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总结【最新3篇】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总结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学前教育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学前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论文将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意义、目标和特点进行总结。
首先,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意义不可忽视。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前教育,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智力、社交、身体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将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自理能力等。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最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和趣味性。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前教育,儿童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施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主体性和趣味性,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学前教育的目标,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总结 篇二
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将总结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幼儿园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同时,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越来越科学和先进。
然而,幼儿园学前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其次,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些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经验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此外,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评价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大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幼儿园的投入,提高其教育设施和教师素质。其次,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评价。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质量。最后,完善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评价体系。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全面评估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幼儿园学前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注重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完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质量,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总结 篇三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一: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二:
浅谈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对策
当今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最初的时候,家长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和教育孩子,完全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寄托在幼儿园与学校身上,但是随着一些有关幼儿和幼儿教育的恶性事件、现象的频繁爆出,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把孩子放在幼儿园与学校并不是一件完全让人放心的事情,对幼儿教育逐渐产生怀疑。民众对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主要来源于对教育内容、方式和公平性、安全问题等方面的不信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政府责任虚化、教育监管不到位、教育目标偏差和教师素质欠缺这些根源性问题造成的,下面对此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1 幼儿教育信任危及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1.1 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普遍存在信任危危机
中国传统的社会形态属于“熟人社会”,血缘和关系是人们维系社会联系的主要依据,之后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到一个相互之间不了解且陌生的“陌生人社会”。同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的转变下,各种让人不能理解,与以往价值观、道德观相背离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比如:曾引发全民热议的“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事件,以往那些人们坚定信守的人与人相处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社会准则逐渐被瓦解,而新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又还没有形成和确立,以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存在诸多风险,使人们对事物充满怀疑、试探与不确定,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1.2 政府责任虚化
我国的幼儿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所以,国家并没有在幼儿教育上投入太多,大部分幼儿园都是民办私营性质的,以致幼儿教育也愈发变得市场化,经济利益取代教育成了幼儿园办园的主要目的。在此种形势下,幼儿教育成本完全由家长自己支付,孩子能否上幼儿园、上什么层次、等级的幼儿园完全由家长的经济状况决定。从当前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幼儿教育的花费越来越高,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要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收费不高的幼儿园在设施、师资水平等方面又无法保障,同时,由于政府的不重视及责任上的虚化致使有关幼儿教育的制度和政策缺少,是入园难、入园贵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1.3 教育监管不到位
国家方面虽然对幼儿园的规模和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有明确的规定指标,但监管落实方面却做得不到位。在民办私营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幼儿教育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致使幼儿教育市场混乱、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幼儿园办园资质审查与批复这个环节审批制度不规范、落实不严格,以致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大量存在;教育行政机构中没有针对幼儿教育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又不具备行政执法的权利,对违法法规建立的幼儿班、幼儿园无法采取有效地治理措施。二是在幼儿园师资准入标准方面缺少有效地监督,在幼教队伍当中混入了很多没有幼教资格的人员,使幼儿园教学水平和质量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三是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中并未涵盖民办幼儿园,通常情况下民办幼儿园都是通过成本核算拟定收费标准,缺少统一的收费管理条例,使得乱收费现象横行,给家长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1.4 教育偏离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育目标为指导,一旦对教育目标理解偏差,就会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应当根据幼儿特点,以保教结合、游戏为主为指导原则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2]。反观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幼儿教育最初的目标早已被丢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功利性质的目的和管理性质的手段。如果说以前教会孩子识字、写字、说英语是为了孩子日后的发展,那么现在就变成了能够在各种比赛、评优活动当中取得好的名次,这种片面注重知识讲授和管理、忽视幼儿身心全面、长远发展的教育目标已然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失去存在价值。
1.5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当前阶段的幼儿教师素质和水平堪忧,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当前阶段真正从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师在整个幼师队伍当中所占比例很少,大多数幼师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幼儿师范教育;另一方面,已经取得幼教资格的教师在学历上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即使已经达到学历标准,也大多是通过函授、进修的途径获得。
2 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具体对策
2.1 完善立法、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为避免我国幼儿教育信任危机从个体性事件演变成群体性事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有关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等属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第4个层次,并没有很高的法律效力,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全国性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以致幼儿办学体制、收费管理、教师队伍和幼儿权利、保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很多制约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应设立专门针对幼儿教育的教育法;另一方面,各地方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地方性幼
教法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法制监管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立法来加强对幼儿机构办园、收费、管理等方面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保障幼儿教育的公平性。2.2 增大对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想要幼儿教育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必须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因此,国家应要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主导和中心创建幼儿教育的投入机制,拓展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这个过程中,鉴于幼儿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所以,应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结合在一起筹措资金。
2.3 加强幼教队伍的素质提升
第一,对于我国专业幼儿教师缺乏的问题,国家应多鼓励师范大学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在人力和物力以及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作好幼儿教师的培育工作。
第二,一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审核、考查力度,确保执教教师都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重视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比如:由国家出资、师范院校有关机构负责培训这种国培计划,培训方式可以是短期培训,也可以是长期置换研修,从整体上将幼儿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提升上来。
2.4 积极促成家园共育
除了幼儿园,家庭也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和学习场所,所以,家庭教育占据了同幼儿员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区别在于,幼儿园教育更加专业,家庭教育中亲情占据了绝大部分,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二者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从这点来看,十分有必要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让幼儿园教育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的方向,联合助推幼儿健康发展。
3 结语
幼儿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基础阶段,面对我国幼儿教育信任危机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切实改善幼儿教育乱象,重新赢得民众对幼儿教育的信任。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三:
[摘要]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需要得到关注。
幼儿入园不适应主要由家长的和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其原因主要从家庭教养、幼儿园管理和幼儿自身条件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幼儿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离不开家长的努力,同时,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关键词] 入园适应性问题;解决对策;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新学期开始,新入园幼儿总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伙伴,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幼儿入园适应性的问题随之而来。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指幼儿在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不能及时地随环境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情绪恶化。
幼儿情绪激动、不稳定, 注意力分散, 情绪低落, 对集体活动兴趣不高;家长送幼儿入园时, 不愿与母亲分离, 追家长、啼哭时间长等;和其他小朋友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喜欢独处, 只是偶尔看看别的孩子在干什么, 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水平。
有什么需求, 也不敢向老师提出, 和老师也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
(2)身体状态的变化。
不敢大小便, 更不敢求助老师, 或频繁地上厕所;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进食, 甚至不吃;入睡困难, 要求陪睡或拒睡。
幼儿还会出现发烧、咳嗽等身体不适现象, 有的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如果对幼儿入园的适应性问题不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目前,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受到重视,许多幼儿园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但是,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还是广泛地存在,在引导幼儿入园适应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认为幼儿不哭闹就是幼儿适应了幼儿园;只让幼儿适应幼儿园教学方面而忽视保育方面等。
非常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
本文试图了解、分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寻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二、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虽说幼儿入园适应受到广泛地重视,但是在处理方式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而导致问题的原因也应重点分析。
(一)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
1、家长的问题
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陪读”,或者很迟的时候才送幼儿入园,很早的时候来接。
这会使幼儿不重视入园;而有些家长却与此相反,在送幼儿进入班级时,不管幼儿是否哭闹,立即就走,让幼儿没有整理情绪的“缓冲”时间。
2、教师的问题
其一,在幼儿哭泣的时候只是安慰。
在幼儿因为新的环境和分离焦虑而哭泣的时候,安慰只会让幼儿信任你一个人而对你产生依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二,对不停哭闹的幼儿不理睬。
有些幼儿在入园时适应期会很长,在此期间会一直的哭闹,有些教师在开始还会关心,但是久了就会不耐烦,会觉得只要时间长了幼儿就会自己适应,就会不哭闹,所以会对哭闹不止的幼儿“冷处理”。
其三,欺骗或恐吓幼儿。
有些幼儿会一直哭着要妈妈,而有些教师为了让幼儿不哭闹,就会骗幼儿说“妈妈快来接你了,只要你不哭”或者“只要你不哭,我就打电话给你妈妈,然后来接你”,这些只会见效一时,很快幼儿就会哭闹的更加厉害;有些教师直接吓唬哭闹的幼儿,“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你再哭就叫老狼把你叼走”等等。
这类行为可能会让幼儿暂时的停止哭闹,但是对幼儿的伤害是很大的。
(二)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导致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家庭、幼儿园还有幼儿自身条件者三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其一,家庭环境。
家庭社交环境较为封闭,幼儿在大部分是成人的世界里成长,家长又较少的让幼儿与同龄人相处,在与同龄人相处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很差。
而且幼儿明显的更依赖成人,在入园的时候他们的分离焦虑现象会表现更加激烈。
其二,家庭教养方式。
一种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事事顺着幼儿,导致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较差,而且这类幼儿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
另一种是家长对幼儿太过专制,什么事都要过问,可能导致幼儿软弱或具有攻击性,这类幼儿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或忽视。
这类幼儿对于规章制度的适应会很差,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也很差。
其三,家长接送幼儿的态度。
家长往往会因为幼儿的哭闹而不舍,有的长时间呆在幼儿园,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带回家。
而与此情况相反,在幼儿入园大声哭闹的时候,有些家长选择把幼儿送到教室,然后赶紧离开。
这会导致幼儿更加哭闹。
2、幼儿园因素
其一,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超标。
现在幼儿园的标准时两教一保,而有些幼儿园的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每一位幼儿。
其二,教师的素质。
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新入园幼儿,往往会运用恐吓使幼儿安静、不哭闹。
而在判断幼儿是否适应幼儿园上也有很多的错误,认为幼儿不哭闹,安静就是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还有的教师会使用骗和恐吓的方式来使幼儿不哭闹,如“你不哭了,我就让妈妈来接你回家”“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
其三,幼儿园作息制度不合理与缺少人性化。
且不说小班幼儿, 就是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也未必适应所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孩子在家中自由自在惯了, 在幼儿园则要按照统一的作息制度上课、下课、 吃饭、 午睡、 玩耍等一系列学习、 生活环节, 可以说这个按照幼儿园作息制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去适应的过程, 如果是缺少人性化的安排, 如不准孩子随便上厕所等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3、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幼儿自身的性格。
如果幼儿性格内向, 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交往, 甚至躲避其他幼儿, 依赖性较强, 很少单独活动, 也会使得适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另一方面,幼儿的自理能力差。
由于自身的自理能力较差,幼儿会比其他幼儿更加的被动,幼儿会出现更多的适应性问题。
三、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笔者认为应从家庭和幼儿园两大方面采取措施。
(一)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
1、做好入园准备
其一,环境的准备。
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可以带着幼儿在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也可以多和园中的幼儿接触,激发对幼儿园的兴趣,也让幼儿更加了解和适应与同龄人的相处模式。
也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熟悉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然后尽可能地在家里装饰的像班级的环境,或者把幼儿的活动室装扮成幼儿园的样式,以便让幼儿熟悉和适应幼儿园。
其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准备。
家长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了解幼儿日常活动,在家里的时候尽可能地复原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以便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休息时间,逐渐的让幼儿适应早起,尽可能地让幼儿有午睡的习惯;学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学会用汤匙吃饭等等。
2、对幼儿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坚持每天按时的接送幼儿,这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园习惯。
如果连家长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幼儿会更加不重视幼儿园。
而嫌麻烦把孩子一送进班级就走的家长更应该反省,你这样做会使幼儿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爱自己,而且会让幼儿更加恐惧幼儿园,这样的家长应该耐心的陪幼儿一小段时间,当幼儿知道他必须要在幼儿园但是并不是回家的时候,即使他还会继续哭闹,但是他会有一定的安全感。
(二)幼儿园应该采取的措施
1、依照《纲要》的内容实施教学活动。
要以《纲要》里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真正贯彻落实,用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来引领教育实践。
其一,教师一定要熟读纲要内容,应以纲要中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为基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其二,《纲要》的第三部分组织和实施部分教师更应该熟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和按照计划实施。
其三,《纲要》最后部分的教育评价,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应对照纲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2、为幼儿入园做好准备。
其一,在正式入园前,幼儿园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一起体验幼儿园生活,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使家长对孩子的适应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便做出相应的物质和心理准备。
可以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育儿方法,介绍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经验。
其二,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入园前做适当的家访,耐心倾听家长的介绍,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个性特征,以便用不同的方式消除不同性格幼儿的焦虑。
3、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其一,物质环境。
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应该把活动室装扮的漂亮。
如装扮一些童话人物、色彩协调,特别强调,为了吸引幼儿不一定要装扮的五颜六色,这样可能会导致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活动室装扮的温馨可亲;区角设置的更加吸引幼儿,使幼儿有玩的欲望。
其二,精神环境。
幼儿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欢快的环境,使幼儿远离害怕、焦虑的心情。
第一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幼儿建立师生情感,让幼儿有安全感。
第二教师可以多开设户外活动和亲子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有不被拘束的感觉,而亲子活动恰好可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第三,活动更加人性化。
在生活活动上,尽可能地让幼儿的需求得到满足,教师不能依照集体进行活动。
4、家园合作。
幼儿适应幼儿园,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在与家长的谈话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等,以便对症下药。
而家长也一定要与幼儿园密切联系,在幼儿入园初期,几乎所有的幼儿都会出现哭闹的状况,有些家长因为幼儿的哭闹而经常请假,或因此不信任教师,这更加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家长可以在与教师的交流中知道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表现,从而了解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晋颖. 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对策 [j].学前课程,2014,7:46-48.
[2] 史文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缓解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3(12):61-63.
[3] 姜永杰. 心理学视野中的幼儿入园适应探析 [j].幼儿教育,2014,06,07:22-23.
[4] 张承宇. 异地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浅析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36-37.
[5] 徐立平.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 [j].幼儿教育,2014,7,8:55.
[6] 祈海芹.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 [j].教育科学,2014,19(6):56-57.
[7] 徐英.从焦虑到安全、信赖——加快幼儿入园适应的实践 [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3.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四:
摘要: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如何让学生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将从学习兴趣、发声方法和情感表现三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兴趣;发声方法;情感表现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声乐课的教学的目标完全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中声乐,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具有精湛技巧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幼儿教师。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使之具备一定程度的演唱能力、声音运用的能力和对音乐表达的能力。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丰富的音乐感性知识,使歌唱成为从事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声乐在音乐艺术的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歌声,其目的是通过歌唱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它的最凸显的特点是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抒发歌唱者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最终达到能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专业院校中所采用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够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从而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歌唱方法。但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师的学生来说,既不太可能也不太恰当。鉴于幼师学生较多,所设置的课程种类也较多等诸多原因,因此,幼师的声乐课普遍都采用了集体课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这种有限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时,他往往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许多研究证明浓厚的兴趣往往可以激发人们积极的思维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兴趣的力量对于人的潜能发挥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下面我们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呢?首先,示范很重要。示范是声乐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规范的示范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播放一些中外优秀歌唱家的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直接领会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以及歌曲的情绪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二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现场示范是声乐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学习一首新歌之前,教师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将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会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激发下,教师可以更好的把“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三是学生观摩性的示范。定期选择演唱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别进行歌唱,通过歌声的展示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激励起其他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这种集体课形式的声乐上,课堂上有唱、有听、有问、有答、有想、有议,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节奏,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创造了独立思维、在共性中发展个性的机会,更有利于解除学生身心紧张的情绪。在课堂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调动。因此,声乐集体课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里特征,是刻意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这些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后,才会收到感染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和创作,而出现由“要我唱”变成“我想唱”的情形。因此,在声乐入门辅导的阶段中,着重培养兴趣爱好,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2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幼师生的年龄段在15-20岁之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声乐基础。因此,必须由此制定出一套周密而有计划的教学计划与方案,因材施教,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受益。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有效的练习方法在整个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歌唱的发声器官。歌唱发声的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和听觉器官。这些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只有当它们协调一致时,才能形成正确的歌唱发声。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就是让这些发声器官不停地磨合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歌唱“乐器”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脑”作用,强调脑一定要走在声音的前面,学会用脑歌唱。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因此,我们的重点不在于纠正学生的多少错误,而在于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避免学生出现太多错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感表现力
在幼师的声乐教学中,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学习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声乐基础知识和发声状态。但是,笔者同时发现学生的自身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很认真的学习了,但仍然很难达到最佳状态。笔者将语境、情景融入到课堂中,发现情况就出现了很大,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也是学生们今后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之前,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唱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在歌唱中,“情”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声”是传情的重要手段,为“情”服务,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不仅如此,“情”在演唱中还可以弥补声音的不足和缺陷。此外,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歌词和旋律的分析也可以帮助启发学生的歌唱情感。歌曲与纯音乐的不同在于歌曲有的纯音乐没有的歌词。歌词是作者通过观察生活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它往往反映了一定时代人们的情感及生活方式和态度。不难发现,其实每一首歌曲的歌词都蕴含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和历史背景。歌曲的情感与歌曲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歌曲的内容决定了歌曲的情感,而歌曲的情感又表现着歌曲的内容。如果学生们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就无法贴切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体验不同的旋律线,从而体验不同情感。学生们只有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有了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总之,以浓厚的兴趣为前提,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之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幼师生学习声乐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3]赵蓉.《析幼师学生的声乐集体课教学》,《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8第4期
[4]吴平.《重视幼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运用》,《音乐天地》.2009.12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五:
摘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教育方面,一生之计就是幼儿教育,与之后的教育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带给学生知识的教育不同,幼儿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幼儿正确的三观基础和良好的习惯,以确保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帮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同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只有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才能为我国幼儿带来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现代幼儿教育;幼儿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一、现代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机构的审核、监管不够严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自己子女教育问题上更是不留余力地进行培养,唯恐自己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前就落后别的孩子太多,争先恐后地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更好的幼儿园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无疑成为了很多商人眼中的好项目,于是乎就出现了大量借着幼儿教育大热的东风而成立的幼儿园,各种形形色色的幼儿园更是呈现了遍地开花的景象,然而这看似生机勃勃的幼儿教育发展,却因为审核和监管的问题使幼儿教育存在很大的隐患,很多地方的幼儿园更是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
例如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过去我们没有注意的地方都相继暴露出了问题,幼儿园幼师虐童事件就是其中一项,家长们怎么都不能够相信,自己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将孩子交到他们的手中,却等同于把孩子推到了恶魔的手中,而且从越来越多的虐童事件曝光来看,幼儿园幼师虐童俨然不是个别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幼儿教育当中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很多幼儿园对幼师的审核上放松了标准。
一些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会去录用没有幼师资格证的人成为幼师,可想而知这些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如何,在这种幼儿园当中,幼儿能够学到什么完全是未知数,同时政府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不够严格,更是纵容这种现象出现的温床。2.幼儿被集中饲养般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在被当做集体中的一员在接受教育,想要得到老师们的鼓励甚至奖励,孩子们就必须要满足老师所提出的要求才可以,而满足不了老师的要求很多时候会被打上“差”孩子的标签,就如同优秀影视作品《看上去很美》中一样,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小红花,在这种教育下,幼儿们的天性往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很多幼儿或许在别的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却因为这种教育被打上了“差”孩子的标签,这无疑是幼儿教育的失败。
二、让现代幼儿教育更好的对策
1.增强幼儿园建设审核标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教育方面,想要给幼儿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先建立起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幼师审核标准和幼儿园监管方式,确保每一个幼儿园的正规性,严厉打击不正规的幼儿园,以带给幼儿们更优质的幼儿教育为理念进行办学。同时幼儿园本身也更应当加强对幼师的审核,对于没有幼师资格证的幼师坚决不录用,对于危害幼儿健康的害群之马更应当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予以制裁,而不是单纯地开除就解决问题,以此为孩子们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幼儿教育,真正有效地培养孩子,让幼儿教育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衷心祝愿未来的幼儿教育中不再出现虐童事件,让幼儿都能够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2.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就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一个幼儿实际上都有着他们的特点,先天与后天的影响使得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有的对数字很敏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能展现出非同一般的理解能力;也有的幼儿对语言更感兴趣,使得他们在学习语文或英语的时候能够比其他的孩子更快。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教学当中自然就显得一些孩子更“聪明”一些,而有的孩子则“笨”一些,所以并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评价一个孩子的好坏。所以为了带给我国幼儿更适合他们的幼儿教育,现代幼儿教育必须摈弃过去的“集中养殖”式的幼儿教育,在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被照顾到的同时,也应当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去制订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幼儿在得到了平衡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幼儿的优点都能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进步夯实基础。
3.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一环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自己的父母都是“全知全能”的代表,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更是无条件的信任,同样的一个道理由孩子的父母说出来,也远比老师说出来更有效,可见在幼儿教育当中,幼儿家长的能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幼儿教育当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当让幼儿家长明白他们对幼儿的深远影响,让幼儿家长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影响他们,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立体的教育。同时幼师们也应当更进一步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将每一个幼儿当作是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将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以此来更具耐心地进行幼儿教育,让孩子们在幼儿园中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总结
对于一个国家的长久发展来说,教育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那么幼儿教育就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在我国民间,也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也许看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实际上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希望笔者的浅见能够让更多的幼儿教育从业者参与到讨论中来,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与他人进行分享,让现代幼儿教育能够更健康地发展下去,为我国的幼儿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月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21).
[2]金顺玉.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2(20).
[3]朱淑芬.探究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赤字(上中旬),2015(18).
幼儿园学前教育论文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