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精选3篇)

左右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篇一

《左右》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影片通过两个主要角色的对比,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让我深思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电影中的左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他们的性格、经历和命运都截然相反。左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小人物,他努力工作、遵守规则,但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被社会漠视和忽略。右是一个狡诈狠毒的大人物,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财富,成功地掌控了整个社会。两个人物的对比,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和弱肉强食的残酷。

电影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左和右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右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左却只能坐在地上。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的差距,让我感受到了社会阶级的存在和不平等。在这个场景中,我看到了社会中的强势和弱势的对立,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

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为了生存和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良知。但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不被社会的贪婪和冷漠所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通过观看《左右》,我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影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固执和勇气,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左右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篇二

《左右》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通过左右两个主要角色的对比,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让我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平。

影片中的左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小人物,他努力工作、遵守规则,但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被社会漠视和忽略。右则是一个狡诈狠毒的大人物,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财富,成功地掌控了整个社会。左和右的对比,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和弱肉强食的残酷。

电影中的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是左和右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右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左却只能坐在地上。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的差距,让我感受到了社会阶级的存在和不平等。在这个场景中,我看到了社会中的强势和弱势的对立,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为了生存和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良知。但是,我们不能被社会的贪婪和冷漠所影响,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正义和善良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通过观看《左右》,我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影片。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固执和勇气,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左右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 篇三

左右的故事的原型,直接取自报纸报道的当前发生的真实而又离奇的历史事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左右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左右观后感1

以前看过报道,《左右》有两个故事原型,基本情况都差不多,夫妇离异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孩子有白血病,又找不到合适的骨髓源,于是女方就希望跟前夫再生一个,用新生儿的脐带血,为病儿配血。虽然成功率也不高,但始终就有25%的希望。每天晚上的《新闻60分》也在报道着一件类似的事情,不过没有影片中那么戏剧性,是亲生的父母又生了一个孩子来挽救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对于我来说,相似的题材并不陌生。前几年,我就读过毕淑敏的《血玲珑》,给我留下深深的震撼。这本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和《左右》并不完全相同,但事件是相似的。《血玲珑》里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冲突也更加激烈和鲜明。在小说中,女孩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当那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可能就得立刻履行救人的职责了。然而,一个新生儿的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并不完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机制也不完善。所以,在小说中,那个老的医学教授提出这个“血玲珑”方案时就已经说明了,让那个母亲把这个小生命当作“药”来看待,基本上告诉大家,做完移植,这个孩子也就生命终结了。但是,怀胎十月的相处,哪一个女人、母亲能不对自己的孩子付出爱河关怀,所以渐渐的,母亲的想法也陷入矛盾。在要不要给这个孩子取名字的问题上,这个矛盾刻画得极其深刻!

其实,脐带血保留干细胞的提出并不太长,至少,在《血玲珑》出版前后5年内是没有提出的,所以在《血玲珑》的故事中,是要生一个和生病的孩子的基因配对基本相似的孩子,并且是取孩子的骨髓移植。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临床上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是越来越多了,以往在人体上直接抽骨髓的技术也渐渐的淘汰了,而且现在为了身患血液疾病的孩子,父母再生一个,取后者的脐带血救第一个孩子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已经发生很多很多了。

世界上最深最纯的感情,就是母子之间的感情。为了自己的孩子,母亲可以抛弃一切。随着情节的展开,越来越喜欢这种率性纯真:这种纯真是一种天然的母性的纯真。故事的发展很荒唐却又很现实,因为我相信的确有这样的妈妈存在,为了儿女而豁出去的疯狂的妈妈。母亲,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依然是母亲。为了孩子,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可能;可以放弃一切,也可以接受一切,她可以不管不顾,连尊严都可以不要。

妻子的让步,丈夫的宽容,彰显了人性美好的一面。

后母董帆,她应该是四个中年人中最年轻的一个,她有着很自我的权利意识,她反对丈夫去与前妻生孩子,这是一种很恰当很有现实感的表达。但当她看到了丈夫的孩子后,她被孩子深深打动了。

最敬佩“老谢”,外表老实忠厚甚至有点懦弱,其实他最宽容,最有爱心,最男人,真的是。片中笑容是老谢的面具,我们看不清他的心里感受,琢磨不透他的心理活动,他总是用笑容来掩盖了一切。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买烟。很多时候老谢面对老婆的前夫,面对一些他一下子无法接受的事实的时候他的烟总是刚好抽完,影片中有好几次老谢到楼下小卖铺买烟的画面。这时候的老谢脸上没有了笑容,只是一个寂寞的抽烟的中年男人。最终,他宽容的接受了一切。

能迈出这一步的父母是大爱,背后的支持者是大善。因为在所有的法制与伦理之上,有一条是造物主制定的天则:在面临伤害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都有保护孩子的义务,哪怕付出生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每天都有物种灭绝,而人类却生生不息几万年的原因。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拍摄虽然简简单单,但故事及演员的演出,令我十分回味,特别是从镜头下,看到女主角的抉择与牺牲。

也看到,人生的无奈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主题。

扪心自问,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有几个人做到像片中任务那样大爱大善呢?

左右观后感2

常看电视纪实或者新闻栏目的人应该对这种故事不陌生:一个孩子换了白血病,化疗不见什么成效,等待配型的几率小到几乎与等死没区别,所以医生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生一个孩子,用患儿的弟弟或者妹妹的脐带血来救患儿。

这是《左右》的开始,不过与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故事不同,《左右》中患儿的父母已经离异,并且各自有重新组成了家庭。于是为了救白血病患儿再生一个孩子,在患儿的亲生父母身上就变得不那么顺理成章,而成了左右为难。

不救,这个一个活泼的生命,尤其这个生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救,那么又如何面对各自的家庭?而对于即将到来的生命又意味着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救与不救都有太多的个人选择和理由,不能简单的用对或者错来判断。

王小帅在给自己摆出上面这道难题后,给了主人公一个决绝的选择:救女儿一命比其他任何都重要。比自己的家庭重要,比前夫的家庭重要,比传统伦理道德重要,也比未出生的孩子重要。

如果说这是一个现实中个人做出的选择,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影片主人公从左右为难变成一根筋后,造成了影片迅速向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三次人工授精失败后,患儿父母两人决定要用原始方式代替科技。

理性的说,两个人人工授精这种高概率事件都失败了,那么传统方法成功率有多高?如果不成功是不是两个人要一直维系着这种性关系?假设成功,那么未来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是否公平?

如果要继续这个故事,那么主人公就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逃避只能让人感觉救人变成了虎皮,影片的兴趣点转移到了尴尬的性行为上面,尤其是这种行为对双方家庭的冲击。当他们的另一半终于为了孩子再次接受他们的行为后,人性光辉闪烁,影片又艺术的嘎然而止了。

不过现实生活不会像电影一样,讲个半截子故事想拉倒就拉倒,人生也不是只有120分钟,只闪耀最后一分钟就可以了。生活更多的是责任,是负担,是家长里短的付出。做出决绝的选择可以一分钟,但是后果可能是一辈子;同样家里人的豁达能否让人性的光辉能照耀下去呢?他接纳主人公行为的那一分钟人性闪耀要靠他后半辈子的实际行动才能照亮,不然他和骗子有什么区别?

因此,人性不是靠表态表出来的,而是要靠行动来证明的。这个故事有一个左右为难的开始,却没有他们做出自己选择后的担当。敢选择没担当,这样的人物除了一贯电影学院式的拧巴,那种对着空气发狠的劲头儿,其他的剩不下什么。

左右观后感3

一直都很佩服王小帅、贾樟柯这些非主流电影导演,他们可贵的平民情怀,对草根阶层的人文关怀,在这个连张艺谋和陈凯歌都转向商业娱乐的电影语境下,真的是难能宝贵。我有时觉得,中国内地现在拍的最好、最真实和最有思想的电影,正是这些以《浮生》、《三峡好人》、《小五》、《孔雀》、《青红》、《左右》、《耳朵大有福》等为代表的,关注当下历史进程中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和小人物的片子。在浮躁的影视界和同样浮躁的社会,尤其是贫富分化差如天壤之别的中国现代,这些人的默默坚持,总是给人一种激励和希望,让人在肤浅的乐观主义和虚假的主流话语下,看到某种痛心疾首的真相。

《左右》这样一部电影,对有着几千年稳固的传统道德伦理的国民心理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的冲击与颠覆。剧中的人物,老谢、枚竹、肖路与董帆都有着各自的承担与二难的选择。但是在一种超越于家庭伦理关系的爱的感动之下,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这种博大之爱。中国人的道德,一向是秩序稳固的帮凶,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道德,是杀人不眨眼的伦理规范。但是王小帅电影里的这些小人物,在经过一番精神的挣扎之后,最终把这种权力和利己的道德抛弃一边。这种伟大和勇敢,在中国这个文化语境下,不但特别显眼,也特别富有意义。试想一下,你愿意让自己的老婆再和前夫生个孩子吗,只为用他(她)的血来救治患上绝症的、依然是你养着的你老婆前夫的孩子。并且,你知道,如果自己老婆再和前夫生个孩子,那就意味着她再也不能生育,你永远都不可能再有属于自己骨肉和血缘的孩子。天下有几个男人会像老谢这样做呢?所以,每次面临选择关头的时候,老谢都会说,没烟了,我下去买包烟。多么朴实、多么心痛!

应该说,这是一部很纯净的电影。单纯的有些一厢情愿,有些理想主义,有些太不真实。在向来注重宗族血缘纯洁的家本位国家,在注重家庭道德系统良性运转的政治性中国,他们的选择摒弃了各种各样的“左”的和“右”的计较与考量,让选择的二难焦虑超越利益与规范之上,让人性的澄澈与伟大战胜了个人的一己之爱,从而倾向于超越的爱。即便这很虚假,但同样具有某种反讽性的意义。因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来说,缺少的正是这种透明的、真正以人为本的人道之爱。它的性质和启示,与《拯救大兵瑞恩》中所表达的主题一样。人性的华彩与光芒,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洋溢着感人的活力。只有在规训之外,才会发现反抗规训的爱,对规训进行嘲讽和挖苦的爱。

影片的细节表现虽然天衣无缝,但是偶然性太强,未免牵强附会,比如老谢得知枚竹和前夫做爱这事,还有董帆因飞机故障转变态度这事。

对我来说,电影的另一处意义在于:在某种向度,它是一个象征和反讽的文本,有着影射现实与历史的隐晦表征。想一想名字就叫《左右》,联系中国暴力与政

治历史,就不难明白。但是,片子最终没有倒向“左”,也没有对“右”投怀送抱,而是通过超越对其进行了反叛与抛弃(这种超越摈弃了传统的、正统的和权力话语主宰并奖惩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与任何思想立场,只让心灵的本能之爱去说话)。这就是一种声音,影像所曲折暗示的反官方的民间立场,也可以说是民间对官方“以人为本”的一种重新阐释与重构。影片讲述的荒唐的故事本身,就是对官方“以人为本”之无能的反讽与抗议。如果这部电影朝着迎合官方的视角行进,它应该是这样的:禾禾的病情被主流媒体曝光,于是社会各界,包括官方代表都积极验血,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和精神说教力来进行拯救,最终在不破坏秩序与道德的前提下皆大欢喜。无疑,这样的故事恰好是官方可以树立为国民教育榜样的范本。但是,王小帅没有让故事朝着这个庸俗的和解与妥协的方向发展(如果这样,即意味着民间的妥协与变质,意味着对官方的认同),而是选择让这些老百姓自个承受与担当。这种立场,很清晰的表明了一种对总体性的不信赖与厌弃。电影至始至终,没有任何官方、传媒的影子,用意即在于此。它冲破铜墙铁壁般的主流政治话语,呼喊出了一个民间知识者对时代、对爱、对道德政治、对下层百姓的超越性理解与人道关怀。这个志气,也正是以贾樟柯为代表的非主流电影导演的共同抉择与倾向。因为有他们的坚持,让我们在醉生梦死般的鸦片影音里,看到了一丝安慰和光明。

同样在隐喻当代现实与政治,和《苹果》相比,《左右》的电影策略是非常高明的。《苹果》被禁,《左右》却极有可能受到官方的褒奖与推广。很明显,这种“左右式”的爱的故事,正是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正是主流话语“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所需要的。但是不管这些分析,让我们深受教益的依然是,这种接近《太极旗飘扬》的无立场之爱(它是一部“南北”选择的电影),正是我们中国人所内在的缺乏的品质。

左右观后感4

“我愿意为你放弃自己,因为我爱你。我爱你,爱得歇斯底里淋漓尽致不顾一切死而后已……”我猜想这是《左右》里玫竹一直想对肖路说的话,或许,当他们还在爱着的时候,她是曾经这么对他表白过的。

问题就是谁能承受得起这份“歇斯底里淋漓尽致不顾一切死而后已”的感情呢?这几乎是被熊熊燃烧着的烈焰围绕着的爱情,有着让人难以招架的凶猛,激发着让人忍不住要逃跑的本能。所以电影一开篇,玫竹和肖路就是离婚的状态——从台词反映的信息推断,大概是肖路先外遇,之后离婚并很快再婚。

屏幕里的玫竹用尽全身的力气屏住即将喷发的情绪,压抑着声音说“否则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他”,看到这里让我忍不住心里一动:爱情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呢?

爱你,爱真实的你

表面看来玫竹深深地爱她的女儿,她甘愿为了给女儿治病而牺牲自己的家庭,甚至愿意去和曾经背叛自己的前夫再生一个孩子,这真的是很伟大的母爱。

但我们却看到那个被她深爱的女儿却宁可让自己的继父抱着也不肯多亲近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她明知道那是自己的继父的前提下——电影多次交代了这一点。有人说孩子都是天生的心理学家,没有什么是他们感受不到的,虽然也许他们无法准确地表达。

疯狂地不顾一切地要救治孩子的玫竹,她到底是在爱自己的孩子,还是在通过这救治的行动来证明她那自毁式的爱情?她是在爱孩子,还是在爱深陷绝望的自己?她是在爱孩子,还是通过对孩子的无尽付出来弥补自己缺失的爱情呢?这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

爱,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还是夫妻情侣间的爱,都应该是爱对方这个真实的人,并且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爱他,给他他想要的,而非给他你想给的,这中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比如天凉了,做母亲的认为孩子要多加衣服,于是就直接拿衣服给孩子穿,可是孩子不肯穿。如果母亲爱的是真实的这个人,就要停下来问问孩子:“你为什么不肯穿?你怎么想的?”,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他不喜欢这个颜色或者不喜欢这个款式,得到了答案以后的母亲自然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孩子有了自主权,感受到了被尊重,自然也就感受到了母亲发自内心的爱。

但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都是在得知孩子不肯加衣服之后就很不耐烦,然后不由分说地直接把衣服给套上,而不管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所以这个时候母亲以为自己在爱孩子,可孩子却只是接收到了母亲对自己的不耐烦。

同样的例子也可以引申到夫妻和情侣关系里,都是一个道理。

爱,感性大于理性

玫竹大概是没有爱过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老谢,因为对于她来说,老谢仅仅是个好人。电影里的玫竹偏执而神经质,她任性地沉浸在自己编织的世界里,到了以为一切都该为自己旋转的地步。所以她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向老谢提出不留任何余地的要求,因为她心里明白:老谢爱她,而这让她有提要求的资本。

让玫竹爱的男人是肖路那样的,高大,内敛,幽默,有经济和事业基础。如果要让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从欣赏开始起步总是很容易的。

女人是情绪化的,感受取向的,而涉及到爱情,情绪的推动力总是大过于理性分析。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男人也是一样。比如事实上老谢是多么好的一个男人,他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他接纳妻子的所有,包括接纳她的孩子如同己出,但玫竹却屡屡置他的感受于不顾,而沉浸在自己的想要里,甚至荒唐到要去与自己的前夫生一个孩子的地步。玫竹的理性思维告诉她这是个多么好的男人,所以她有“老谢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的男人”这样的表达,但同时在内心里面,老谢在她的心里没有丝毫地位,她心里只有自己,同时还给自己的孩子留了点位置,而给孩子留位置,是因为那孩子是她和肖路所生。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经验,那就是遇到真正的爱人之前,罗列了一大堆条件和限制,然而当那个人真出现了,虽然大部分都不符合,但还是幸福地恋爱了。这和玫竹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说,在面对感情的时候,我们的感性永远是大过于理性的。所以如果面临感情上的抉择,大多数人最终还是依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也是这个道理吧。

隐忍不是爱情

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老谢真是个好男人,估计会有人感叹: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男人吗?的确,老谢的好,好得几乎超出常人能理解的范围。

事实上老谢不见得真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导演安排了三次他去买烟的场景。个头儿不高的中年男子,低着头从矮小的香烟档里走出来,站在路边深深地吸一口烟。我猜测他那时候一定是内心翻滚得厉害,然而最终却只是无奈地让自己选择隐忍,或许他认为那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避免正面冲突。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选择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但殊不知这样做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深深的危机。因为情绪的驱动力是很强大的,如果不用合适的方式把它纾解出去,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积压,直至有一天实在压不住的时候,在某些时刻迸发难以预料的威力。那时候会带来更大的伤害,并且那个承受我们情绪的人还会很无辜,在过去的很多年他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相处,我们一直都表现得相安无事,可是有一天我们竟然告诉他,他业已形成的习惯其实一直在深深地伤害着我们,这让他情何以堪呢?

隐忍出来的风调雨顺并不是真正的爱情,那个一味退让的人以为忍下自己的需要就是对对方的爱,但事实上忍下自己的需要,并不代表不需要,需要仍然还在的,并且是处于未被满足的状态,总有一天我们会遇到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或者人,那时候就可能会莫名其妙地不知不觉地走入自己种下的埋伏圈,导致生活陷入混乱。

所以在夫妻和情侣之间的相处里,适时的表达自我是有必要的,建立起适合的沟通模式也是有必要的。

爱的真意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爱,是如大海般浩瀚的,我们就像是那躺在海面上荡漾的人儿,迎着和煦的风,随着微波的荡漾,感受生命的起起伏伏。

人在激情高涨的时候送花,淋雨,在大街上高歌,都不能算得上是爱情,因为那是任何一种发情的动物都能做的事情,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山盟海誓,不仅仅是华丽的诗句,更不仅仅是雨天共撑一把伞的浪漫,真正爱情是当激情逝去我们仍然愿意持续不断地付出爱,付出亲密和理解,付出尊重和欣赏,付出承诺和责任。

这里所谈到的亲密,理解,尊重,欣赏,承诺和责任其实是有着超越了字面本身的含义的。但篇幅所限就只是说一下“承诺”吧。

承诺并不单纯是向对方承诺永远与他在一起,承诺,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承诺,意味着一旦我决定与对方在一起,我就对自己有一个承诺,即我承诺自己将一直忠于这段关系,认真地经营,用心地维护,我承诺我要持续不断地为这个关系花园浇水施肥,我承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为这个关系花园付出爱和能量,直到我死去的那一天。

这就是承诺的真意。

在真正的爱里,我们无所保留地敞开自己,展露自己最柔软最易受伤的部分,带着欣赏,带着疼惜,我们接纳对方,也接纳自己,最终达到整合和完善自我,走向宁静与和谐的内在空间。

相关文章

地球的力量观后感(精彩4篇)

地球的力量为BBC介绍地球的历史以及构造的系列片,总共五集;Iain Stewart向我们介绍地球形成的故事。在地球形成的45亿年中,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地球如今的模样。下面是pincai小编分享的地球的...
观后感2015-07-08
地球的力量观后感(精彩4篇)

历史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800字【精彩3篇】

《筑梦中国》讲述的人们的不忘奋斗,积极进取的伟大精神影片,对于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有极大的帮助,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筑梦中国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筑梦中国观后感1历史文献纪...
观后感2017-05-07
历史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800字【精彩3篇】

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观后感600字【实用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观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
观后感2015-09-02
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观后感600字【实用5篇】

破风的观后感(推荐4篇)

《破风》影片讲述了一群单车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面对友情与爱情、名利与牺牲、个人与团队之间抉择时,互相帮助,彼此成长的故事。下面要为大家分享...
观后感2018-08-01
破风的观后感(推荐4篇)

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优选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通用2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后感2013-01-03
电影南京南京的观后感(优选6篇)

《父亲》观后感(经典6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父亲》观后感(精选20篇),欢迎大家分享。  《父亲》观后感 篇1  我们同学们观看了《父亲》这部微...
观后感2013-05-04
《父亲》观后感(经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