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的实现》读后感(精彩3篇)
《艺术课程的实现》读后感 篇一
在读完《艺术课程的实现》这本书后,我对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本书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艺术课程实施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教育体系中有效地实现艺术课程,以及艺术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本书强调了艺术课程在学生综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艺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社交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艺术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包容性。
其次,本书对艺术课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书中提到,艺术课程的实施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艺术鉴赏,学生能够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创新的艺术课程实施方式,如跨学科融合和社区参与等。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艺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本书还对艺术课程的评估和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艺术课程的评估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长,而不仅仅是成绩和考试。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艺术学习情况和进步。此外,艺术课程的改进需要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和合作。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积极参与教研和交流,以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阅读《艺术课程的实现》,我深刻认识到艺术课程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艺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艺术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和资源。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积极探索创新的艺术课程实施方式,以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才华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艺术课程的实现》读后感 篇二
《艺术课程的实现》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艺术课程实施的案例研究和分析,本书深入探讨了艺术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在读完本书后,我对艺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教育体系中的艺术教育问题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首先,本书强调了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艺术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艺术课程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社交交往能力的发展。通过艺术活动,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本书介绍了一些创新的艺术课程实施方式。艺术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因此,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同时,艺术课程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展示,让他们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最后,本书还对艺术课程的评估和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艺术课程的评估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长,而不仅仅是成绩和考试。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艺术学习情况和进步。此外,艺术课程的改进需要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和合作。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积极参与教研和交流,以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阅读《艺术课程的实现》,我对艺术课程的实施方式和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艺术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交往能力。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艺术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和资源。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艺术素养,积极探索创新的艺术课程实施方式,以提高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艺术才华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艺术课程的实现》读后感 篇三
《艺术课程的实现》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课程的实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注:李力加,教育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美术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小学常务副主编、全国十大儿童美术教育家,现任绍兴文理学美术学院教授 绍兴文理学院艺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作为美术教师,不得不思考,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未来成长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是不是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很多人甚至包括我们艺术教师都不敢肯定的说,我们艺术课真正促进了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尽管我们艺术老师念念不忘技能教学,但毕业后的学生有几人还记得音乐、美术课上学的技能东西,就是问到我们的艺术课堂教学“对日后从事美术专业发展的,或者说属于美术专业方向的工作者来说,用处大不大呢?” 这个问题时,答案也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作为美术教师,美术教育的“飘”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现美术、音乐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都知道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作用,“但问题是,到底对什么人起作用?起到多大作用呢?”,这个问题李老师问的好,问到本质上了,音乐课同样也如此。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与反复的循环刺激,才能使一个学生真正得到发展。最终达到了使普通人的本质力量基本形成,那就是具备了“发现的眼睛”。实现了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具有欣赏形式感的眼睛”,这才是人的本质力量。而且,马克思特别强调,只有自己具备了用自己的双脚走路的这样一种本质力量的时候,才是真正地具备了人的发展的本质力量。否则,就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只是在说空话。李老师主编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李文章提出“教材内容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属于正常现象”,将美术教科书中出现的问题推到“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时间还比较短”上。的确,我国的美术教学改革起步比较短,但教科书中出现如此多的低级错误原因恐怕不是特定时期中的原因,教科书中很多常识性的硬伤,更不是我们“美术教学改革起步的时间比较短”所可以原谅的,其暴露出的问题是我们美术教科书的编委极不负责的态度和值得怀疑的专业水准。作为《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的李先生花费大量的篇幅阐述“正确认识出现的问题”,力图为编委找到推卸责任的借口,只是对“无锡哪有瘦西湖,以及画家凡高的年龄问题等”认为是“比较明显的差错”。教科书存在的问题暴露后,作为编委对待问题教科书的态度—— “属于正常现象”,这无非更加深了美术教师、学生对不负责任的编辑、学者们素质的认识!
其次,李先生提出当发现教材中内容方面的问题时“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要重新组织与建构教学“不把教材当‘圣经’”,并认为“这是一个基本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仿佛美术教科书出现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美术教师合不合格,有没有能力处理这一情况,将教科书编辑应负的责任推到美术教师身上。作为《艺术课程标准》美术子课题的负责人,我想李先生是知道
美术教科书在当前美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以及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笔者从事高中美术教学近20多年,深切地感受到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巨大变化,更感受到美术教学改革给工作在美术教育一线的美术教师带来的压力,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又要不断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经过近几年频繁的教学探讨交流,多数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有较大的提高,要努力探索发挥美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功能。美术教师的素质在近年虽有质的飞跃,但其成长刚刚起步,在有“本”可依阶段的美术教学尚在探索阶段,在美术教科书的权威性值得怀疑时,要求教师在问题教科书的基础上“重新组织与建构教学”, 这既是脱离实际环境的理论家、编委们的一种理论探讨与美好设想,更是推却自身责任的表现。李力加老师所提出的要求美术教师“重新组织与建构教学”,这在极个别优秀美术教师中、教学配套设施较全地区或许可以实施,但在全国实施以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无非是自欺欺人。试问李老师,我们的编委、学者们的素养和能力姑且如此,要求美术教师能够“重新组织与建构教学”是否为时太早?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基本教学条件决定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科书仍是主要的教学依靠,教科书仍旧是美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现行的连常识性知识都多处出错的美术教科书,显然是不能作为教学之“本”。 面对这样一本教科书,教师已不把教科书作“本”了,还呼吁“不把教材当‘圣经’”有何意义。
第三,“将错就错”学会用教材。
对这样一本错误百出的教科书,李先生别具匠心地为它设计一套应用方案——将错就错。“在美术教学中,如果发现自己所使用的教材在编写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美术教师可以按照教育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在备课前就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提前设计好一个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分组或个人的方式,展开讨论”,这样的好处是“化问题为教学研究和新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推进普通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点”、“引导高中学生自主地进行教材的编写与组织”、“而组织本次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记录和反思性文本,又可以成为这个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研究的案例”,从中获得“一举多得的收益”。这样一本将扬州的瘦西湖划拨到无锡的教科书,在李先生的笔下倒成为一本为美术教师留下自主创作空间、受益无穷的好教材。试问李老师,当你在餐馆用餐,吃到一碗掺有泥沙的米饭时,餐馆向你解释泥沙有利于促进你的肠胃消化、有利于调节内分泌,你有何感想!
问题教科书的出现,更多地暴露出美术教育在当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这其中有教材编写者的学术水准与责任心,教材审查环节的淡化、出版社责任编辑及校对的草率等。这些问题在我们认识到后,逐渐强化各个环节,都是可以避免的。问题的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问题的态度。
作为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美术子课题负责人李力加老师对问题教科书的出现归结为“属于正常现象”,美术教师能否处理好问题教科书下的美术教学“涉及到基本合格的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将错就错运用问题教科书“一举多得”。实是让热衷美术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伤心。我们反复强调美术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与能力,有谁来评定教科书的编写者素养与能力,又有谁来评定这些所谓教育专家的素养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