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祭月的作文(推荐6篇)
中秋祭月的作文 篇一
中秋祭月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古老的传说——嫦娥奔月。中秋节的到来,使得人们有机会在晚上一起观赏皎洁的月亮,并且进行一些祭月的活动。
中秋祭月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首先,家家户户都会摆放一张圆形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好。人们还会一起吃月饼,这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月饼的制作非常复杂,有许多种口味,像豆沙、莲蓉、核桃等等。人们在吃月饼的时候,还会一起品尝新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个重要元素。其次,人们还会点亮一盏红灯笼,挂在院子里,照亮整个夜晚。红灯笼的亮光也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和繁荣。
在祭月的过程中,人们会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简易的祭台,上面供奉着月亮、花灯、水果等物品。人们会燃起香烛,行三鞠躬礼,向月亮祈求平安和好运。有的地方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表演,比如舞龙、舞狮、打太极等等。这些表演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赏,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
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现代社会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中秋祭月活动。比如,人们会一起去郊外观赏月亮,或者参加一些中秋晚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中秋祭月是一个传统而又浪漫的节日,它不仅让人们有机会欣赏到美丽的月亮,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可以与家人团聚,一起品尝月饼,一起观赏花灯,一起祈祷美好的未来。无论是传统的祭月活动,还是现代的郊游和晚会,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带来的欢乐和幸福。让我们一起相约在中秋节,为嫦娥奔月祈福,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幸福和吉祥。
中秋祭月的作文 篇二
中秋祭月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者户外聚集在一起,观赏月亮,祈祷平安和幸福。
在中秋节这一天,许多人会选择在户外举办庆祝活动。他们会选择一个开阔的场地,摆放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美食和水果。有的人还会准备一些烧烤和火锅,让大家一起品尝美味。此外,还有一些人会举办游园活动,各种游乐设施和表演会吸引许多人前来参观。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玩耍,享受欢乐的时光。
在家中举行中秋祭月的活动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人们会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简易的祭台,上面供奉着月亮和花灯。家人们会一起点亮香烛,行三鞠躬礼,向月亮祈祷平安和好运。此外,人们还会一起吃月饼、品尝新茶,感受团圆的温暖和家人的关爱。
无论是户外还是家中的庆祝活动,中秋祭月都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到皎洁的月亮,还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中秋祭月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传说和故事,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丽。
中秋祭月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它让人们有机会与亲人团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家中,中秋祭月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浪漫和神秘。让我们一起相约在中秋节,为嫦娥奔月祈福,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幸福和吉祥。
中秋祭月的作文 篇三
拜月的目的,不止于“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在民间,人们还用拜月来为农作物是否丰收占卜,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
拜月,古人称之为“拜月祭”。严格地说,“拜月祭”,有两次。
一次是在“秋分”日,目的是“迎寒”。立秋之后,阴气渐盛,古人在这一天晚上举行祭祀活动“拜月祭”。又月亮属阴,代表的是“寒”,所以谓之“迎寒”。唐人陆德明在为《周礼》“圭璧以祀日月”一句作的释文中说:“祭日月,谓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指秋分晚上祭月。
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节。此风延续至今。
因时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异。
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陈瓜果、月饼供月,进行祭拜,然后赏月。如嘉靖河南《固始县志》:“中秋列瓜果酒饼,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谓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于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在有的地方,还有众人出外游赏的习俗。南宋《新编醉翁谈录》较为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拜月风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这段文字,不仅记述了拜月的盛况,还指出了拜月的目的。其实,拜月的目的,不止于“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在民间,人们还用拜月来为农作物是否丰收占卜,如《琐碎录》就记载了民间“占荞麦”之俗:“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盖缘兔蚌望月而孕胎,荞麦得月而实。”这虽然没有科学道理,近于无稽之谈,但却也反映出古人对月的崇拜和运用。
因月属阴性,主生育,所以古代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甚至于“乞子”成为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家儿女于月下设果饼、环服之类,群望月而拜,致辞,谓之请月姑。”她们希望“月姑”送子。到了清代,“拜月求子”又和“摸秋”联系在了一起。道光安徽《繁昌县志》叙说当地的中秋夜:“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南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亲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饷之,谓之送子。”这些,都体现着人们拜月求子的美好愿望。
时至今日,中秋拜月,仍然是人们的清赏佳节,只是其文化内涵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月圆,人亦要圆,只要明月不息,拜月习俗也就绵延不绝。
中秋祭月的作文 篇四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全国各地也有不同,但是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吃月饼习俗最为普遍。
中秋祭月的作文 篇五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传说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仪式
其实,拜月是由祭月发展而来,所以拜月的仪式与祭月相似,流程大体为上香、祭酒、诵读祝文、焚祝文及月光纸、拜月。
中秋祭月的作文 篇六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