问个别字词。

  二、研读第二段

  1、指导朗读。指导正确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2、词句辨析师道者不传也久矣(从师的道德风尚)吾师道也(学习道理)师道之不复(从师的道德风尚)惑而不从师(老师)吾师道也(学习)师道之不复(从师)不耻相师(学习)

  3、古今异义词辨析众人古:一般的人众人今:许多人小学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4、重点句子解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5、读本段。思考:本段的论点是什么?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尚;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为什么韩愈要这么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结果。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本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6、讨论:《劝学》中有一句与本段中“圣人”、“愚人”的论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之师有何区别?你认为韩愈对“君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现代观点?

  7、教师总结,学生背诵本段。

  三、作业:背诵当堂所学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

  2、字词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导朗读

  2、自译:师,不必古指“不一定”今指“不需要”

  3、简析:列举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从师的重要性以孔子为例的好处:一石三鸟,典型精当1)阐明了从师的意义;

  2)也说明了从师的

  3)与“古之学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二)第四段虽为附记性质,但是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三)问题探讨: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而李蟠“好”的正是韩愈倡导的“六艺经传”;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肯从师而学,李蟠不受风气影响,拜韩愈为师。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永远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师说》中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作为现代人,黑塞论述得更全面,他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取教养的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并非是为了提高某种能力或本领(因为那样的学习过于功利),而在于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追求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能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

  三、分析论证结构。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必要性、原则)反面阐述(对比)例证:孔子附记:赞扬

  四、体会语言:整散结合顶真手法。

  五、作业:背诵全文;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师说》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清文章思路,掌握对比论证方法。

  2、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教学。

  2、早自习预习文章,疏通字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利用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路,逐段背诵,直至背下全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记分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前播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音乐全屏展示。)

  同学们,上课前给你们播放的歌曲好听吗?宋祖英深情的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你们知道我国的教师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我国要设立这个节日,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大家说的很对。当今社会尊师重教已经巍然成风,但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却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情况如何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代散文家韩愈的千古佳作《师说》,从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解题、出示教学目标

  1、解题:

  “说”,古代散文中的一种,属议论文范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通常这类文体我们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的道理”,“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三、朗读欣赏与指导

  1、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初步感知全文。

  2、提出要求:听清字音、节奏。

  四、研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

  1、把全班分为三个大组,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竞赛,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派一位同学负责记分。

  2、理清第一段思路: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

  提问:找出本段中哪些句子交代了:人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

  老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从师的必要:孰能无惑;

  择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小结:这一段从正面论述了从师之道,首先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然后依次说明了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一段。)

  3、理清第二段思路:

  提问: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抨击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人,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

  故之圣人──今之众人

  二段爱其子──与其身

  百工之人──士大夫族

  找三位同学,师生合作共同朗读第二段,进一步明确三组对比的内容。(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稍加点评。)

  分组背诵三组对比。

  4、理清第三段思路:

  (全班男生齐读第三段。)

  提问:在“从师”这一问题上,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作出了什么论断?

  明确:

  孔子的行为

  三段──结论

  孔子的言论

  (请同学按照思路背诵第三段。)

  5、理清第四段思路:

  (全班女生齐读第四段。)

  提问: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作者提到了哪些原因?

  明确:

  四段──交代缘起:好古文不拘于时

  五、小结

  这篇课文四段都围绕“从师”这个问题展开。第一段正面论述从师之道,说明老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第二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第三段运用孔子的言行,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段交代了写作缘起。

  六、齐背全文

  1、请同学根据板书背诵全文。

  2、播放画面,配上音乐,师生共同背诵全文。

  七、总结

  1、统计各组最后得分,宣布比赛结果。

  2、布置课外练习。

高一语文优秀教案《师说》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

  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

  课时:

  3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

  三、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写作背景:

  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四、布置作业:

  1、思考练习四

  五、板书设计

  段意论点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

  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通用3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又名《李大钊选集》,是2008年12月龙门书局出版的图书,制作是李大钊。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案大全2016-01-05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通用3篇】

和宠物相处的小班安全教案(最新3篇)

活动目标:1、了解和宠物相处时可能出现的危险。2、能够说出如何和宠物安全相处,学会保护自己。3、体会和宠物安全相处的快乐。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
教案大全2012-03-03
和宠物相处的小班安全教案(最新3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经典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叶...
教案大全2016-08-09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经典6篇)

鲁迅《祝福》优质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说的把握、品味,概括提炼出鉴赏小说情节美的方法。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生通过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鉴赏,...
教案大全2013-06-01
鲁迅《祝福》优质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导学案教学反思(精彩3篇)

导学案作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学案”导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自己讲课的体会,我对于导学案教学方式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导学案培养学生学习的...
教案大全2015-06-07
语文导学案教学反思(精彩3篇)

高一语文《采薇》教案精编【最新3篇】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采薇》这首诗,了解《诗经》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
教案大全2015-01-05
高一语文《采薇》教案精编【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