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初二读书心得笔记【精彩3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初二读书心得笔记 篇一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通过阅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对红军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敌人的追击,艰难地穿越了无数的山川和河流,最终到达了陕北。他们在长征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走向胜利的道路。他们的坚韧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红军战士们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他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同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离不开队伍的团结和合作。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正是因为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够面对敌人的进攻,毫不退缩地前进。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不仅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体会到了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籍,更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我相信,只有通过了解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的社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初二读书心得笔记 篇二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通过阅读,我更加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对红军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着风雪的袭击、艰难的穿越山川和河流的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走向胜利的道路。他们的坚韧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红军战士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同时,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关于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离不开队伍的团结和合作。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正是因为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够面对敌人的进攻,毫不退缩地前进。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我不仅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体会到了革命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深思,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了解过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的社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红军战士们一样,勇往直前,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够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初二读书心得笔记 篇三
作者埃德加·斯诺,他在中国红色区域待了长达7年的时间,为我们揭开了当时中国红色革命的神秘面纱,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一
多少年后的今天,我随着斯诺这位外国记者的脚步再次追溯了那时的红色中国。
读完整本书,我的心情亦是无法平复,最想去探究的却是长征。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名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我觉得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德,博古等左倾领导人物的错误指挥,他们总是先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然后又实行保守主义防御战术,其实他们并不了解那时红军真正的情况,只是凭借着在俄国的一些经验,根本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而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实践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在长征的途中,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领导的重要地位,并且还确定了红军的前进路线,我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点,一个真正从实践出发的领导者才能让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直到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也仍在被人传颂。因为长征堪称壮举:红军在几万里的长征中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这是世界空前绝后的奇迹。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红军的过草地了。整整六天六夜过草地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日子,草地停一分钟都有被沼泽吞没的危险,气候变化无常,寒冷、饥
饿、疾病、缺盐使红军战士四肢无力,粮食吃光只好吃野草,草地上水有毒,草也有毒,不少人中毒而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下令把自已坐骑在内的六匹牲口杀了,给红军战士充饥,自已却不忍心吃。晚间宿营以地当床,以天当被,战士们背靠背坐在湿地上,清晨醒来总有一批同志牺牲。红军靠什么精神战胜艰难险阻,我想肯定是他们那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读到这里,我总是感到羞愧,平时的一些小困难,跟过草地根本无法相比的事,都有想过放弃,半途而废,再看红军,过草地时死了很多人,但他们却依然走了下去。长征几万里,最后还是胜利了,这是信念的力量,有坚定信念的人是无法被战胜的。这本书中关于长征的细节还不够多,斯诺只是客观地记录了他采访过程中所听到的,但足以让我想去探个究竟了,我还想知道更多的关于长征的故事,我不由把目光投向了王树增的《长征》,我知道,它会带给我更多精神盛宴。(常磊)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二
《红星照耀中国》,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式书名,但令我惊奇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国记者。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美国记者白修德对这本书以及作者斯诺的评价。没错,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位美国的优秀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在中国红色区域待了长达7年的时间,为我们揭开了当时中国红色革命的神秘面纱,从西方人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向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当时的中国,战乱黑暗。侵略者,践踏着中华人民的国土,而当权者的刀尖,则指着中华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人民们迫切的需要有些人站出来挽救这个危难的局面,这些人就是毛泽东以及他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时的中国,红色满布。中华人民的保护者,用自己的毅力,用自己的坚持,用自己的勇敢,换来一个个中华人民的幸福生活,团聚生活,美好生活。然而,这些生活,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在党的初期,由于国际的干扰和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曾受到巨大的损失,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统领,团结一切,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国命党,一直对外宣扬共产党党员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强盗”,但是,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中华人民牺牲的存在,而不是,国命党。
斯诺的语言很平淡,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词或一些美化的文笔,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是有血有肉的,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人民抗日、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长征路上的艰难,具有了更具体形象的把握,对避免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敬畏。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也感受到了斯诺为这本《红心照耀中国》的付出之多……
这本书,让我更了解到了现在美好的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的血肉,以及生命维持着的,也是他们的努力换来的!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的预言和感受,也是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
红色的星星,红色的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三
自从1927年11月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区在湖南省成立,它就成了一个谜。更或者,它甚至称不上一个谜,只能说它是一个传说。一个无论多少人肯定还是否定,都不可信的传说。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终于有可能穿过那道长城,进入红区。机会千载难逢,绝不能错过。他说:“这要经过怎样的冒险呢?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些年的国共内战中,已经有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了生命。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
于是斯诺出发了,奔赴这场冒险。
生与死已经不在这次旅途的考虑范围内了,重要的是真相。从西安到保安,去往前线,又冒着炮火折返保安,再从红的中国出来,回到北平。历时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共产党人的头顶上随时笼罩着死刑的威胁,不论在上等社会里,或者在非上等社会里,他们都是不会暴露自己身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仅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谈话,还从其他红军口中了解并记录了贺龙、彭德怀、朱德等革命家的事迹。最重要的,他还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这些名人事迹、历史事件固然是这本报道性作品的主要内容,但真正触动我的,却并不是这些人或事的伟大,而是他们伟大之中不那么伟大的平凡日子。
比如张学良和红军合作之初,作者问邓发:“你不怕丢掉你的脑袋吗?”邓发笑着答道:“不比张学良更怕,”语气诙谐地、轻松地,“我同他住在一起。”
比如写到贺龙的“传说”,拎着一把菜刀建立了苏区。
又比如哪怕作者认为周恩来“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当周恩来陪他走过乡间田埂时,他也只想到了那个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周恩来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或许正是因为他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生动的作品吧。
历史起起落落,逝者如斯夫。作者也在序言中写道:“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所以这一本书如果是一种正确的记录和解释,那就因为这是他们的书。”
拿起这本书,我们一起去1936年的红色中国旅游吧。(天铁一中 润和竞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