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读后感(优选3篇)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读后感 篇一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作者顾城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小毛的成长经历的描写,展现了现实社会对于孩子幸福的剥夺和侵害。这本书深深触动了我,引发了我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常常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他们被迫学习,被迫进入竞争的社会,他们的幸福和快乐被磨灭得几乎无法察觉。小毛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家庭中受到了父母的压力和冷漠,学校里面又面临着同学间的欺凌和竞争,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很多孩子都遭受着类似的困境。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曾经也是一个在学习和竞争中失去了幸福感的孩子。我记得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习,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几乎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感到内心空虚和无助,快乐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童年,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后果。
通过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有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成长环境。我们不能只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陪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一种呼吁和警示。它告诉我们,孩子的幸福需要我们共同来守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孩子拥有幸福的未来。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读后感 篇二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小毛的生活经历的描绘,探讨了现实社会对于孩子幸福的剥夺和侵害。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小毛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和困惑。他的家庭缺乏温暖和关爱,父母对他的期望和压力过大,学校教育也没有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关怀。小毛的幸福感逐渐消失,他变得孤独和迷茫。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的遭遇,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失去了快乐和幸福。
这本书让我反思了现代教育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系统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和竞争,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孩子们被迫背负过重的学业压力,他们失去了自由和快乐。我曾经是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和幸福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和自由,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意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高分和升学率。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孩子的幸福,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作品,它揭示了现实社会对孩子幸福的剥夺和侵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孩子的幸福负起责任。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拥有真正的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读后感 篇三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读后感
李跃儿老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美好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美好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老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进步,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老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能力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不会与人沟通,和教师、同伴之前完全没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么同他说,都无法改善这样的情况。这就是他,有着自己的世界,不接受别人,只有自己。这就是他,会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你,却让你无奈的只能发笑。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但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理解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角色游戏时我说:“今天,我和你一起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今天我是你的妈妈,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妈妈是怎么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妈妈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为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妈妈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知道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妈妈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妈妈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面一指,原来是西瓜。“跟妈妈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但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老师所说:“作为老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但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老师的。因为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因此,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老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相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