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00字(实用3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00字 篇一
在读完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理念所触动。陶行知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陶行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他主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出一群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学生。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我深深地认同他的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则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展独立的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读完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后,我决心将他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创造力的人才。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他的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相信,只有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00字 篇二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他的教育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人格的交流。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传授。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分数和成绩。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思。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则强调学生的人格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交流。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创造力的人才。
读完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理念所触动。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他的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相信,只有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00字 篇三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00字
对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陶行知的名字是耳熟能详的,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许多教育理念对我们教育者触动都很大。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颇有感触。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中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
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学”等教育学说,对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
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将适得其反。“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仅仅十二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爱的教育的诠释。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的也就是这种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当我再次捧读这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了这位朴实的老人,正缓缓向我走来,他的这句教育名言,时刻鼓舞着我,它催我奋起,激我向上。因为陶行知先生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