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优秀5篇】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篇一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参与故宫的文物修复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和宝贵的经历。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文物修复的艰辛和挑战,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

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我首先面对的是一件古代画作,这幅画作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已经出现了一些老化和损坏的现象。在修复的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原画作的线索和风格。然后,我采取了一系列的修复措施,包括清洁、补充缺失的颜料和填补裂纹等。虽然修复的过程非常细致和繁琐,但是当我看到修复完成后的画作重新焕发出生机时,我感到非常满足和欣慰。

通过修复文物的过程,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修复这些文物,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同时,我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珍贵的文物,比如一把古代的玉器和一幅古代的字画。这些文物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通过修复它们,我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有些文物已经非常古老和破损,修复它们需要耐心和技巧。有时候,我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研究和尝试不同的修复方法,以确保修复效果的最佳。但是,这些困难和挑战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修复的机会,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物修复的艰辛和意义。

总的来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修复文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修复的技巧和知识,同时也深入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和文化。这次修复的经历让我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致力于文物修复的事业,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篇三

  纪录片总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从古至今,修缮文物。总有许多人才在里面。而其中永不变的,是深深埋在每一个文物修复师的匠人精神。文物修复师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而在故宫修文物,更是人中龙凤。修复一件文物,不仅需要匠人的细心与仔细,更需要他们几十年以来对于文物的认识和专业素养。

  我观看的是对于青铜器的修缮。青铜在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腐蚀和氧化,呈现出了各种细微的纹路裂缝和微妙的颜色。在修复的过程中,修复师门眼睛看着文物,手上染了墨色,让一件件被岁月剥蚀了墨色的青铜器重现了原本的容貌。这时我想起了不知是谁说过的一句话:”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灰关锁,金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这句话我的印象很深,这些工匠所做的,就是让这些封尘的器物重新照破山河,重见光明。

  穿过层层深锁的宫墙,除了这些古典琉璃的建筑物,能够带领我们进入历史悠长之河的,便只有这些曾经精美十分的器物。文物修复师所做的不仅仅是要修复这些文物,每一次修复,更是与古代的对话。我们现在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工匠精神。

  这样的工作,着实让人着迷和向往。作为一名高中生,所要学习的正是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这种热爱艺术,热爱古典文化的精神。不断钻研,不断深造。匠人的名号,便由此叫来。片中的每一位工匠,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但他们身上却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我羡慕他们,也敬佩他们。

  纪录片,纪录片。百度给它定义的本质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核心是真实。也就是说,纪录片所记录的,是生活。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总是能给观看的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它能使我们带入生活,影响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传达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和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这种匠人精神,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保持着高度的严谨和十分的热情来对待生活。

  所有的纪录片的目的,都是想要传达某种精神,那些优秀的精神都希望可以被传承和发展,世世代代,绵延不断。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可以如此。

  匠人之上,再无他人。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篇四

  曾看过一本叫《哑舍》的书,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它们都不会说话”。当一个朝代覆灭,一段历史结束,时光慢慢消磨了那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也只能从这些历史的吉光片羽中去找寻当年文化存在过的痕迹。

  《我在故宫修文物》以一种极为亲和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激动人心,有的只是平淡温馨的日常。曾经我认为,他们与文物之间的态度就像是臣子和皇帝,带着敬畏与小心。但我发现自己错了,那些文物修复人员与文物的相处没有我想象中的如履薄冰,反而带着一种处

惊不变的悠然。

  文物修复工作肯定是比较枯燥无味的,纪录片中他们反复强调:做这项工作第一就是要坐得住。经过岁月洗礼的文物们身上都带着一股安静的味道,在被故宫的红色宫墙隔绝出的另一方世界里,浮躁喧嚣的人是无法真正做好这份工作的。这些人身上,尤其是那些几十年的老师傅,有着现代社会上的人很难见到的坚持。

  在故宫这些老师傅中,王津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儒雅的老人看着展窗里那些被修复好的钟表,细细回忆着当年修复它们时的点点滴滴,真是温柔极了。我想,那些曾被他修复过的文物,一定也会记得,有一双温暖的手,带着耐心与细心,一点一点轻柔地抚平他们身上的伤疤。突然觉得,文物修复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对文物的一种陪伴、一种长情的告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找一种方法,让自己在世界上留下存在过的痕迹,可是岁月总是会无情地抹去一切。但我想只要文物这种历史的见证者还存在,人们就不会忘记这些文物修复者的名字。

  总有一个词让我感动,它叫传承。许多老师傅深受父辈的影响选择这门工作,手艺也是从父辈或者师傅那里传下来的。直到现在,故宫采取还是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这种手艺之间的代代相传,又何尝不是在保护文物?毕竟文物护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很开心,如今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去承担起这份护养文物的'责任,去成为传承中的一环。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天空之下那片土地已换了不知道多少个王朝,但总有一些东西躲过时光的侵蚀。故宫简朴的房间里,那些得历史青睐的人和物,相知相伴,守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篇五

  一如央视以往的纪录片水平,低沉磁性的旁白把故事唠成家常,镜头远远的扬起下落,旁人眼里不平凡的工作也朝九晚五的平凡如你我。

  喜欢里面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精密却谦逊的钟表组,富于想象灵活的瓷器组,如织女一般的编织组,或是无处不在的木器组,无论是得心应手、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还是兢兢业业、诚恳努力的徒弟们,故宫的某些宫殿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习惯骑着自行车穿梭来往,他们敲打出墙的一枝红杏共享着脚下皇城土地孕育的硕果,他们把生活过的很慢,似乎与北京这座快节奏的都市格格不入,但他们却都享受着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致密感。

  他们在故宫修文物,缝缝补补的是历史的足迹,敲敲打打的是生命的延续,延延绵绵一代代传承的是工匠之魂。令人艳羡的工作地点,考验耐心的工作内容,没有简单是不简单的。至今都记得木雕佛像的禅机:文物乃死物,修补的不是其残破的躯体,而是凝结在里面匠人的精神,决定佛像面孔的不是条条罗列的精确尺寸标准,而是雕刻者的心。

  几只御猫绕膝,几株青草没眼,与几百年几千年前的文明打照面儿,细数风流,人生不枉已矣!

相关文章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推荐3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昨晚,扣人心弦的央视《...
观后感2016-03-04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推荐3篇)

主旋律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通用6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主旋律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旋律电...
观后感2015-09-05
主旋律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通用6篇】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经典6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老师·好》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影《老师·好》观后感1电影《老...
观后感2015-06-09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经典6篇)

钱学森观后感200字范文【精选3篇】

钱学森的故事让我震撼,虽然美国提出了优厚的待遇,但他还是坚持要回国。至今他的一句话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在我国的土地上,干什么都行,只要我喜欢,我甚至可以去种苹果。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完之后有什...
观后感2011-08-09
钱学森观后感200字范文【精选3篇】

《海洋奇缘》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作文300字【精彩3篇】

昨天晚上,我爸爸带我去看电影。名字叫海洋奇缘,讲的是,有一座小岛。哪里有一个村子,里面住着一个小女孩叫莫阿娜。有一天,她跑到海边玩。爸爸发现了,把她拉进了村子。一天,一个...
观后感2017-01-03
《海洋奇缘》观后感 电影观后感作文300字【精彩3篇】

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观后感心得(最新3篇)

2021年度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活动播出了,每一个新时代好少年都应该学习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汲取榜样力量,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观后感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全国...
观后感2011-08-07
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事迹观后感心得(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