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观后感范文五篇(经典3篇)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范文五篇 篇一
《七月与安生》是一部改编自安妮宝贝同名小说的电影,以两个女生的成长故事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现代都市女性的内心困惑和挣扎。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电影展现了两个女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选择和思考方式。七月和安生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生,七月温柔善良,对待感情专一,而安生则独立自主,追求自己的理想。她们在面对成长中的困境和压力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七月选择妥协和退让,而安生则选择逆境而上,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给我启示,人生的选择和决策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困境所左右。
其次,电影通过七月和安生的故事,呈现了现代都市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七月和安生都是现代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在工作、生活和感情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七月在职场上被压迫和欺凌,安生则遭遇感情的背叛和伤害。这些情节真实地反映了现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引起了我对女性权益和平等的关注。作为一个现代女性,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幸福,不被社会的偏见和束缚所限制。
最后,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都十分精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电影运用了大量的音乐和画面的对比,以及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去。这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和力量。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观看电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共鸣。
总之,《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悟。它不仅仅是一个青春成长故事,更是对现代都市女性生活的真实揭示和反思。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范文五篇 篇三
《七月与安生》里,当七月要去浪迹天涯和妈妈告别时,七月妈妈的这段话,触动了多少女孩多少妈妈的心弦。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七月与安生观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1】
前年末,一部名为《七月与安生》的电影迅速走红。不仅如此,它的两个女主角——马思纯、周冬雨都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奖影后。不久之前,这部电影终于免费了,我迫不及待地在家看了一遍。
七月与安生在小时候就相识且迅速相熟。安生虽然名叫“安生”,可人却一点都不安生。她无视规矩,到处胡闹,可她其实害怕被人讨厌、拒绝。她如果认识一个人,就会全心全意地对他好,比如七月。
家明是学校的校草,一个典型的“三好学生”。但他在面对感情时,却束手无策。
七月与安生,似乎是一段孽缘。年少时七月乖巧,在家安心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了一份在银行的工作;安生顽皮,不好好上课,去了一个技校学理发,然后到处流浪。到头来两人却成为了对方,七月任性,怀上了一个孩子,执意要生下来,难产而死。安生安分,在得知七月死亡后处理好了一切,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独自带着七月的孩子生活。
最终,七月成了安生,安生成了七月。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2】
苏家明和七月的恋爱是特别符合现实世界价值观的恋爱。是大多数人都会给予祝福的恋爱。
从苏家明最后回一银行,把钥匙放回七月那儿也能看出,对苏家明而言,他也认为七月是比安生更合适的人。他的理性仍然选择了七月。
但从事情经过看,理性敌不过情感、适合比不过冲动,该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从离别前送胸挂佛,从再见面时的一起同居。这就是人性!
很多事情并不是应该是什么样子就最终一定会是那个样子!
这让我想起,这几天和朋友聊起的理科生与文科生的差别。朋友是文科生,本人理科生。充分意见交换后才真的发现,理科生与文科生的世界真的是有差异的。
理科生的世界,真与假、对与错往往泾渭分明、事情总有确定的样子。人在理科生世界里基本是同质的。而文科生的世界,真与假、对与错没有那么分明、事情也并不确定。这一切都取决于所涉及到的人。人的情感与反映是文科生更关注的,这既包括了对自己情感世界的充分内视和关注,也包括了对他人情绪和感情的关注与响应。
这对我而言,真的是一个巨大的发现。换句话而言,对理科生而言,他用心的方向是把世界搞明白,人怎么想,会怎么反应、会有什么情感根本不重要。而对文科生而言,是把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搞明白,世界搞不搞明白根本不重要。
回到本文来讲,就是应该怎么样做,和实际上人们真的会怎么做。这两者是有极大差别的。
而人性又是复杂的,安生努力去对抗人性,他选择逃离小城,为的是避开苏家明。
而苏家明选择顺从人性,他选择去北京,表面来看,是为了闯荡事业。内心深处是否也有对当前情感生活的不满足?
对苏家明而言,他和七月平淡平凡的'幸福生活,他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七月呢?她是否就一定感受到了幸福?
人性就是这样复杂,人生就是这样的矛盾。好像没有经历过复杂,就难以真正的享受简单。没有经历过波澜,就难于享受平淡。总是失去过才知道珍惜所拥有的。
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或事都应在人性面前选择顺从。总有一些事物,我们要选择坚守。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3】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文学作品,同一部电影,不同人的观后感也千差万别。
电影《七月与安生》里的七月,是颠沛的自由;安生,是安定生活。两种不一样的性格和生存方式却最终走向统一,却也正是因为看透对岸风景,才如此渴望此岸的人生。
《七月与安生》脉络清晰简单,讲述的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子,因为同一个男性而交换人生的故事。交换人生,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我十分敬佩庆山—安妮宝贝把故事情节转折安排的这般恰如其分。感慨结局的出乎意料,却又是意料之中。
七月 开头,观众都喜欢七月这人设。长相漂亮、成绩优异、有礼有节、乖巧懂事,有一个不错的原生家庭,一看就是接受良好教育的“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是家长,也希望自己有一个这样乖巧听话的孩子,而不是天天背逆自己的顽童。父母的本意是少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希望孩儿的路途平坦顺利,甚至有家长不折手段也要扫清孩子前行路上的一切障碍。 七月从来不做出格的事,认认真真学习,考上大学,连大学专业也都是听父母的安排,毕业留在家乡,跟一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生子,哪怕对方不爱自己,只要合适就行。所以,最后勇敢面对苏家明不爱自己,并成功逃离原有生活轨道的七月是真正的勇士。这世间,有多少人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苟且完一生,不敢丝毫偏离原有的生活轨道。
看完电影,不能只是一味感慨安生历经颠簸和磨难,最后终于安定生活这样屌丝逆袭成功,这样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却忘记了安生后来的安定,也七月在成长岁月里物质和精神上双重的扶持和陪伴。
多希望七月最后并没有在27岁死去,虽然前面伏笔已够多。但还是一意孤行希望她能好好活着,就像安生写的故事里的样子,流浪到世界各地,看雪地、看日落、看大海。
安生
我始终认为,安生才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无论如何漂泊,最终还是要安定下来。流浪时,无依无靠的安生,为了成全七月和苏家明,外逃时却亲眼目睹洗剪吹男友的劈腿。为了混口饭吃,一口气干掉一瓶红酒。一种近乎疯狂的人生。 安生的原生家庭,注定了安生在客观上自由无拘束的生存状态,也就造就了那种把安生扔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茁壮成长的性格。 我在安生身上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 总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外面的世界风刀霜雪,哪怕生活不是远方和诗,哪怕生活是马革裹尸、茹毛饮血。 那个凡事总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柔弱者。从不会说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很少对人流着泪说,我也坚持不住了,却只会心里滴着血,还表面若无其事地对朋友说:来我的臂膀里躺着吧,我给你依靠。即是自己一无所有,也白日梦的想着有一天我什么都有了,什么都给你最好的。 经历很多的“漂泊”。我把所有没有的无安全感,总结为“心无处安放的飘零”。也希望有天,能像电影里安生,在也无风
雨也无晴的那一天,能平静得把这些烂大街的昨日悲伤写成跟自己无关似的文字。 当我看到七月误解安生好意的时候,心生泪意。孤独、误解、我都不在意,至少你一直都在,这就很足够了。 也许哪天我“流浪”够了,也安心的生存,在某处安营扎寨、繁殖后代。尾声 电影里的台词:“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七月与安生,就像是一个人矛盾的一体两面,历经岁月的洗涤,装得太久,终是面目全非,最后的最后,还是会和身体里本真的自己握手言和。大众都是羡慕安生的稳定,却忘了七月抛弃一切去追求自由,成全安生和苏家明,才是最勇敢和善良的那个人。 无论是七月还是安生,成长都是孤独的。无论人生路上,来去路过多少匆匆过客,七月只有安生和苏家明,而安生的成长路上只有七月。有多少七月羡慕着安生;又有多少安生羡慕着七月。有多少人过着七月的生活,想变身为无拘无束的安生;又有多少安生,希望成为衣食无忧的七月。有多少人真的将七月的人生过成了安生;又有多少人将安生过成了七月。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4】
上次去电影院看《谍影重重5》,电影开播前看了《七月与安生》的预告片,满屏写着的都是青春疼痛,想象得到的都是如《小时代》中无休止的争吵,因此预告片中渲染情绪的那些旁白也没能让我动心,直到先看了影评。
与青春有关的电影,首推《致青春》,在学校的体育馆,因为放映原因,没有看到结局,至此再没有在电影院看过相似题材的电影,直到《七月与安生》。对于一个珍视每段友情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电影中的那些桥段,但是得到与失去,自私与舍得,那些细腻的感情,感同身受到在电影院的昏暗中泫然泪下。
七月的安稳无忧,安生的漂泊无依,两种极端,她们在生活的两头过着各自的人生,正如电影中所说,七月与安生的相识是被动的,如果没有安生十三岁时的叛逆,她们的人生似乎并不会有交集,然而她们相识了。她们成了闺蜜,七月用自己的家招待安生,安生用租来的小屋子招待七月。苏家明第一次的出现,便是在这间小屋子里,由七月口中说出来。
安生第一次见到苏家明,就萌生了爱情的种子,她去找苏家明的初衷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七月,可是她忘了她也是个惹人怜爱的女孩子,忘了自己也是个会喜欢别人的人,苏家明跟着安生走了很久,所以应该可以说,从第一次见面,苏家明就喜欢上了安生。他们去许愿,七月体力不行,苏家明和安生先爬到了山上,这个桥段,其实我在别处见过。在安生的小说里,七月在那时并没有发现安生和苏家明之间的关系,也并不知道安生为什么会选择离开,直到火车开动时,她看到了安生脖子上的玉坠,苏家明的玉坠。安生说如果你要我留下我就留下,七月却并没有挽留。实际上那天七月爬到了山上,在洞外早已知晓了一切。
安生是为了七月,才选择了离开——我也喜欢苏家明,可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是你啊。我总在想,人总要找到一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安生不爱自己,所以爱七月,所以一次次离别。
她的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将感情寄托在一张张明信片上——问家明好。七月是明白的,安生对苏家明,就算过去那么久,仍然余情未了。
其实七月说的不错,对于平常人来说,安生的人生落魄不安,没有人想要那样的生活,没有人想要做她的朋友,没有人会真正爱她,她在别人眼中,只是一个可怜可悲又不入流的角色,糟蹋着自己,只有七月爱她。可是七月没有办法爱安生超过爱自己。她们第一次离别,七月的伤心并非完全是因为安生离开,而是因为她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
情绪在七月与安生在苏家明租来的屋子里酝酿到最高潮,她们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明明那么要好的两个人……为什么?七月的爱情,安生的自尊……
电影在此之后失去了张力,最后的部分,稍显不足。
七月不喜欢安生把离别搞得太伤感,她最后的离开,便有几分猝不及防了。
其实命运对安生最残忍的,莫过于在最好朋友的死亡通知书上签字——从前再落魄,还有七月,以后,只有她自己。她的生活渐渐变成七月的样子,安安稳稳,无风无浪,而七月,在安生的笔下,选择了浪迹天涯。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5】
我,一个路人,在一个急雨的清晨,观看了《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苍穹落下的冰凉液滴,似天空的泪,沾湿了我的眼。
十三岁那年,安生,她遇见了七月,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七月。她们发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一起洗澡。从陌生到熟悉,十三岁到十五岁,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七月是安生的影子。七月坚信,书上说的只要踩住一个人的影子,那人就永远不会离开的。
七月对安生说,我想和你在一起一辈子。安生说,她觉得一辈子太长了,我只想活到二十七岁。七月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安生,却没有七月那么幸福。这也造就了她们的性格截然不同。
她们很爱彼此。
七月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而安生,进了职业中学。用安生的话来讲,这正合她的意。周末,安生和七月去旅馆住。安生说,七月,疯等我出息了,我给你买套大房子,并且给你最爱的欧式大立柜。安生说哪里有七月哪里就是她的家。
七月有了自己钟意的男孩子。叫,苏家明。七月很是幸福地说。于是,安生便去找到了苏家明,"喂,有个女孩子喜欢你,悠着点儿啊!"殊不知,这时的苏家明其实喜欢上了安生,他跟在安生后面。直到看见安生上了自己喜欢的男孩车上。安生不要苏家明说他们见过。
图书馆里,七月亲了苏家明。她向他表白了。因为安生告诉七月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主动。苏家明答应了。他们在一起了。
周末,他们去一个山上的寺庙里许愿。七月走不动了,苏家明和安生在寺庙里,他把他自己脖子上的玉坠摘下来,送给了安生。
这一切,七月都看在眼里。安生离开了乌江镇,去了北京。她想找到她心里深爱的那个男孩,那个帅气的吉他手。走后的四年,安生每天都在给七月写明信片。而这时的苏家明,却想要离开家乡,去外面闯闯。于是他去了北京。安生回来了。
她们终究还是因为苏家明分开了。两年里,安生没有再给七月寄明信片。直到一天,在北京的苏家明看到了安生。而这时,七月也来到了北京。安生的男朋友在一次车祸时去世了。她住到了苏家明家。七月猛然看到,苏家明扶着喝醉的安生。她很心寒。怒火再次点燃,她们又一次吵架了。
七月和苏家明要结婚了。结婚之前,七月对苏家明说,婚礼那天你不要来了,这样我才能名正言顺的离开。苏家明那天没有来。七月去流浪了,她要走安生的人生。而安生此时,也过着七月的人生。用七月的话讲"七月过着流浪的安生的人生,安生过着安稳的七月的人生。"
安生写的一本小说,写的她与七月的故事。笔名:七月。故事的结尾,七月大出血,永远的离开了安生。而七月和苏家明当年的孩子,是由安生抚养。
苏家明最后知道了一切。
故事的结尾,安生说,我和七月注定要过截然不同的生活。作者:安生。
她们的故事,很催泪。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她们的命运,已被彼此改写。
我觉得,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人生有一知己,足矣。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真心相待。
雨慢慢地停了,天仿佛透亮起来了,仿佛是看完一场悲情电影后,只剩下滴水的屋檐。而现在,全世界都湿了,却唯独没有留给我温暖的一隅。
七月与安生观后感范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