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汤圆作文【优选6篇】
包汤圆作文 篇一
包汤圆的乐趣
包汤圆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活动之一。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动手包汤圆,享受着包饺子的乐趣和温暖。
包汤圆不仅是一项技巧活动,更是一种家庭团结的象征。在包汤圆的过程中,我和家人们一起围坐在桌子边,互相交流着各自的生活琐事,分享着喜怒哀乐。这时候,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被抛诸脑后,我们只需要专注地将馅料包进汤圆皮里,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包汤圆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活动。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将不同的馅料搭配在一起,制作出各种口味丰富的汤圆。有时我会选择传统的花生馅,有时我又会尝试一些新奇的口味,比如巧克力、奶茶等。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创作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独特才华。
包汤圆的过程也是一次身心的放松和享受。我喜欢将手掌揉搓在湿润的面粉中,感受着面团在我的手指间慢慢变得柔软有弹性。然后,我会将面团擀成圆形薄皮,将馅料包入其中,用手指捏紧封口。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和压力,专注于手中的面团和馅料,享受着制作美味食物的快乐。
最后,当我们将包好的汤圆下入沸水中,看着它们在水中浮起,我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汤圆不仅代表着我们家人的团聚和温暖,也代表着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味。
总的来说,包汤圆是一项有趣的传统活动,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结,还给予了我们创造的乐趣和满足感。每一年的冬至,我都期待着和家人一起包汤圆的时光,享受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
包汤圆作文 篇二
汤圆的文化意义
汤圆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寓意深远,代表着团聚、幸福和美好的愿望。
首先,汤圆代表着团聚。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包汤圆,一起品尝这道传统美食。汤圆圆滚滚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家人的团聚和和谐。在包汤圆的过程中,家人们互相交流着生活中的点滴,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无论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是年幼的孩子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共同创造出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其次,汤圆代表着幸福和美好的愿望。在包汤圆的过程中,人们会将汤圆寄托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拥有幸福和顺利。例如,有些人会在汤圆中包入红枣,寓意着来年好运连连;有些人会在汤圆中包入花生馅,象征着家庭的富裕和幸福。无论是什么样的愿望,人们都希望通过包汤圆来祈求吉祥和美好的未来。
此外,汤圆还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承。包汤圆是中国传统的手艺活动之一,代代相传。在包汤圆的过程中,长辈们会教导年轻一代的制作技巧和传统做法,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通过包汤圆,年轻一代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汤圆不仅是一道美味的食物,更是一种寓意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它代表着团聚、幸福和美好的愿望,承载着家庭的温暖和团结,传承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包汤圆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让汤圆的文化意义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包汤圆作文 篇三
早上起床,我洗好脸,刷好牙,看到奶奶拿着包汤圆的材料,准备包汤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顿时来了兴致,卷起袖管要让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包汤圆。
奶奶拿出一包糯米粉、一包豆沙馅。开始包汤圆了,首先,我把糯米粉倒在一个干净的盆子里,再浇上适量的热水,等水稍稍凉一些,然后用手朝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奶奶说:“和面要做到‘三光’(盆光、面光、手光),这样做出来的汤圆皮子才会又糯又有嚼劲。不一会儿,面和好了。接着把面团搓成长条状,揪出一个一个小小的面团,把他们搓成球状,再用大拇指在球上摁一个坑,把豆沙放进”坑“里。最后,把口封住。一个小巧玲珑的汤圆就诞生了。按照这样的方法,我又连续做了好几个。为了让我包的汤圆更与众不同,我用豆沙在汤圆的表皮上做了一个笑脸。那汤圆俨然成了一个个”艺术品“,拿在手里让人爱不释手。
早饭时间到了,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我的杰作还特别受到大家的青睐。我吃着自己亲手包制的汤圆觉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吃。今天我学会了包汤圆,真是一个收获巨大的元宵节!
元宵节来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吃汤圆,但是想吃汤圆必须自己做。做就做,等我学会了我要做给我爸爸妈妈吃。我先将水倒入盆中,再加入适中的糯米粉。然后就是用手不断的搅拌和揉搓。最终那个面团在我手上变成了一个个的小元宵。最后把他们都下到锅里,一碗香甜的元宵就完成了。你们学会了吗?
包汤圆作文 篇四
今天是元宵,是吃汤圆的日子。因此,我们准备了揉好的面团、馅料、汤勺等一些包汤圆的材料,准备包汤圆。
“叮铃铃”下午第二节课开始了,我和小组的同学摊好台布,把准备好的材料放上去,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面团,可是捏捏却是硬的,这下我伤了脑筋,怎么办呢?就算现在抓紧时间柔软了恐怕也没有时间包汤圆了,就在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我的组员说借我一点面团,我谢了又谢。我抓起一把面团揉成球,用大拇指往球心按了几下,再用其它手指轮回转圈地按,等面球变成了一个小碗时我用汤勺挖了一点馅料放入“碗”中,然后把边上的面皮往里一挤再放在手心上搓搓。我很期待我的完美成果,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结果惨不忍睹,汤圆要么馅料快透出来了,要么就是皮破了,组员们不但不帮我,还在那没心没肺地笑。
我不服气又抓起一把面团开始揉、搓、按、挤,但结果……我试了几次都是以失败告终,我彻底没了信心。这时郭子璇看到我这么多的败品心中不忍,过来细心的教我,我终于学会了。我胸有成竹的抓起面团按照她教的方法:馅料不要太多,大拇指和十指握住没有封的口,另一只手在下面慢慢转,大拇指和十指慢慢把面皮往里捏,再把汤圆搓成圆球就可以了。按照这样的方式我做出了一个个的成品,还明白了什么叫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个元宵在我们的喜悦中度过。
包汤圆作文 篇五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个美丽的诗句描写的是一次元夕时,城里的繁华和静寂的景象。元宵节的习俗自然不止花灯这一项,也有包元宵这一项。今年元宵节,我们在校就搞了包元宵活动。
开始时,我看姜丹淇奶奶在帮我们和面。她先在糯米粉上倒上一点胡萝卜汁,然后把面一翻,一按,一揉,随后再倒点胡萝卜汁,再翻、按、揉,一直重复进行这套工序直到面呈橙色为止!一个橙色大圆子就出来了。说它是大圆子毫不过分,一个椭圆形的面团往那一躺,跟一个大圆子九分像。面和好后,我回到组内,铺好桌布,套上手套,为自己包汤圆做好准备。
拿好面团,准备开工!我们一点经验都没有,就都跟着姜丹淇奶奶学。只见奶奶从如圆子的面团上拔下一块,然后将它搓成一个球体,用大拇指按住圆子的中心,食指抵在球体的两侧,然后大拇指用力往下按,食指将面往上提,球状就成了碗状。奶奶又弄了一勺豆沙进去,不多不少,刚好一大半,然后将上面一捏,再一搓,一个球形的`圆子就出现了,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
勉强完成了十几个元宵后,我便和陈宏昊一起去“视察”一番。走到顾建伟那儿,我看见了有史以来最奇妙的元宵:一个白团子,上面有几颗芝麻进行点缀。到彭晓宇那儿,我看见了几个像猪头的汤圆……“视察”过后,我便拿碗去吃元宵。面对着碗里的七彩元宵,我安慰我自己:“说不定能吃到顾建伟包的汤圆呢。”
包汤圆作文 篇六
要知道,包汤圆可是一门手艺。但是不管我怎么学,这汤圆好像跟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听话。想捏个圆的,它就是扁的;想捏个有创意的,它就变成一堆泥,怎么也不听使唤……这不,今天我们手工制作课就是要去食堂包汤圆。
第一步是揉面,我可不是揉面的材料,一块面团都比我重了,还怎么揉呢?还好,我们有揉面的高手——自称家里开面馆的余王乐同学。只见她先在盆里放了一碗面粉,接着往面盆里慢慢倒了一大碗水,然后就熟练地操作起来。不一会儿,这位“揉面高手”就把面粉揉成面团了。
第二步是放馅料做汤圆。老师给我们每人半碗白糖,有些调皮的同学偷偷来到食堂的厨房,舀了一大碗糖,用手指蘸着吃。我才不像他们一样调皮呢,我认真地包着汤圆,包得还不错。有些同学不在汤圆里面放馅,直接揉个小团,然后在外面滚一圈甜甜的“糖衣”,看起来就像个用水钻点缀起来的装饰品。
汤圆烧好了,其中一些“吃货”早就对汤圆垂涎欲滴了,他们流着口水,眼睛巴巴地望着煮熟的圆子,恨不得把汤圆一口吞了。
终于可以开吃了,啊,好甜啊!原来都是那些“装饰品”汤圆惹的祸。外面的“糖衣”都融化了,融进了汤里,因为汤甜了,所以汤圆也甜了。我吃了一两个就不想吃了,实在是太腻了。不过这是自己包的汤圆,吃起来特别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