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优质6篇)
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 篇一
在观看地震科普知识的视频之后,我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视频从地震的原因、发生地点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地震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首先,我了解到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地球是由多个地壳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之间存在着摩擦力。当摩擦力超过了地壳板块的强度限度时,板块就会发生移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这个过程让我惊叹于地球的奇妙和复杂。
其次,我了解到地震的发生地点是不确定的,但是某些地区的地震频率更高。在视频中,我看到了地震热点图,上面显示了全球各地的地震分布情况。我发现,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这也被称为“火环”。这一现象让我明白了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与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密切相关。
最重要的是,我了解到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地震不仅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伤亡,还会引发火灾、洪水、土地滑坡等次生灾害。同时,地震还可能导致地壳的变形,进而引发海啸和火山喷发等更加严重的灾害。这个事实让我意识到,地震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更是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
通过观看这个地震科普知识视频,我对地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明白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地震的发生地点是有规律的,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个视频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以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 篇二
通过观看地震科普知识视频,我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首先,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地壳板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当这种压力和摩擦力超过了地壳板块的强度极限时,地震就会发生。这让我想到,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再分配的过程,同时也是地球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地震的发生让地球保持了动态平衡,也使得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得以形成。
其次,我了解到地震的发生地点是不确定的,但是有些地区地震频率更高。这让我想到,地球上的地壳板块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地震是板块运动的结果。有些地区地壳板块的碰撞和相互运动更加剧烈,所以地震频率更高。这个事实让我明白,地震的发生是与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密切相关的,而且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地震不仅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伤亡,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土地滑坡等。这让我想到,地震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以减少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通过观看这个地震科普知识视频,我对地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产生了一些思考。我明白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地震的发生地点是有规律的,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让我意识到地震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更是对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以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 篇三
3月24日,四川省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暨“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甘孜州康定市实验小学举行,向该校师生捐赠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读物。省地震局副局长、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兼)江小林,甘孜州副州长冯俊锋等领导出席。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是中国地震局会同国家教育部、民族宗教委、科协等部门联合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重要活动。根据此次活动的总体安排,四川省“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决定以甘孜州为试点,争取通过“一年试点、三年推广”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素养。
江小林在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减小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是推进四川民族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现实需要,是提升民族地区群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迫切需要。
江小林强调,此次“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以中小学校为核心阵地、以学校师生为重点对象、以民族地区为主要区域、以增强能力为根本任务,以“五个一”系列活动:捐赠一套书、举办一场讲座、举行一次演练、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培养一名传播师为主要内容,对于提升全省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应急、教育、民宗、科协等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扎实推进主题活动开展。
江小林希望试点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好“五个一”系列活动,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安全教育纲要,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常态化,充分发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科普效果,为建设平安四川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 篇四
众所周知,科普知识是每个青少年应该了解的非常重要的知识。为了坚决落实科技节的实践活动,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10月24日这天观看了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地震,是可怕的自然灾害,一旦出现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我们对地震的首先看法。但在今天,我们观看了唐凤老师的科普知识讲座后,我们对地震,有了新的认识。
唐凤老师首先说,地震又称作地动、地振动。例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成语:地动山摇就是从这里来的。近几年,地球特别不太平,每年约发生五百五十万次地震。五百五十万次,这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起初,大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唐凤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地震的等级。三级以下是没有震感的,只有仪器才能检测出来。这样啊,呼,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唐凤老师语气变得凝重,多次提到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这些都是毁坏性的地震啊。说到玉树地震,唐凤老师顺带提了下毁坏地震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泥石流、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这简直太可怕了。
但是,地震也是有前兆的。例如泉水会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不过,我们所处的温州并不在地震带上,所以不用怕。
但是如果地震真的来临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真的来临,应该怎么自救呢?唐凤老师对我们说只要记住四句话:大地震时不要急,
人多先找藏身处,远离危险区,被埋要保存体力。
很快,讲座就结束了。这一趟充满趣味又精彩的讲座向我们阐述了地震的基本知识。这次科普教育讲座,真好。
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 篇五
今天到了个防震减灾的训练基地,虽然从外面看起来只是座普通的房子,但里面却有许多的项目。
我们先到第一个展厅,看到这有个有时候古时候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它是一个大鼎,上面有八条龙,龙嘴里有颗珠子,面向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下面对应有八条蟾蜍,哪个方向地震了,相应龙嘴里的珠子就会掉到对应蟾蜍的嘴里,这样就可以判断哪里有地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给解放军敬礼的小孩——郎铮。他在地震中受了伤,被解放军救出,他的左手骨折不能动,但他用虚弱的右手向解放军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幕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了。在地震时,有个班级正在上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多同学都逃了出去;有四名学生没有逃出去,跑也跑不了,他们就躲在桌子底下,老师就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他们,可是等救援人员赶到,这名老师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这四名学生因为有老师的保护而幸存了下来,这一幕让我感动……
讲解员还告诉我们,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该尽快躲进桌子底下,或用硬物顶在头顶上后躲在墙角,也就是“三角区”。还让我们体验了地震模拟,威力真大!所以逃生方法一定要牢记。
通过这次活动,我从中学习到了怎么样在地震中存活,也感受到英雄们无私奉献、舍已为人的精神。我想让更多的人学生在地震中求生,也想要让人们知道那些英雄的事迹,向他们致敬!
地震科普知识观后感 篇六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人们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我
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每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我们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和疏散学生们。全校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全部撤离,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救。
我们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