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读后感【经典6篇】

《游戏力》读后感 篇一

《游戏力》是一本关于游戏与生活的书籍,作者通过游戏的视角,探讨了游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提升自己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对游戏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也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游戏的概念,他认为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是人类与外界互动的一种方式。游戏不仅可以带给人们乐趣,还可以培养人的智力和创造力。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团队合作、战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在玩一款团队合作的游戏时,学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协作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我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我发现,通过游戏,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合作,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沟通能力。

除了对游戏的认识,作者还提到了游戏对人的影响。他认为游戏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并提升人的自信心。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这些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也深有体会,我曾经在游戏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不断地尝试和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游戏的未来。他认为游戏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人们可以通过游戏结交朋友,分享快乐。游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应用到教育、医疗和其他领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我对这种观点深表赞同,我相信游戏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同时也希望游戏产业能够更加注重游戏的教育和社交价值,让游戏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游戏力》,我对游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意识到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它还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游戏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并提升我们的自信心。我相信,只有将游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游戏的力量,让游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力。

《游戏力》读后感 篇二

《游戏力》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游戏和生活,它告诉我游戏不仅仅是消遣娱乐的工具,更是一种能够培养自己能力和提升自己的途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游戏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游戏力》这本书中,作者对游戏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认为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是人们与外界互动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我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尝试,不受现实的限制。这种自由度让人们更容易投入到游戏中,也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团队合作、战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在玩一款团队合作的游戏时,学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协作的经验,这些经验在我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我发现,通过游戏,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和不同性格的人合作,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沟通能力。

除了对游戏的认识,作者还提到了游戏对人的影响。他认为游戏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并提升人的自信心。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这些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也深有体会,我曾经在游戏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不断地尝试和学习,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些经历让我更加自信,也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游戏的未来。他认为游戏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人们可以通过游戏结交朋友,分享快乐。游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应用到教育、医疗和其他领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我对这种观点深表赞同,我相信游戏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同时也希望游戏产业能够更加注重游戏的教育和社交价值,让游戏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游戏力》,我对游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意识到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它还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游戏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并提升我们的自信心。我相信,只有将游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游戏的力量,让游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助力。

《游戏力》读后感 篇三

  孩子的成长是要给予自由,但这种自由是规则之上,只能遵循规则才能脚踏实地的成长。

  自由的漫天行空只会让孩子恐惧,失控的感觉让他们如坐山车,玩游戏也是如此,有时需要父母的主导,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进行游戏。

  游戏中的基本原则是:“先跟随,后主导”,在跟随孩子一段时间后,才能找到介入游戏并加以引导的机会。

  01

  主导孩子的关键:轻推一下

  这里的轻推一下:如建议一个游戏主题,或者仅仅制造一些身体的碰触,然后观察孩子如何反应。

  轻推一下可以是:“我们来玩吧,“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你可以说:”我们去踢球吧”,对于存在无力感的孩子,建议来一场摔跤比赛;如果发生了什么事,那就试试角色置换,给女孩更多力量,给男孩更多联结。

  轻推的另一种形式,是加入孩子的游戏,然后再把游戏进行一些改变,如果孩子在蹦跳时没笑哈哈,那么你可以先跟他们一样跳起来,然后边跳边唱等;如孩子玩玩具,总是拿一个丢一个的,这时最好不要讲一通专注力道理,而时捡后一起给他,让他从头开始。

  尽可能的在游戏中找些乐子,比如看孩子没精打采的坐在那儿,就说我来给你当毯子吧,然后倒在他身上。

  有时孩子们游戏时不知从何开始,有时是孩子一个人不知如何提议游戏,这时需要我们家长轻轻推时一下,便会引入游戏,或让游戏玩的更有效果啦!

  02

  主导孩子的时时法则:联结

  孩子在婴儿时期,经常会做“可爱状”和“可怜状”,让父母情不自禁地去安抚和照顾他们,所以联结是时时都在,但随着孩子的长大,需求超来越隐晦,有时也不愿意于与父母对视、拥抱这些动作,与父母的联结可能会出现断裂等问题。

  为人父母多年,有时确实感觉到与孩子的距离感,比如出差一段时间,或者错怪了孩子等,只是那时不懂,只是为了孩子与自己的生分而焦虑,为曾经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却被推远而无措。

  原来孩子的认知不足,他在感到孤独、愤怒、委屈时无法用语言告知,只有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这时我们应该注意,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在游戏中孩子会释放自己的情绪,也恢复了自信,找回了安全感,与父母的联结也能重新建立起来,所以主动联结是为人父母的重要任务。

  读懂了游戏力后,才知孩子表面的对抗与不端言行,其实他内心深处,是渴望更多的关怀和抚慰,如作者中文中举例:

  他妹妹黛安去曾经一个学生的家里,这个小朋友和黛安关系非常亲近,只是现在小朋友从幼儿园毕业了。当黛安去看她时,小朋友妈妈就告诉她黛安来了,但小朋友还是专心画画,还淘气的问:“谁是黛安呀?”一阵嬉戏谈笑之后,两人很好地重建了联结。那个淘气的问题,包含了小朋友如此多的含义:我想念你,但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再回来,我不知道该不该亲近你,因为我又会想念你,所以我要捉弄你。

  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平时孩子内心渴望我们的关注,可我们放下一切同他玩时,他却拒我们与门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是由于之前的孤独感而生我们的气,当我们关注时,他就把内心的感受呈现给我们看。这时的我们要耐心,坚持陪在孩子周围,用温和的力量推动联结。

  有时温和的推力不起作用时,我们需要进一步的介入游戏,可能会导致孩子哭泣、尖叫、或拳打脚踢来释放痛苦情绪,这样的释放父母不要着急哄逗,而是让其发泄,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我们只需静静的拥抱他或陪着他,等他扫清了障碍,也会与父母重建了联结,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信!

  联结是个抽象的词,执行时主要是与孩子的拥抱,而且是紧紧的抱住,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要挣脱,建议家长试着多抱他一会儿。

  当然也要以实际情况而定,沟通、对视、拥抱、游戏都是联结的重要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法则用到亲子教育中,也是受益匪浅,养儿育女中,不再是你授业解惑,而是如《阿凡达》中男女主角,在最美的意境中说:“Iseeyou!”

  我懂你是至高至真的理念,对父母、对爱人、对孩子,皆是如此!

《游戏力》读后感 篇四

  昨天因为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虽然我们照常上课,但请假的孩子也挺多的(以后节假日还是放假比较好),读书会也很少人参加,大家很快就分享完了,我也和他们一起分享了一个绘本故事,快下课了还有家长没来接,我在想再讲个什么故事呢?这时,孩子们自发的想到了玩游戏,就一个“老狼老狼几点钟”,他们也玩得很开心!我想起了《游戏力》一书里写的,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的游戏,他们只是需要玩得更多而已。只要孩子能在一个安全有趣的地方玩个痛快,那么不少所谓的行为问题就可以立刻得到解决。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们全家去参观一个历史古迹,正要离开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几个家庭就被困在一个小谷仓内。别家的几个孩子开始无聊,动手要把墙上的泥灰刮下来。他们的父母怒气冲冲地吼叫着威胁他们。这些孩子没有电视和玩具来娱乐,只能不停地抱怨和找麻烦,而他们的父母也只知道用大吼、威胁和惩罚来应付。而作者的朋友建议他自己的孩子们开始玩猜动物的游戏,并邀请其他孩子加入。很快每个人就都玩得开心起来,他们需要的只是游戏而已。我要补充的是爱画画的孩子也会把画画当成一种游戏,他们通常不会太无聊。绘画通常是与自己内心的联结,自我情感的表达,有抒发和排解才不会压抑,不会造成心理不健康,所以绘画其实有疗愈的作用,所以才有艺术治疗的课程。

  孩子画完这幅画,情绪也好些了。

  说到联结,《游戏力》一书很清楚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多数“行为问题”的根源,实际上都只是联结的断裂。联结感良好的孩子更愿意与他人合作,更能为他人着想。惩罚只会加深亲子之间的断裂,体罚会使孩子更具攻击性,更具有反社会的倾向,长大后更可能蹲监狱,或者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另一类惩罚的杀伤力堪比体罚,包括:羞辱、斥责、挖苦、威胁,这些手段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比肉体上的伤口更难愈合。看到这,我想起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里提到的“棍棒之下出逆子”,3个杀人恶魔的父亲都是采用了可怕的打骂教育,导致了与孩子之间没有充分的爱的联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有某些社会案件起因就是不堪羞辱,所以沟通和联结的方式很重要。我们都要好好学习一下游戏力,让世界多一些笑声,少一些愤怒。

  游戏是建立联结的好方式,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上一次与孩子拥抱是在什么时候?上一次和他一起的游戏时光是什么时候?当你注视他的眼睛时,有没有觉得漠然无物?他们的装情感的杯子是不是空了?怎么才能蓄满?你自己的杯子怎么样?(书中第15章为我们自己充电中提到建设游戏力互助社团,成人的游戏小组,是个不错的主意)重建联结的方式有很多:一个拥抱,静静的一起坐一会,一起画一幅画,做个手工,玩一会打闹游戏,到户外跑跑跳跳,吃一块点心,一次聊天等等。

  孩子折了一只小鸟送给妈妈,妈妈记录下了孩子的表达:

  昕宇妈妈把日记画当成了特别棒的母子联结,孩子画,她写,一起完成,充满乐趣。

  昕宇的日记画。

  孩子的画面和妈妈的文字共同记录了美好生活,若干年后拿出来看会是满满的幸福回忆

  书的译后记很有意思,我也引用一下。所有的父母故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结尾:让孩子走。到了那时,假如有人问我们:“当初遇到麻烦时,你和孩子曾经怎样?”对此,我们希望选择哪个答案:

  A、我们会激烈争执

  B、我们会经常冷战

  还是……

  C、我们曾一起游戏

《游戏力》读后感 篇五

  《游戏力》分为上下两本,利用碎片时间读完一共用了三周。相对来讲,第一本重方法,第二本更侧重心理学理论的解读。科恩博士在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应该受到了不少质疑,于是他在第二本书中将游戏方法和背后的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半年前,我曾试图越过《游戏力1》一次性读完《游戏力2》,读到一半便放弃了,因为我总是分不清到底谁才是“第二只小鸡”。时至今日才明白,父母就是孩子身边一直存在的“第二只小鸡”,父母镇定,作为“忧天小鸡”的孩子才能打败过度焦虑的侵扰。这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它们无处不在,打哈欠会传染,愤怒会传染,焦虑会传染,但是,不要忘了,淡定也会传染,它会带给孩子安全感。

  完全接纳孩子在游戏中的情绪,不论输赢,甚至游戏规则也让孩子制定,让孩子的情绪在游戏中得到全部的释放,这让某些“严肃”的父母完全接受不了。记得半年前,儿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的非常迅速、强烈。每次和我在街上走路,总和我比赛快慢;每次在床上玩力量游戏,必须是他赢。我和他爸爸感到一种隐隐的危机感,这孩子承受不了挫折,我们必须让他意识到挫折无处不在,世界并非围着他一个人转(回想起来,是我俩过度焦虑了)。所以当他兴致勃勃的和他爹赛跑时,他拼劲全力还是没有赢,哭的在坐在地上不愿起来;他在床上和我比谁的手脚力气大时,使上全身的力气,瞪着眼睛、全身颤抖、青筋暴露,还是我赢了。那一瞬间,我被他孤注一掷的勇气吓了一跳,我是不是太残忍,有些后悔不应该和一个孩子较劲。是的,母亲的直觉总是那么神奇,孩子的情绪崩溃了,大哭着说:妈妈总是不让我赢,妈妈总是不让我赢……他愤怒、无助的情绪持续了一个小时。孩子和大人比赛体力,大人赢乃天经地义,你个熊孩子为啥理解不了?我苦口婆心的跟他讲道理,希望他能明白这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他渴望自己和父母一样强大,崇拜我们却始终想挑战我们,这也是个事实,而且总有一天他会超越我们。

  当然,从此之后我们改变了游戏策略,他渐渐的习惯了竞争这东西有输有赢,但是那两次撕心裂肺的哭泣像鞭子一样在我心里狠狠的烙下了痕迹。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仅仅是游戏而已,不是绝对的竞争,但我们不知不觉的把游戏变成了对抗,却忘记对手只是一个四岁的孩子。

  《游戏力》中,科恩博士将“不能把游戏变成实质上的对抗”这条原则贯穿整本书,这条原则的目的是保持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联结,而非对立。联结带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敢于将积压的情绪在游戏中释放出来,真实生活中和兄妹的争吵、父母的严厉、学习中的压力以及社交的失败,都可以在游戏中再现。在游戏中,孩子扮演强势角色,父母通过滑稽夸张的表演扮演愚蠢的怪兽、软弱的敌人、严厉的老师,孩子的自信心在游戏中爆发。那么,问题来了,这会带给孩子自大、狂妄和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吗?NO。

  让我们梳理一下游戏中的情感过程: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游戏规则,父母投入的表演带给孩子的是接纳和满足,即安全感,这是双方感情的联结;孩子通过游戏释放现实生活中的挫败经历带给他的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游戏中胜利带来的力量让他有勇气不断回想起当时痛苦的感受,但和现实不同的是,在游戏中他有机会反击,反击的武器就是胜利带来的勇气。

  人们在潜意识中,对痛哭的回忆是屏蔽的,但情绪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当他敲打我们身体的大门时,逃避不是办法。如果过多的负面情绪被拒之门外后积累在门口,时间久了,这些情绪垃圾像石头一样紧紧的堵住我们的情绪出口,好的情绪不知如何表达,坏的情绪仍旧源源不断的被送过来。怎么办?感知它,接纳它。情绪的通道应该是流动的,接收到负面情绪的信件时,研究研究,信是何处寄来、什么时候寄的、寄信人是谁、内容是什么。感知情绪的过程,也是“系统脱敏”的过程,将事件和情绪重新还原,掰扯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但是,感知情绪这件事情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坦然接受。因为这时候理智脑在起控制作用,对感性的人来讲,这似乎有些“费脑子”,对敏感、焦虑的人更难尝试。没关系,多数人的理智脑在25岁时才会发育成熟,更不要说孩子。所以,某些让我们抓狂、崩溃的行为并非孩子故意而为,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脑袋没发育好,这是生理规律。比如当孩子困乏时爱发脾气,此时他的理智脑基本上不起任何作用。看到这,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理智脑离发育成熟也差那么一点火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孩子焦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的任意宣泄,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负面情绪的发泄父母可以接纳,但接纳后要引导,如何引导才是父母最重要的工作。

  回到游戏中来,在父母包容的前提下,孩子有了强大的安全感在游戏过程中释放情绪、感知情绪,通过游戏得到的自信有力量去面对以后的挑战,这就是游戏对孩子的完整治愈过程。而父母得到了什么,是爱的联结,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是家庭的默契,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至于到底有哪些类型的游戏,买本《游戏力》的书看看吧,体会一下久违的纸质书香,说不定能让你的理智脑再次发育一下呢。

《游戏力》读后感 篇六

  这本书我买回来放到书架上已经有很长时间了,长到我忘记入它的原因了,而且我已经好有没有看育儿方面的书了。最近翻看的缘由是,大壮语言的丰富、性格的变化让我措手不及,情绪频频失控,这让有很大的挫败感,我想要去寻找原因。

  这本书一旦拿起,就没有放下,读过的句子用黑色的铅笔圈圈点点的做了很多记号,似乎回到了初读《无条件养育》、《父母效能手册》的心潮彭拜,句句入我心。书里面讲述的理论知识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与游戏方法简单可行具有借鉴意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现在来说说,我印象最深的俩个词语“爱之杯”与“联结”。

  “爱之杯”,每一个孩子或者每一个人有有一个杯子,这个杯子被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的人蓄了爱,我们把它成为“爱之杯”。有些孩子一直被尊重、理解、爱护,他的“爱之杯”就是满的,他理解的世界也是善良温暖的;有些孩子呢,可能因为某次呵斥杯子里的“爱”洒到外面一些,可又会因为父母的一次畅快的游戏,把杯子里的爱注满了;可有些孩子呢,他的杯子是空的,刚开始他可能还想通过调皮捣蛋、暴力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加满他的“爱之杯”。可是一次次的失望,他再也不愿相信任何人会向他的“爱之杯”注入爱,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我们可能做不到让孩子的“爱之杯”一直满满当当,但当杯中之爱洒了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及时续杯。

  “联结”,我理解为高质量的陪伴。和孩子在一起,不仅仅指的是时间空间,而是你俩有没有互动,联结,不需要太多,一场全身心的投入游戏即可。当孩子向我们发出邀请的时候,就是他想要和我们联结的时候,迅速做出回应“我愿意进入你的世界”。有的人家长说,“孩子大了,回来房门一关,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大概是孩子之前一次次的尝试联结,大人没有回应,孩子退回了自己的塔楼,安全而又孤独。

  书上说,当孩子生气的时候,不能让他一个人呆在房间,这样他会感到孤独不容易释放情绪,要努力和他联结。这和我之前读到的育儿观点不太一致,想试一下,机会很快就来了。大壮从幼儿园回家因为一点小事暴跳如雷,回到房间,“碰”的一声,房门锁住了。我脑海中闪现“联结”俩个字,于是,从门缝塞进去一张画,画上一个怒发冲冠的小男孩,说“大壮,妈妈给你写了一封信”。门隔了一会儿打开了,我抱了抱他,出乎意料的他没有推开我。我说“妈妈不知道你生气的原因,但妈妈想一直抱着你……”他“哇”的大哭起来,哽咽得说出原因,那是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原因,却在困扰着他。很快,他平静的去玩了。

  有些家长总忍受不了孩子发脾气,连我也要抓狂,“为什么成长环境这么宽松了,陪伴这么多了,还是要不停的暴怒”。这本书给了很好的答案,儿童在家庭还是其他环境,会受挫出现焦虑,有的当场发泄出来,有的隐忍会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因为一件小事发泄出来。所以,有时候一个孩子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小事,哭闹不止,大人百思不得其解,认为是“无理取闹”。处理儿童的情绪问题,就是释放情绪,平静的陪伴着他彻底的发一痛脾气吧。

  最后提一下,这本书提供的游戏方法也很不错,我们一起玩过“脱袜子游戏”,大壮快笑疯了。看着他那笑眯眯的眼睛,听着那停不下来的笑声,感觉他的“爱之杯”有了蓄“水”的声音。

相关文章

《腰门》的读后感【通用3篇】

有这么一本书,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有这么一本书,指明了我目标的彼岸;有这么一本书,燃起了我心中的斗志!这就是《腰门》,读了它,我想到了很多。《腰门》一书中的主人公——水,一个活泼可爱童稚无瑕的小男孩。...
读后感2016-06-08
《腰门》的读后感【通用3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6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1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的思绪如同天上的一只只风筝高低起伏。宛若在梦中,我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对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想起了那只蓝色的风筝,想起了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扎拉少...
读后感2014-02-05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6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精简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优秀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家庭教育...
读后感2011-02-09
《家庭教育》读后感【精简6篇】

记春去夏来之景有感【通用3篇】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一、春来漫天飞扬的柳絮,带来了春——一个生机盎然、欢乐和愉快、又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满存着的,是生的喜悦;摆托了的,是冬的严寒。像鸟眷恋苍...
读后感2018-01-03
记春去夏来之景有感【通用3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优秀【优选6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优秀范文1这个假期很是充实,春节的到来,让全家都洋溢在团圆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为饭桌上的一道佳肴。男朋友的单位这个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书,名叫《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觉...
读后感2015-09-01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优秀【优选6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优秀3篇)

《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
读后感2015-01-08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