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精简6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一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未来的主人。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并且在阅读后能够有所感悟和思考。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并不愿意读书,更别提有什么读后感了。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孩子愿意阅读,并且能够产生读后感呢?
首先,家长们要树立起阅读的典范。孩子是模仿的天才,他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如果家长自己不爱读书,那么孩子也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家长们应该主动地去阅读,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是儿童读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还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小型的阅读角落,放上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让孩子能够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书来阅读。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书店,让他们亲自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再次,家长应该注重阅读的引导和交流。在孩子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交流,询问孩子对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有什么看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孩子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内容,从而引导他们产生读后感。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定时读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奖励和鼓励。当孩子读完一本书并且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时,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奖励,比如表扬、小礼物等,这样能够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有趣且有收获的事情。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读后感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关注。家长们要树立起阅读的典范,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注重阅读的引导和交流,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愿意阅读,并且能够产生读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门!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和习惯。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而,很多家长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读完一本书后并没有什么读后感,这让家长很困惑。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呢?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不同的书籍能够给孩子不同的感受和启发,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名著经典等。这样,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化内涵,从而容易产生出自己的读后感。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思维。阅读思维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对书籍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家长可以在孩子阅读之前告诉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去寻找答案。比如,可以问孩子什么是故事的主题,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故事中有没有什么寓意等。这样,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更加关注细节,思考问题,从而产生读后感。
再次,家长要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在孩子读完一本书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感受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评价,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是有价值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对书籍的看法和读后感,与孩子进行互动和互相启发。
最后,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欢被要求说出自己的读后感,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保留在心里。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尊重,不要强行要求他们说出读后感。相反,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和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是否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只有在孩子感到自由和舒适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引导他们产生读后感。
总之,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读后感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引导。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进行深入的交流,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只有在家长的关注和引导下,孩子才能够真正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为他们打开智慧和未来的大门!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三
能做到不惩罚孩子,对于我来讲是最难的部分。有时候,道理上很明白似的,比如,惩罚孩子,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从他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还有,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等等。可是,到实际操作中,发现自己还是经常会
被孩子的实际行为所套路,引发自己心理、情绪上的暴躁,尤其孩子屡教不改之时,总是自己忍无可忍之时。
比如,暑假期间,好几次,说好了学习的时间,大宝非得上床上装睡觉去,大白天的明显就是逃避,不想干。当各种沟通技巧用完了之后,还是做不通工作,我就压不住火气,说:数到3,不行动就上戒尺。只有这个时候,才慢吞吞的从床上挪下来,真的是让人无奈的抓狂,心里知道这是最低级的方式,但貌似自己水平有限,又使不出其他有效的方式。
如何对孩子说“不”,确实是个有技巧的问题。读书的过程,我一直在反思,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并且是越长大越不听。总结我们家的情况是:家长对孩子说了太多的“不行”。孩子喜欢吃甜,要这个,要那个,我们每次都是“不行,太甜了,对你身体不好”;孩子在同学家吃饭,我们每次都是“不能跟人家要这个,要那个”;孩子放了学要先玩,再写作业,每次都是“不行,先把作业写完”;孩子不想弹钢琴,每次都是“不行,花了钱,必须坚持”。总之,他们想干的貌似都不是我们愿意的,我们想让他们干的貌似都不是他们愿意的。所以,如何表达能让双方达成共同目标显得尤其重要。我现在就练习着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她的需求,然后表达客观情况或者自己的感受,然后尽量在可接纳的范围内达成她的需求。回应的语言中避免出现“不行”两个字。比如,孩子说“爸爸,我想玩游戏”。我会说“可以啊,做完这张卷子之后就可以”。“爸爸,我想看电视”“可以啊,你打算看20分钟还是半小时?”
我发现我开始有了一种思维模式,就是当有矛盾点出现,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目标,用最可能多的方法做到求同存异。毕竟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一个接纳的问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四
这本书名气很大,一直有耳闻,这几天才触碰。书是昨天看完的,耗时两个半天。总结确实今天才动笔。
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从案例分析到解决方案,实施结果反馈,图文并茂。亲自带过孩子,或是为孩子的某些行为焦虑无助,试图与孩子形成良性沟通的家长值得一看。
所有的案例都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真实表现,非常贴近日常生活。虽说作者是美国人,文化差异也多少在教育上有所反映,但是掌握本质的理念,再加以灵活运用,相信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对全书做了提纯和归纳,用以自我勉励和提醒。
一、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用“嗯”“哦”“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这一条是不是感觉和哄女友的状态相似?她们要什么也许并不是真正要那个东西,只要你愿意有那样的态度和她一起天马行空就好。
试图这样做时要记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动手打人。
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大声吼叫,撕纸,扔枕头,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乱写乱画都可以。
二、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家长常用的措施不外乎这些: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和挖苦,预言。这些方法既失控又效果甚微。
本书提供了五个技巧:
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比如,孩子忘记关水龙头,你只需要描述这一句“宝宝,我看见水要漫出来喽”
明示正确行为的提示。比如,果皮放在桌上,你可以说“宝宝,垃圾应该丢到垃圾桶”。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
写便条。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表达更有效。
切记,真实的情感表达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行为所致的后果很糟糕,需要严厉的表达时就不能隐藏自己的气氛假装没事。因为虚假的情感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五
这本书买了一年半,一直沉沉的睡在我的办公桌下,这次重新拿出来感觉豁然开朗,都是我现在每天正在面临的挑战和烦恼,里面大量的例子,就是我每天和孩子或者家人的对话,而且特别让我舒服的一点是,书中还随时体谅读者的感受,做不到怎么办、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人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有压力。
第一章,“帮你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主要讲的是共情,共情句式在学习正面管教时学过“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不过做起来真是不容易,很多时候套不进去,所以慢慢的我就不用了,后来慢慢体会,发现共情其实更重要的是感觉,而非语言,你get到对方的感受了,自然就达到共情了,对方自然能体会到,就像书中说的“比语言技巧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体会到要点后,我发现自己跟孩子很容易产生共情,我能体谅他的感受,他能体会到我理解他,所以我说的话他总能听进去。但对于朋友或者老公,我就很难达到共情,总是不自觉的给建议和讲大道理,甚至有时候觉得对方毫无道理,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很讨厌我自己,总是讲大道理,一不小心就上纲上线的把自己从书里看的东西搬出来,讲得自己都烦了。通过这一章让我知道了,如果没办法共情、说出对方感受,那就全神贯注的听,或者就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然后试着去感受对方,聆听…这是我接下来要改进和修炼的。
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中的“提示”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是我最常用的,对孩子,我不喜欢啰啰嗦嗦、絮絮叨叨,因为小时候的一个亲戚就是个唠叨的妈妈,我看到他的孩子从小对他说的话就当耳边风,所以我有孩子以后就尽量避免唠叨。
“描述事实”和“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用的不好,因为总感觉掌握不好,就容易变成指责对方,这个还需要继续修炼。
今天看到孩子把床上弄了一堆纸屑,本想说他,可是话到嘴边忍住了,变成:我看到床上有很多纸屑…结果儿子居然乖乖的把纸屑收拾到了垃圾桶…
周末午睡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每次他都不睡折腾很长时间,我哄他哄得很困,又被他折腾的睡不着,最后我发火,他才委屈的乖乖趴下睡着,而我已经没有困意。今天我只是告诉他,我很困要睡觉了请不要打扰我,然后我就趴下睡了,他把门关上去外面玩了会,又进来床上玩了会,最后趴到我旁边,我搂过他,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这时候我也睡醒了,起来写作业。
“写便签”还没用过,打算用在不解风情的老公身上,提醒他我容易炸毛的事情,比如“我抱怨时,请静静的听就好,不需要建议!”
发现这些方法,我用在孩子身上都比较容易,用在其他人身上就难了点,特别是老公,很难控制住自己,需要不断修炼,刻意练习。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后感 篇六
非常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收获非常大!缘于之前上了任亚老师的《新时代父母》,所以对这本书特别容易理解,也让我有一个更好的吸收!此书讲的都是一些非常落地的方法,可以使已经做父母还是以后要做父母的更好的学习和使用,建议一定要看,不要在还没有学习怎么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都长大了,后悔莫及!
此书就围绕着怎么说和怎么听两个话题来讲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有一颗同理心,'全神贯注的倾听,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说出他们的感受,用幻想他们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特别有个故事讲到用这些技巧救了孩子的命,看看同理心有多重要!我们原来一直都是以说教的方式,有时候在不经意间说的话都被孩子学到了,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在同理心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那个度!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描述问题,提示而不是指责,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感受!注意语言的能量,负面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杀伤力,绝对的尊重孩子!我们要树立一个榜样,相互尊重的平台上与人沟通,无论在哪个时期都是受用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找到一些代替惩罚的方法!惩罚是一种非常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常常会让孩子的行为超着与我们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父母使用惩罚,是因为没有人交给他们更好的管教方法!
鼓励孩子自立,帮助孩子看到自己是个独立的,有责任感的,有能力的人我们倾听他们的感受,分享我们的感受,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尊重孩子的努力,不问太多问题,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学会赞赏孩子,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孩子的自尊心很重,我们作为家长的通过自身的学习帮助孩子把自己看成一个有价值的人,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机会自己做选择,或者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是在加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赞赏孩子的方法,描述所看见的,描述感受,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去责骂,而是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为!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非常实用的“万能”短语就是:“等他准备好”!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以身作则,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书中最后写到的不说"但是"感触很深,把但是改为"问题是",去掉但是改为“尽管你知道”!还有学习不可以埋怨别人,要什么可以直接说!
书中最后的一个故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朋友弄伤之后,他们因为非常害怕受到惩罚,忘记把他送到医院,结果这孩子死了!因为害怕惩罚所带来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啊!
我们作为父母,必须要通过学习一些技巧和方法,做到智慧的培养,教育一个心智健康,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孩子,关注下一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