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新鲜事作文【推荐6篇】
我们村的新鲜事作文 篇一
我们村的新鲜事
最近,我们村发生了一件令人振奋的新鲜事,让整个村子沸腾不已。这个新鲜事是关于一位年轻人的创新和勇敢,他在村子中开创了一家小小的自助餐厅,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用餐体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村一直是一个农业为主导的小村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一直比较传统。大家都靠耕种土地为生,而餐饮业在村子中几乎是不存在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创业,并希望能够给村子带来一些新的元素。
正是其中一位年轻人,名叫小明,决定开设一家自助餐厅。他深知村庄的传统餐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于是他决定将自助餐的概念引入到村子中。他精心设计了餐厅的装修和菜单,力求给顾客提供一个舒适、多样化的用餐环境。
开业当天,小明的自助餐厅迎来了许多好奇的顾客。人们进入餐厅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自由选择各种菜肴和饮品。这种全新的用餐方式让人们感到非常新奇和惊喜,大家纷纷夸赞小明的创意和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自助餐厅越来越受欢迎,不仅村民们常常光顾,还有周边城市的游客专程来村子品尝。这不仅为小明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为整个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跃气氛。
通过这个新鲜事,我们村庄的人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潜力。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为村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他们纷纷鼓励年轻人勇敢尝试,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创新和新鲜事发生。
我们村的新鲜事作文 篇二
我们村的新鲜事
近日,我们村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喜的新鲜事,让整个村庄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这个新鲜事是关于一位村民的善举和奉献,他以自己的行动影响了整个社区,成为村庄中的榜样。
这位村民名叫李大志,是我们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尽管他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一直以来都乐于助人。他经常帮助邻居们修理房屋,种植庄稼,解决各种生活困难。他的善举不仅仅局限于村庄,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然而,最近发生的事情让李大志成为了整个村庄的英雄。一天早上,村庄突然遭遇了一场强烈的暴风雨,许多房屋被风雨摧毁,大量村民的家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当村民们陷入困境时,李大志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帮助受灾的村民进行紧急的修复和救援。
李大志和他的志愿者们日夜辛勤工作,用自己的双手修复着受损的房屋,为受灾的家庭提供食物和物资。他们不顾个人的辛苦和疲惫,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无私。
李大志的善举和奉献感动了整个村庄,他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和榜样。人们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区和村庄做出自己的贡献。整个社区也开始注重灾难应对和防范工作,希望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对村庄的影响。
通过这个新鲜事,我们村庄的人们认识到了团结和奉献的力量。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区和村庄做出贡献,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这个新鲜事不仅让我们村庄变得更加团结和和谐,也为我们带来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我们村的新鲜事作文 篇三
这些日子来,我们村的新鲜事接二连三、层出不穷:先是七十二岁的藩奶奶做了新娘,再是八十岁的葛大爷学会了骑三轮车——而今,这新鲜事又轮上我家了。
事情的主角是我奶奶。奶奶今年已八十有五了,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却挺喜爱新鲜事儿。
一个星期前,爸爸请人在家里安装了一架电话机,奶奶觉得很稀奇,站在电话机旁,又是看,又是摸的,见我爸爸在话机数码上按来按去,她心里也痒痒的。到了晚上,扔奶兴冲冲地说:“我家的电话刚安上,下午就响了。‘嘟嘟——’过了一会儿,又‘嘟嘟——’响了好几下,挺好玩的。”爸爸问:“哪里来的电话?”“我不知道。”“那你没接吗?”“怎么接?”爸爸告诉她说:“如果再有电话来,等响了两三下之后,您就拿起话筒,一头对准耳朵,一头靠近嘴巴,问他是谁,找哪一个,有什么事情。”奶奶听后,高兴地说:“是这样,以后我倒真的要试试。”
“嘟嘟——嘟嘟——”
一天中午,我们全家人都在吃中饭,我家的电话铃响了起来。爸爸的屁股刚离开凳子,扔奶却早已站起身,并小跑着走向电话机。“咳!怎么不说话?”“您的话筒……”“嗯,有了有了。”奶奶自己已将话筒调回了头,“你是……好的好的。”“咔嚓”一声,奶奶放下话筒,走到爸爸身边,神秘地说:“是找你的。”爸爸走过去,又转了回来。原来,扔扔接了电话后,将话筒扣在电话机上了。爸爸告诉她,如要叫别人接电话时,不能将话筒扣到话机上,而要放在话机旁。奶扔点点头:“我记住了,以后一定不会出差错了。”
前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刚跨进门,扔奶就时我说:“你的朋友泽英来电话了,要你把那本作文什么的书借给她……”说着说着,大概因为兴奋,奶奶的脸红了起来。
奶奶终于学会了接电话!
奶扔也会拨打电话了——自然也颇费一些周折的。
奶奶,一个八十五岁的农村老婆婆,能够使用现代化通信工具——电话了,你说新鲜不?
我们村的新鲜事多着呢,却不知“花”将落谁家!
我们村的新鲜事作文 篇四
暑假的第一天,我便跟随妈妈去安徽合肥看望在那里打工的爸爸,直到开学前一天才回来。放下行李,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找小伙伴们玩,接下来的几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首先是去了村头的华华家。走到他家门口,发现华华家旁边那条泥沙路不见了,我脚底下是一条有三米宽的崭新的水泥路。路边那条小河的水清清的.,有几只小鸭在水中嬉戏。河岸边那几棵老杨树枝繁叶茂,有几个老人坐在树荫里悠闲地吸着烟,闲聊着什么,不时传来笑声。我走过去,问正在笑着的张爷爷说:“张爷爷,我一个暑假不在家,这里的路怎么变了?”张爷爷告诉我,这是镇里的干部做的好事,由镇、村、农户三级出钱修了这条路,还整治好了这条小河的环境。
从华华家出来,我又去了小姨妈家。在那儿我又发现,她隔壁李叔叔家的二层青砖楼房变成了三层,虽然还未完工,但看得出这小楼盖好后一定会很漂亮。姨妈告诉我,李叔叔这几年在外地做生意,挣了不少钱,所以回来就把楼房推倒重砌。
接着我又到村西头,去拜访我的好朋友琳琳。还没进她家门,就听到了优雅的戏曲音乐,还听到了琳琳奶奶的欢笑声。我快步走进去,看见她家客厅里新添了一台液晶彩色电视机,那高清图象的色彩之美,让我赞叹不已。琳琳招呼我坐在她家新买的沙发上,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谈论各自在暑假中的见闻。
夕阳西沉,天色渐暗,我告别了琳琳一家,回到自己的家中。吃晚饭时,我兴奋地跟妈妈说起了这些新鲜事。妈妈笑着说:“两个月不在家,村里的变化可真不小啊!”
我们村的新鲜事作文 篇五
在今年距离开学还有十几天的时候,我们村里发生了一件村民都很兴奋地事,这件事是什么呢?请听小女子慢慢道来吧!
那是因为国家要给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养老保险补贴工作啦!而除了在校学生和60岁以上的老人以外,每人每年需要缴纳不低于100元的保险金,而等你到了60岁以后,每个月国家又会返还给你不低于80元的养老
保险金;而每个月补贴的金额大小根据你当年交的钱的档次来定。一句话:你交的档次越高,补贴的就越多。
这政策一实行,我们村里那老头子,老太太没有不拍手叫好的,因为以后他们不用担心向儿女要不到生活费了。年轻人都说:“以后不用担心老了以后没人养活了”。
我的邻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家生了三个女儿,把老三送了人。
尽管这样,他家那老两口子还要让儿子和儿媳再生一个儿子,媳妇不愿意。
两人整天吵,弄得家里鸡飞狗跳。这个政策一下来,媳妇就对大女儿说:“去,把这事告诉你爷爷奶奶去!”女儿一路小跑把这事告诉老两口。过了一个钟头老两口兴冲地来到儿媳房间里,婆婆先开口了:“对不起呀!萍萍,以前我
总想你俩有个儿子老了以后能有所依靠。我和你爸都是土埋半截的人了,就希望你们好好的。走!咱给你俩办手续去。”
这件事证明,农村人生儿子基本上不为别的,就希望自己老了以后能有
所依靠。现在大家的养老问题解决了。谁能不高兴呢?大家都说:“国家、国家,
有强的国,才有富得家”。
我们村的新鲜事作文 篇六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你可别误以为这是歌唱家宋祖英的演唱会,那是我家的电话铃响了。“喂!请问你找谁?好,我马上就去。”原来是外公承包的水电站的变电器出现了故障,让爸爸去帮忙。这事要是放在以前,外公至少要步行两个钟头才叫得到人。如今我村的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话,有的还配上了手机,你只要花上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办到了。难怪爷爷常说:有了电话这新鲜玩意儿,即省时又方便!
说到方便,还有更新鲜的呢!就说说我家门前那条公路吧。爷爷说:我做梦都不敢想,在我们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能通上这么一条平坦的公路。是啊,不要说是爷爷,村里的那条黄土路也让我吃尽了苦头:遇到雨天,一不小心,有时两腿陷进泥坑,连鞋子都拔不出来;有时摔个四脚朝天,让你狼狈不堪;晴天呢?还好,但要刮来一阵风或有车子经过,肯定熏得你睁不开眼睛,弄得你灰头土脸的。如今一条宽三米、长七公里的平坦的水泥路贯通了我家和城镇。每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见大大小小的车辆在平坦的公路上欢快地奔驰着,清爽的凉风迎面拂来,扑鼻而来的是路边小野花那沁人心脾的芳香。路上的一切,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总也看不够。
再说说家乡的自来水吧。以前我们村用的水是村民从村里地势较高的山丘里用竹筒或塑料管引来的田水。碰到下雨天,水就变得浑浊不清,无法饮用;冬天枯水期更是连水都没有。为了解决我村饮水的困难,去年在省外贸局下派干部林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多方筹措资金,在村里建起了自来水厂。如今,一年四季,随时打开水龙头都有干净的水哗哗地往外流。
还有更新鲜的事呢!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每户人家只要交300元就可以建一个上千元的沼气池。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沼气,真是即省钱又环保啊!
是啊,山村里一件件的新鲜事说也说不完,人们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不?山绿了,水清了,路宽了,人富了……望着眼前这越来越好的一切,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