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推荐3篇】
五上《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听懂并流利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
1. 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朗读技巧的培养。
3.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
三、教学步骤:
1. 预习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意思和进行预测。
2. 听力训练(15分钟)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听力和朗读技巧。
3. 课文理解(10分钟)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词汇和短语的解释和归纳。
4. 口头表达(15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并进行组内交流和展示。
5. 书面表达(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迟到的短文,并进行互相交流和修改。
6. 反思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听力训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通过角色扮演和组内交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理解能力较差,跟读时发音不准确。其次,有些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还存在词汇和语法错误。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和巩固。
为了改进教学,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多安排听力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2. 组织更多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练习,帮助学生加强词汇和语法的掌握。
3. 鼓励学生多参与角色扮演和小组交流,提高口头表达的机会和能力。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相信学生在下一次的学习中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五上《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进行短文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
1. 关键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运用。
2. 朗读技巧的培养。
3.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迟到的经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听力训练(15分钟)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听力和朗读技巧。
3. 课文理解(10分钟)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关键句子和段落的解释和归纳。
4. 口头表达(15分钟)
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和展示,并进行组间交流和评价。
5. 书面表达(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迟到的短文,并进行互相交流和修改。
6. 反思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听力训练、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通过分组讨论和组间交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写作练习,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生在朗读时语音语调不准确,需要加强朗读技巧的培养。其次,有些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还存在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强化和巩固。
为了改进教学,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朗读训练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2. 设计更多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3. 鼓励学生多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间交流,提高口头表达的机会和能力。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相信学生在下一次的学习中会取得更好的进步。
五上《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北师大版五上《迟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从中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迟到》,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回顾课文,直奔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父亲究竟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在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1)、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抓住“疼”和“严”。
(2)、把“严”组一个词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理解“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体会严的程度。
2、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或想从本课了解哪些内容?(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一)出示探究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题。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二)学生交流探究成果。
1、体会父亲的“严”
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打的声音:“咻咻”。
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同学们,你们可能都有挨打的经历,想想作者当时的哭号声中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害怕,愤恨、委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同学们请再读课文3--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4、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指名交流)请勾画出“我”的表现的语句,我的哪些表现惹得爸爸气极了,而致使“我”挨打?(学生勾画交流)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5、分角色朗读。
(二)体会父亲的“爱”
1、 这命令没起任何作用,父亲气极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顿,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里由吵闹变得安静,伴着窗外的雨声,孩子的哭声似乎还在父亲耳边回响。同学们,此时,父亲心理是什么滋味啊?他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出后悔、自责、心疼……)
2、的确,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此时此刻,他有千言万语想对小海音说,于是他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可见到女儿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出示第15自然段)
(1)、读句子,找表示动作的词,透过这几个动作,你听到父亲在说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用“孩子,你……”开头说话练习)
当他打开包袱,拿出我的花夹袄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把花夹袄递给我,看着我穿上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从衣服里拿出两块钱给我时,我听见他在说……
(2)、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看到那一缕缕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小海音会说些什么呢?(体会严厉、深沉、无言的父爱)写在探究单上。
(3)指导感情朗读这段话,师范读
,指名读,齐读。(三)体会小海音的变化。
1、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对应的句子)
2、小海音的变化只有这些吗?(交流林海音的巨大成就)
3、师小结:正因为有父亲这样的“严”和“疼”,她从迟到变为了早到,她改变的不仅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作品,她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许多年过去了,她想起迟到这件事,情不自禁饱含深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出示)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齐读,这一次,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什么?(严中有爱,严即是爱)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学习方法、思想认识上说收获。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迟到》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收获,我们可真的感谢它呢。这篇课文选自《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的父亲在林海音很小的时候就离她而去了,2001年林海音又离我们而去了。然而,他一直对一件事念念不忘:(出示句子)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学生齐读)
多好啊,爸爸影响了她,她又影响了读者,影响了在座的我们。同学们,让我们真诚的感谢林海英,是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父爱,明白了如何面对错误。让我们记住林海英,记住这篇课文---《迟到》(学生齐读课题)
《迟到》教学反思
金台铁路小学 甄春燕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文本的内容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不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应该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因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自读中整体感知,在探究中品读感悟”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 “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点拨方法,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力求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本节课的优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直奔重点句“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1)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严厉和疼爱?(2)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并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注意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一下几个情境: “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从他无声的动作中,你仿佛听到父亲在说什么? 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的严厉时出示金钥匙,让学生明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体来看比较满意,但仍然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在课文重点句段体验品读上有所欠缺。如,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语言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此处欠缺的是学生的理性分析比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够,老师指导朗读不到位,导致语言品味与感情朗读脱节,语言品味与情感共鸣脱节。此外,由于本学期才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模式领悟得还不够深刻,在实施教学时存在有很多不足,恳请领导和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