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推荐3篇)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篇一
在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教师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人。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失落时给予鼓励。正如书中所描述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领航员和引路人”,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教学方法、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通过阅读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失落时给予鼓励。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本书让我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和信心,我将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篇二
《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通过作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书中描述的教师给予作者的指导和关怀,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引路人。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等方面的素养。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是这个事业中最重要的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
通过阅读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我对教育充满了热情和信心。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使命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将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篇三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这学期,我拿到了一本苏联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科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解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是专门为中小学
教师而写的。翻开书来,刚看第一章,我就被吸引住了。第一章讲的是“课堂上的生活”。其实这个说法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类似。书中有人认为像是在作文里描写儿童观察到的东西就是联系生活,或学语文时举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联系生活。依我的理解,这确实是联系生活。也有人认为:
——儿童是那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物,如果学校不能给以响应,那将会对他们欠下一笔多么大的无法偿还的债务啊!在此,指的是那些记忆犹新的、昨天或者前天才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件。孩子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在课堂上,常常是根本不谈这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三言两语的一带而过,而孩子们很想倾吐自己的满腔热情,并且希望对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
因为是谈话,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可是,我本以为既然孩子们从自己家里的人那里,从电视里已经听到或者看到了,课堂上又何必重复讲解呢?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
——就是在课堂上跟老师、同学交谈自己的想法,跟在校外偶然听到别人的谈论并不是一回事儿。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儿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的步伐。这里就会萌发出幼芽,从里面培育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来。
是呀,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这一切很需要,但是做起来就有困难。首先,在上课时哪里有时间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其次,怎样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
——当教师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中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后面以语文课的讲读课时的做法为例。比如说,我们一般会这样上课:把课文初读之后进行分段阅读和分析,然后把全文重读一遍,再把全文来个表情朗读。还不算完结,还要进行分角色朗读。
—-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上的气氛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即使教师竭力想把课上的活跃一些,向儿童提出几个引起注意的问题,说几句有特色的话,但是仍然达不到目的。看得出来,儿童眼光里刚刚露出一点火花来,可是刹那之间就熄灭了。有时候,眼看着儿童就要“热情奔放”起来了,可是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因为,按照教学法的规定,这时候却要转到重复朗读课文的阶段去了。
我想,这些话触及了一个怎样上课的问题的一个新方面: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那什么叫生活呢?生活就是人的(也包扩一切有机体的)生理的存在。这就是说,人在呼吸,他的心脏在跳动,消化器官在工作,感观在活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然,在任何一节课上,不管课是怎样上的,学生都在生活。但是,还应从精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精神生活可能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
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质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到底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意义?能否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为什么分析课文一定要先经过六个阶段,才开始阐述作品的中心思想呢?为什么加深对课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和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分开进行呢?为什么整篇课文的表情朗读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读是跟阐明课文内容和它的语言表达手段无法分割的!起初呢,我还觉得原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很严整,很有逻辑性,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教授的,而且一直是这样教的。但是,现在读了专家的谈话,我也开始怀疑它的优点究竟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