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范文2篇(优质3篇)
《湘行散记》读后感范文2篇
篇一:湘行散记-追寻民俗文化之路
《湘行散记》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作品,通过作者在湖南的旅行经历,展示了湘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被湘南的魅力所吸引,感受到了湖南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下面是我读后的感受。
这本书中,作者以游记的形式描述了他在湖南的旅行经历。从岳阳开始,作者先后游览了张家界、凤凰古城、湘西等地,领略了湘南的山水之美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在他的描述中,湘南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山峦起伏、江河纵横,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而湘南的民俗文化更是引人入胜,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湘南的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和风土人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神秘和诗意的世界。
在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湖南的特色美食。湖南菜以辣闻名于世,而且口味独特、烹饪技巧高超,让人流连忘返。作者品尝了湖南的腊肉、辣椒、米酒等特色食品,让读者对湘南的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湖南的茶文化,湘南的茶叶品种繁多,品质上乘,深受广大茶客喜爱。
除了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湖南的民俗文化也是《湘行散记》的一大亮点。作者深入了解了湘南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等,以及各个地方的民间传说和习俗。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南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勤劳善良,让读者对湖南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湘行散记》,我对湖南这个地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湖南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深被湘南的美景和民俗所吸引,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自去湖南旅行,亲身感受湘南的风土人情。
篇二:湘行散记-感受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湘行散记》是陈忠实的作品,通过他在湖南的旅行经历,展现了湖南的历史文化。这本书让我对湖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湖南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书中,作者以游记的形式描述了他在湖南的旅行经历。他先后游览了岳阳楼、岳麓书院、凤凰古城等地,感受了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湖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在他的描述中,我能够想象到湖南的古老和庄严,感受到湖南人民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在岳阳楼的游记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岳阳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也是湘南的象征之一。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庄严的时代。此外,作者还介绍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和地位,岳麓书院是湖南的学府,培养了无数的学子,对湖南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湖南的旅行中,作者还游览了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湖南的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凤凰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让人对湖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作者还介绍了湘西的土司文化和苗族文化,让读者对湖南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湘行散记》,我对湖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湖南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自去湖南旅行,亲身感受湖南的历史文化底蕴。
《湘行散记》读后感范文2篇 篇三
寒假到了,初中生们除了玩和写作业,还能怎么过呢?给自己找本书看看吧,通过阅读好的书籍,提升阅读能力,开拓眼界。下面小编就来为初中生推荐一本《湘行散记》吧,赶紧过来看看小编分享的两篇关于《湘行散记》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湘行散记》读后感范文1: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没下决心买,看到这样可爱美丽的新书,这一次,我动心也动手了。
这本书是沈从文新婚后不久,家乡传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他独自一人,买舟还乡的路上,给新婚的妻子张兆和写信,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念。其中,《湘行散记》和《湘西》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湘行书简》是一组家书。
那一年是1934年,正是民国所谓的黄金时代,沈从文赶回湘西探母,一路上风山水照旧,但气氛和人却不一样了。那年他揣着一本《史记》和支出的三个月的薪水27块钱,一路北上去北京求学时,他印象中的家乡是美丽的,年轻人如猛虎般的活泼,乡民是自在、淳朴和从容的。而这次,面对凋零的美丽故乡,他看到了人们的挣扎,人生的绝望:在那里,有蛮力的水手和拉船人为了微薄的一点点钱,做着卖命的事——天再冷,水再险,照样往水里跳,而即使这样,他们却从没有抱怨,没有因为工钱少,就偷懒,照旧去担当应有的一份勇敢和努力;而吊脚楼上的那些女人,往往是为家计沦落成妓女,但她们依旧不失去那一份质朴和可爱,以及那一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沈从文的文字中,有悲悯,也有对人生庄严的赞叹。
《湘行散记》文字很美,梦幻纯真,例如:
“我小船停了,停到鸭窠围。中时候写信提到的“小阜平冈”应当名为“洞庭溪”。鸭窠围是个深潭,两山翠色逼人,恰如我写到翠翠的家乡。吊脚步楼尤其使人惊讶,高矗两岸,真是奇迹。两山深翠,惟吊脚楼屋瓦为白色,河中长潭则湾泊木筏廿来个,颜色浅黄。地方有小羊叫,有妇女锐声喊“二老”,“小牛子”,且听到远处有鞭炮声,与小锣声。到这样地方,使人太感动了。”
李欧梵说过,《湘行散记》这部作品一半是纪实,另一半是小说。沈从文写《湘行散记》时,常常承认他在写作过程中依靠的不是他亲眼所看的事情,而是他所想象的事情。这种个人体验式的文章,开启了旅游文学的先声,而故乡,在每个游子的心底,永远是最纯净的乌托邦。沈从文将记忆中故乡的
圣洁温暖,撒到字里行间,愿这浪漫的文字,能抚慰每个游子的乡愁。
《湘行散记》读后感范文2:
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亲病重而返乡湘西,《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正是取材于此段旅程。沈先生在本书中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富含神秘的湘西画卷,其间的风情令人动容。而比那景致更值得细细品味的是他对故乡的情怀,这份情透过了纸上的文字跨越数十载,切实地渗入了我们心底。对于作者而言,“故乡”两字绝不只有单一的调调,而是富含各种意味。或许坐在书前的你想起这个词时,也会有五味杂陈萦绕过心头。
双目静观故乡变
在第一篇章《湘行散记》中,重返旧地的沈先生面对的是那个混杂着各种熟悉和陌生画面的湘西。十年前但凡有撒野的机会绝不放过的友人,如今已规规矩矩地成了一个大旅馆的老板;却还同自己如往日那般“牯子(公牛)老弟”、“牯子大哥”地相互打诨称呼,依旧大谈字画,大说野话。时过境迁,这片乡土繁华稍逝,如今再也没有什么热闹的节日能让水手们像旧时那般兴奋地划上一天龙船,直至看船者散尽、月光镀银河面为止;但江水间的各色船夫们依然以老带新,起早摸黑地辛勤劳作,如同旧日那样下水上滩二话不说。
该如何面对心间最熟悉的陌生土地呢?各人不尽相同,而沈先生选择了静静地沉浸于其间,收起了自己的一切评论,怀着敬畏之情注视着眼前行进的身影,聆听那一个个鲜活的传说。在他看来,自己作为一名离乡多年的读书人,所有的评价都是那么的渺小。这片土地上的种种,正是生命在各色外界条件包围下凸现出的必然,这些人活着的庄严是一名读书人毫不明白的。这是一份对家乡最高的敬意,非大肆宣扬赞其美,非大放厥词责其丑,只是想更多地了解它、靠近它,满怀着第一次遇见时的那份初心来汲取其间的真意。
如数家珍自豪情
对自己故乡的了如指掌一定会令人自豪满满。行文至《湘西》篇章,沈先生也按耐不住,自信地以一个土生土长本地人身份来展示出家乡的全貌,来对那些自视过高的外人的片面之词表示鄙夷。他坚信,身于此、长于厮的人要比那些满腹经纶的远观者更明白此处生命的鲜活。单就江面上过往的船只来说,沈先生就能排出“大鳅鱼头”、“乌江子”、“洪江油船”、“白河船”、“广舶子”、“洞河船”、“麻阳船”、“桃源划子”、“铜仁船”等等特色名称,对各色船只的形象描绘也让我们相信他一定能够将它们切实地画将下来。可以想象,在孩提时代,这些在江面上滑过的五光十色的船只给这些水岸边的孩子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一路上看着他们成长,直至将它们送出家乡,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被湘西抚养长大的沈先生骄傲地描绘了自己深谙的此间风情,不只是山水河川,普通至船夫矿工,稀奇如蛊婆男巫,一应俱全。当有人以“学者”自居,仅凭他人的片言只语就管中窥豹,产生对于湘西的错误见解时,作为一名故乡赤子,沈先生惟有自豪地在笔尖倾泻出对那每一寸土地的深切感知,来全力捍卫自己家乡的尊严。时光流转不息,那份因为对故里了然于怀而生成的自豪之情,想必不仅留存于沈先生一人的心中吧。
爱人自成新归巢
生活的快车终究还是会继续向前奔行不止,那故乡也会渐渐化为旅途中曾经的一所驿站。及至《湘行书简》的部分,沈从文笔下漾出的又是另一种思乡之情。细细究来,沈先生的这些在旅途中同夫人张兆和的来往书信才是前两篇章书文的素材来源,它们是他旅途中的心情最原始的重要写照。
在沈从文二十日左右的离家行程中,光收录于书中的信件就达三十多封。《今天只写两张》、《第三张......》......《第八张......》,这是作者在行程某日中写下的几篇文章的标题,一眼就能明了他的心已经飞向何处了。旅途中,沈先生常常一封信刚写完封口,还未等及上岸歇息时找寻寄发之处,马上又忍不住开始了第二封,最多一次居然积累了六封信件一同寄出,真不知夫人将作何感想。
就这样,当读者还沉浸在前两篇章那纯朴旷达的原野之风时,沈先生的笔触一下子又柔和了起来。在第一篇章《湘行散记》中,他曾挥笔揶揄过一名因为同相好之人缠绵悱恻而误了开船时刻的船夫,而在此处同妻子的交流中,却又成了“这份生活真使我感动得很”。彼处的爽朗同此间的婉约并存,原来他早已心念新的归巢、新的故乡。在沈先生心中,固然湘西人民那种原始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比起大都市中已然腐化的人心更令自己向往,但个人好恶还是敌不过连理之情。真的是哪里有己所爱之人,该处就是自己下一步的归宿。旧日的故所已然远去,但不用担心它“雁过无痕,落叶无声”,这期间的故事已然深烙在心间,铸成了现在的自己,在同爱人交流的只字片语之间,它都会不经意地蹦将出来。那触动心间最软弱之处的琐事也必定会加深这份新的羁绊。所以,不用沉湎于昨日,珍视当下,善待眼前至亲之人,今日生活的点滴也必将成为明日的故乡之情。或许沈先生也想把此间情谊传达给我们吧。
全书的三个篇章各表一枝,多层次立体地呈现出了沈从文对于故乡的诸多感触,看似主题不一、风格各异,但也许这才是血肉生息的人心的真实写照,合上书本细细品完让人颇多感触。倘使各位尚有兴致,还可换种方式,将各章中描述同日行程的部分单独提将出来并行阅读一番,更直面地体会那种五味交错的感觉。我想,这肯定又会另有一番滋味。
这才是家乡对人们真正的意味,从旧时、现在,直至将来都是如此。
初中阅读书籍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