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疾病心理学》读后感【优质3篇】
读《疾病心理学》读后感 篇一
《疾病心理学》是一本我读过的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疾病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如何应对疾病的心理挑战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探讨了疾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他首先介绍了疾病对人们心理状态的直接影响,如焦虑、抑郁和愤怒等。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以及在面对疾病时,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疾病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他提到了一些常见的心理行为反应,如逃避、否认和自我责备等。通过这些例子,我意识到人们在面对疾病时,常常会采取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这对于康复和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一些应对疾病心理挑战的方法。作者提到了一些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组、应对训练和心理支持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疾病,还可以提高康复的效果。
通过阅读《疾病心理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疾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忽视疾病对于心理的影响,而应该积极面对并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读《疾病心理学》读后感 篇二
《疾病心理学》是一本让我深思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疾病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如何应对疾病的心理挑战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疾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他提到了疾病对人们心理状态的直接影响,如焦虑、抑郁和愤怒等。通过丰富的实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以及在面对疾病时,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同时,作者还探讨了疾病对人们心理行为的影响。他提到了一些常见的心理行为反应,如逃避、否认和自我责备等。通过这些例子,我意识到人们在面对疾病时,常常会采取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这对于康复和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一些应对疾病心理挑战的方法。作者提到了一些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应对训练和心理支持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疾病,还可以提高康复的效果。
通过阅读《疾病心理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疾病对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忽视疾病对于心理的影响,而应该积极面对并寻求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读《疾病心理学》读后感 篇三
读《疾病心理学》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疾病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在前面:疾病的本质是什么?每种症状背后又想告诉我们什么?你有没有在生病的时候倾听过身体的诉说呢?
今年春天艳超参加了3月7日开始的,陈军老师带领的第4期学习小组。小组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共读了《疾病心理学》一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收获和分享吧!
感冒、头痛、发烧、上火、牙疼、胃痛、腹泻、溃疡…时常上演在我们身上的这些疾病,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小则诊所,大则医院,且有时候同一个地方的病痛,却又时常反复。亲爱的,你有思考过吗,除了生理上的医治和预防,疾病背后,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什么?
近日,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读了一本书《疾病心理学》,作者是德国的托瓦尔特·德特雷福仁和吕迪格·达尔可。作为在全球畅销三十年的身心整合疗法的经典之作,本书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观点——生病起因于我们心灵的失衡。所以,种种病症不是敌人,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内心的最好朋友。全书用了大半的篇幅来说明症状是一种表现,我们需要找到的是引起表现之后的内因,而不仅仅是掩盖表面的现象,而内因或许就是人自身意识的情绪影响。作者无意否定正统医学的功用,而是希望读者能以崭新的.视角,发现被忽视的身体的本意,从中学到人生功课,实现全面圆满的健康。
书中,最让我
触动的是“皮肤”这一章。因为我曾经深受皮肤病的困扰。右脚掌处长达四五年的湿疹让我“痒”不欲生,起初以为是脚气,喷剂式、涂抹式、浸泡式,中药、西药、偏方…各种治疗脚气的药纷纷用过,然而均无效。后来去了医院的皮肤科,做了化验才知道并非脚气而是湿疹。湿疹和脚气相比好的地方是不传染,是自体的疾病,相同的地方是都具有反复性,遇诱因易多次发作。我得湿疹的诱因,据医生分析可能来源于对橡胶类的过敏。大概治疗了两个疗程,脚掌处的湿疹基本痊愈了,像硬币大小般皮肤增厚的部位也逐渐平整、光滑。但是,时间大概过了两个月,脚掌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痒,钻心的痒,出奇的痒,难以忍受的痒,湿疹卷土重来,来自同一个地方。本着对自我的探索,本着对心理的好奇,在读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格外用心。书中谈到身体的痒表示有某个东西在心理层面“啃噬”或“烦扰”我们,而我们却忽略或是拒绝去注意它,使得它需要转化到身体引起发痒。发痒的病人搔抓表面的皮肤,是象征要找出烦扰他们、啃噬他们、刺激他们的问题,一旦找出使他们感到烦躁的原因是什么,就不觉得那么痒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要不断搔抓我们的意识,直到找出啃噬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为止。皮肤病是来源于内心压抑的冲突,想要冲出去的渴望,反观自身,湿疹并非在所有的时候都会痒,它也有不痒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会痒,而这个特定的情境或许就是我的刺激源,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追溯最近一次的痒,是自己考虑到渺茫的前途和未来,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还有无限的困顿和迷茫,既焦急又无奈。每到类似的情境,脚掌处就不自觉的一阵奇痒,忍不住就想去抓,越抓脚掌皮肤越增厚,越增厚就越痒,恶性循环……脚是用来行走的,而我又不知道该行向何处,于是压抑的情绪在躯体上找了一处释放,长在脚掌上的湿疹正是代表了我内心冲出去的渴望,爆发的渴望,行走的渴望。
在觉察了自己的内心冲突后,我对自己的症状多了一份认识,对自己的情绪多了一份关注,对疾病多了一份宽容,由原来的直接对抗转而去接纳症状。这些症状告诉我,我需要看见的是掩藏在心灵深处的焦虑和压抑,将这些潜藏在灵魂深处的阴影上升到意识的层面,觉察它,解读它,诚实的去面对它。只有接纳症状,才能疗愈症状,使症状成为多余,变得没有意义,渐而消失。
非常感谢陈军老师本次组织和带领的读书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深刻和完整的认识。感谢与同心理工作室为大家提供的读书学习的平台,希望广大喜欢心理学的朋友们可以参与进来,让我们一起在书香中浸润,在心理学知识中遨游,开启一段心灵之旅,收获真实且完整的自己。作者:刘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