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有感【实用3篇】

读《儒林外史》有感 篇一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写明代士人生活的小说,它以幽默的笔触和犀利的讽刺展现了当时士人的虚伪、功利和道德沦丧。通过对书中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小说中的主角秦可卿是一个典型的士人形象,他具有良好的家世和出色的才华,但却被现实所迫,逐渐堕落为一个道貌岸然、善于奉承的伪君子。他为了追求名利,不惜出卖朋友,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这种士人的虚伪和功利,让我深感震惊和痛心。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角色,如江州司马、酒业郎中等,他们也都是以不同方式展现了明代士人的丑态。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看到了作者对于士人的批判。明代时期,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士人们应该以德行和道德为重,但实际情况却是,士人们为了地位和财富,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名。这种道德沦丧的现象,不仅对个人造成了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通过对小说中社会现象的描写,我也看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小说中揭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官员们贪污受贿,仕途上升的关键是靠权谋和奉承。这种现象不仅对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构成了威胁,也让人们失去了对于官方的信任和尊重。

读完《儒林外史》,我不禁对于明代的士人和社会现实感到忧虑。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们应该以道德和真诚为底线,不能为了名利而背离自己的初心。同时,也应该对于社会现实保持警惕,不能被现实的利益所迷惑,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良知、有担当的人。

读《儒林外史》有感 篇二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明代士人为主题的小说,通过对士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功利。这部小说以幽默的笔触和犀利的讽刺,让人在欢笑中思考。

小说中的主角秦可卿是一个才子佳人,但却在现实的压力下逐渐失去了自我,变得虚伪和功利。他为了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地奉承和投机,最终以失败告终。通过对秦可卿的描写,作者揭示出了明代士人虚伪和功利的本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和地位,不择手段地迎合上司,背离了儒家的道德原则。

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角色,如江州司马、酒业郎中等,他们也都是以不同方式展现了明代士人的丑态。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描写,作者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明代士人的批判。这些角色的形象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和讽刺的成分,但却具有普遍性,能够让人们从中看到当时士人的通病。

读完《儒林外史》,我对于明代士人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这部小说是以明代为背景,但其中所揭示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依然存在着虚伪和功利的问题,儒家的道德观念也依然需要被我们铭记和践行。

作为读书人,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功名和利益所蒙蔽。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不失去自我。同时,我们也要对于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担当和有责任感的人。

读《儒林外史》有感 篇三

读《儒林外史》有感1100字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如何处”。这是作者吴敬梓先生的著作《儒林外史》的引首词。词中抒发了作者功名富贵谁能看破的感慨。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作者入木三分地刻划了一些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和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也满怀热情地描绘了一些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贤人。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否定,对官僚集团厌恶,封建礼教的憎恨,对人民群众的.同情。

  这本书仿佛将我们带回那黑暗的时代:明朝时期,一群“读书人”为功名富贵,不顾一切地去“奋斗”,最终逐渐在黑暗社会中腐蚀,例如五十多岁仍在应试的范进。50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

  我为这位人物感到遗憾。他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我对此表示不解:他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名?为利?这些答案在当时都是对的。他们目光短浅,又好名好利,功名就成后只知享乐,不思进取,已经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了。

  说到范进,我想到了一位截然不同的人物 ——周恩来先生。在他的读书时代,有一天,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的答案众说纷纭。校长又让周恩来回答这个问题。周恩来回答道:“为中华崛起之而读书。”

  在我看来,周恩来先生是一位志向远大,热爱祖国,又勤奋的人。有像他这样的人,中华何愁不崛起呢?

  不过,《儒林外史》中,有一位人物王冕,他性格恬淡,远离功名,天性孝悌,才华横溢,相比于那些“读书人”而言,这是一个兼俱真儒士和真名士精神品格的理想人物。

  这个人物总算是给了我一些慰藉。因为在“池塘的淤泥里”,仍有几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王冕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他没有远大的志向,读书也是为了充实自己,但从品质来讲,他还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话说回来

,什么东西让“读书人”如此痴迷?就是它——科举制,一个从隋唐时期只是为了寻找更多的人以治国,到明朝成为“读书人进步的阶梯”,这其中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看来,这种制度所形成的“官本位”怪圈就像一个大泥潭,进去就很难再出来了,就连现代人都不一定。幸运的是,这种制度早已废除。现在,我国是应试教育,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考试是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结尾词带给了人们无尽的遐思,也给看完这本书的读者带来无尽的思考……

相关文章

蝉和狐狸读后感【精简6篇】

蝉和狐狸读后感精选范文1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蝉和狐狸》,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自从狐狸从乌鸦嘴里骗出肉之后,便千方百计从别的动物那里得到现成的食物。一天狐狸看见蝉在树上叫个不停,便想了个鬼点子,狐...
读后感2013-04-09
蝉和狐狸读后感【精简6篇】

《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经典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希腊神...
读后感2011-03-06
《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经典6篇】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优秀3篇】

“布谷,布谷”幽静的山岭里传出一声声布谷鸟那动听的歌声……“滴答,滴答”湛白的大地上奏出一曲曲雨点娃娃那优美的乐曲声……“呱呱,呱呱”宁静的田野里传出青蛙那欢快的...
读后感2017-05-08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优秀3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精简3篇)

《乡土中国》是由费孝通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的授课内容编辑而成的十四篇文章合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乡土中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乡土中国读后感1读了《乡土中国》,想到了很多旧事,...
读后感2013-03-09
《乡土中国》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精简3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推荐6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200字一 自从我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的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无价之宝,可是,这...
读后感2015-01-05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推荐6篇)

读《拔苗助长》有感(推荐6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拔苗助长》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拔苗...
读后感2015-08-09
读《拔苗助长》有感(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