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中庸有感介绍【最新3篇】
读大学中庸有感介绍 篇一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伦理观念。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读到了《中庸》这本书,并对其中的思想有了一些感悟。
《中庸》一书由孔子的学生曾子整理而成,内容主要涉及人与道德、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我的理解中,中庸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首先,中庸强调的是道德的平衡。书中提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作为一个道德的中庸之人应该追求的目标。中庸主张不偏不倚,不过分追求极端的美德,也不偏离道德的底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而中庸的原则帮助我们找到了平衡的点,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定力。
其次,中庸强调的是自我修养。书中说道:“诗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必须先修身养德。修身养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反思和改变自己。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最后,中庸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书中提到:“君子之学也,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具备的美德。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与他人和睦相处。只有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读《中庸》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中庸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告诉我们要追求道德的平衡,注重自我修养,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努力将中庸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读大学中庸有感介绍 篇二
作为大学生,我有幸读到了《中庸》这本经典著作,并对其中的思想有了一些感悟。《中庸》一书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首先,中庸强调的是道德的平衡。书中提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作为一个道德的中庸之人应该追求的目标。中庸主张不偏不倚,不过分追求极端的美德,也不偏离道德的底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而中庸的原则帮助我们找到了平衡的点,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定力。
其次,中庸强调的是自我修养。书中说道:“诗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必须先修身养德。修身养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反思和改变自己。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最后,中庸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书中提到:“君子之学也,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具备的美德。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与他人和睦相处。只有在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读《中庸》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中庸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告诉我们要追求道德的平衡,注重自我修养,与社会和谐相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努力将中庸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读大学中庸有感介绍 篇三
读大学中庸有感介绍
《大学》及其它
近来卒读《大学》《中庸》,使过去支离的认识有了较为完整的眉目。
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的思想实在令今人所不及——岂止不及,简直令人汗颜。他们对至纯、至善、至美的追求,对道义的恪守,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这与以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而自诩的中华民族而言,不啻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也许你会说,国学热正在悄然兴起,全民都在期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国学热的背后有多少虚伪的因子,有多少人仅仅寄希望于物质和利益的“伟大复兴”。国学需要倡导,传统需要继承,古人优秀的思想更要传递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首先应该是思想的复兴,没有思想的复兴,便难有民族的'凝聚。
然而,在利令智昏的当代社会,有钱才是王道,一夜便可成名。企图让人心复古,堪比天方夜谭。偏激乎?悲观乎?看看你的周围,看看现实的社会,多少人为了利益,可以罔顾一切。仁爱和道义在所谓的“成功”面前已沦为笑柄——谁提仁爱和道义会被视为异端一般,固守道义和原则的人简直就是当代“窝囊废”。
昨日,群众又围攻了县委大院。面对竭力劝解的工作人员,一名妇女振振有词:“……你们上班的退了休还有工资,农民咋就没有,咋不把你们的钱分给俺们点……”我愕然!“政策不是对农民挺照顾吗?他们怎么还要分别人的工资。”我乜了一眼乌压压的人群,不由得把手伸进空空的口袋,匆匆赶往学校。
早上5:00,一则消息彻底打破了我的睡意。某某省某某中学,一名十七岁的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拔刀刺向老师,老师受伤,幸无大碍。这样的事件近年已经发生过多起,如今并不令我十分吃惊。让我吃惊的是,结果该生遭到旁边众教师的“群殴”(原文用词),倒地后送医,不治身亡。当时我就懵了……我几乎想得见老师们的义愤填膺,但我又分明感觉到无比心痛,我们——我无法不把自己放在在这个行列当中,尽管事件与我无关——是悲剧的制造者,更是受害者!
如果说那名妇女的无理昭示了社会的戾气的话,那么,这出由师生上演的悲剧则直指教育的苍白。学校是社会芜杂的净化器,学校是高尚德行的守护神,然而,师生尚且如是,何怨妇女者更众!难道,这真是我们身处的现实吗?
窗外,一群初三的孩子们在追逐打闹……
忽然,心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磁性又安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
我不由端坐,深情默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眼前,渐渐模糊。窗外,一颗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