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钱学森的心得观后感(优质3篇)
观看电影钱学森的心得观后感 篇一
在观看电影《钱学森》后,我深受启发,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部电影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讲述钱学森先生的一生,展现了他的科学成就、家庭生活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在观影过程中,我被他的勇气、智慧和坚韧精神所感动,同时也对他的理想和追求深感敬佩。
钱学森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航空航天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电影中展现了他在研制火箭技术上的艰辛努力和不懈追求。他面对科学困难从不退缩,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他的毅力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除了科学成就,钱学森先生还是一位家庭至上的人。电影中展现了他与妻子的深情厚爱,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尽管他的事业非常忙碌,但他始终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放在心中。他的家庭观念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意识到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家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最令我敬佩的是钱学森先生对国家的忠诚。电影中展现了他在艰难的历史时期,始终保持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他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爱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对国家充满热爱,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观看电影《钱学森》,我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他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的感悟。他的勇气、智慧和坚韧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追求真理和突破自我,我们才能有所成就。同时,他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和对国家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热爱家庭和国家,我们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观看电影钱学森的心得观后感 篇二
《钱学森》这部电影让我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他的追求和奉献精神深感敬佩。这部电影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讲述钱学森先生的一生,展现了他的科学成就、家庭生活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在观影过程中,我被他的勇气、智慧和坚韧精神所感动,同时也对他的理想和追求深感敬佩。
钱学森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航空航天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电影中展现了他在研制火箭技术上的艰辛努力和不懈追求。他面对科学困难从不退缩,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他的毅力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他的科学成就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胜利,更是对整个国家科技事业的贡献。
除了科学成就,钱学森先生还是一位家庭至上的人。电影中展现了他与妻子的深情厚爱,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尽管他的事业非常忙碌,但他始终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放在心中。他的家庭观念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意识到在追求事业的同时,家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他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是我学习的榜样。
最令我敬佩的是钱学森先生对国家的忠诚。电影中展现了他在艰难的历史时期,始终保持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他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爱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对国家充满热爱,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观看电影《钱学森》,我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他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的感悟。他的勇气、智慧和坚韧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追求真理和突破自我,我们才能有所成就。同时,他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和对国家的责任。我相信,只要我们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热爱家庭和国家,我们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功,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观看电影钱学森的心得观后感 篇三
影片钱学森中的钱学森不顾美国的威逼利诱,毅然返回了祖国,用自己的所学来报效祖国。钱学森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成功研发并发射了导弹——东风一号,继而又成功发射了火箭。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钱学森观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更多的观看电影钱学森的观后感请点击下方↓↓↓
钱学森观后感1
星期五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电影《钱学森》。使我认识了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
刚看的时候,我不想看觉得没意思,后来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的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
看完影片,我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吸引了,充满了感动,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钱学森观后感2
欢呼雀跃的呐喊声,似乎是在给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庆祝,也好像是为中国的伟人——钱学森同志致敬。
钱学森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是中国的导弹之父。他一生都用在了为国家发明导弹上,这是一个不忘祖国的人。他在美国时,美国给他了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但是,他却时时刻刻牵挂着他热爱的祖国。美国曾经有一个海军高级将领说过: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相当于5700人)。
尽管美国百般的阻止、要挟,甚至软禁,无论怎样的软硬兼施,就是阻止不了他回国的信念。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开往他魂牵梦绕的中国的舱船。
钱学森的故事让我震撼,虽然美国提出了优厚的待遇,但他还是坚持要回国。至今他的一句话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在我国的土地上,干什么都行,只要我喜欢,我甚至可以去种苹果。
钱学森观后感3
在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钱学森》,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他的“心”。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爱国科学家,他,曾经赴美留学,但是在异国他乡的他,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怀着那一颗赤红的心,一心只想着为自己的祖国着想。他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从他这句话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他那颗爱国的心在烈火中燃烧,越来越强烈了!那种不忘祖国的精神,深受人敬爱。钱学森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一生的贡献,他,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的“心”只有祖国,看到现在繁荣富强的祖国,你也应该骄傲了!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中国人!中国人!你永远都是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你要记住,你是中国人,你应该骄傲!我们是打不到的中国人,我们要想钱学森那样,报效祖国。
钱学森观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钱学森》,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里。少年的钱学森喜欢自然科学、音乐、绘画,成绩优异,于20岁那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毕业,赴美国留学。第三年考上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三年后获得航天,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到1949年钱学森成为世界公认的物理学界权威之一。
1955年,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钱学森终于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他的指导下,196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火箭,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读完里这位篇文章,我感慨万分。钱学森那种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感动。想想看,是祖国养育了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美好的国度中。在那么落后的时代,作为一位大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想到了祖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吗?我们青少年要向钱学森学习,使自己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钱学森观后感5
今天,我们学习了《钱学森》这篇课文,感触颇多。
这篇文章介绍了钱学森的地位与价值以及他的爱国情怀。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来赴美留学,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的得意门生与助手。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我们所向往的生活,但他并没有满足,他一直想回国,他认为他是应当回去的。但是,他的回国路受到种种阻挠。终于,他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科学家。不管在美国的生活有那么富裕、工作条件有多么优越,但他不被这些诱惑所迷惑,他经过重重阻挠,终于回到了他的祖国。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像钱学森那样有才华、有知识的人,为祖国做贡献。我们不管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啊!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热爱祖国的人,如詹天佑、巴金、姚明等。有一次,记者问姚明:“你什么时候回美国?”,姚明马上纠正:“是去美国,回中国,而不是回美国。”一个“去”,一个“回”,就足以看到一个人的爱国情怀。我认为,热爱祖国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品质。歌声中唱到“爱祖国,爱人民。”显然,热爱祖国是我们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我们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为我们亲爱的祖国增添光彩。
钱学森观后感6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中国导弹之父”,他的技术让我们佩服,但他的爱国精神更让我们佩服。
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回到了让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不因为自己的优厚的待遇所动,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看出钱学森的爱国热情。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思乡情怀。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格外兴奋。此刻,他向同学们袒露心迹:早日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没有钱,现在回去,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说,我们日夜盼望着,就是祖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创造。我们应当回去。
钱学森说的两句话让我深受感动,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让我感动,使我深切感受到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
钱学森观后感7
钱学森,中国近代科学家,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这篇文章讲的是:在中国没钱没设备的困难环境下,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辗转5年,终于重返祖国,并研制出第一颗导弹。我读着读着,看到有这样一段:“我们日夜盼望着,就是祖国能够从黑夜走向光明,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由这几句话,我们体会到钱学森漠视金钱、荣誉、地位,坚定回到祖国,这说明了钱学森对名与利得淡薄,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奠定了祖国在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
我继续往下读,美国人为了阻挠钱学森回国,设定了很多苦难,最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并研制了第一颗导弹,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克服种种阻力,终于回到祖国的艰难历程,充分说明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这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我要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爱国好少年。
钱学森观后感8
今天是钱学森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今晚我们钱学森实验班全体同学观看了关于钱学森生平介绍的记录片《钱学森》,在此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出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看着自己的国土战火纷飞,任人践踏,钱学森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外来侵略国家,于是他毅然决定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报效我们的祖国.身处异乡的钱学森深刻体会到没有受到尊重的滋味,活在屈辱中是痛苦的.他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当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新中国的成立使他盼望回国的心激动不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把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这是钱学森说的话.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也依然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
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是经历失败的,我们在高考中摔了一个大跟头,目前也落后于别人一大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站不起来.我们依然还有攀登高峰的梦想.大学并不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天堂,来到这里,我们仍需努力,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一旦懈怠,中将瓦解.这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领域的奇葩,我们也不敢随便夸下海口要做他那样的科学家甚至超过他,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之才.我们想做到的很简单: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
我们班全体同学开始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我相信我们可以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充实我们未来的这几年的大学生活.我时刻铭记这样一句话:大学很好玩,学习靠自觉,我们是有责任的到这里学习来的.这是我在高考失利后放弃读书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对自己说的,我必须对得起我的父母和一直支持我读书的亲人朋友,今天我站在钱学森班,我也要对得起这所学校和"钱学森"这三个字,我也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钱学森把建设祖国作为他的责任,而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对他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未来只能由自己来创造,机会只能由自己来把握,我努力我无悔!
钱学森观后感9
1935年,他18岁,留学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194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副教授。经过他的努力和天生的聪慧,在学术上超过了他的老师冯·卡门。并与他的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此时他想起自己的祖国——中国,他来美国之前就有一个心愿:完成学业,报效祖国!而美国阻拦他回国,因为美国海军部次长曾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他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祖国。他与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东风1号,东风2号。虽然东风2号没有成功,失败了。但他还依然努力,后来终于完成了两弹一星。他,就是——钱学森!
看完电影后,我便进入了深思。钱学森他为什么放弃美国那么优越的条件,回到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太好的中国。我相信,如果问他这个问题,他肯定会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我不想要在别的国家过一辈子,因为那不是我的祖国!”他当时准备建造东风一号的时候,因为中国当时并没有所谓的零件工厂,而一个发动机就需要四千五百多个零件,这个样子根本造不了东风一号。
困难不仅仅只有一个。在钱学森向各大书记介绍东风一号的构造和一些相关的公式。书记们说说懂了,其实他们都没有懂。因为钱学森太聪明了,因为他写出的算式很少有人能看懂。当时钱学森的学生也不懂,要求他讲解一下,钱学森并没有讲解。因为他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那些书记们不懂,钱学森就再给他们讲解一遍。外国人不懂他不管,但中国人不懂,这可不行,他必须再讲解一遍。
钱学森心里只有祖国,是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克服了种种困难。也正是这一种爱国情,才让他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他心中是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强烈的自尊心支撑着他去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祖国交给他的任务。这份伟大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着我。虽然钱学森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这种高贵的爱国品质以及对科学的执着的追求精神会在中国人的心中传承下去!最为一个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钱学森观后感10
澎湃的海浪拍打着船舷,1934年的一天,浪潮将一位立志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中国青年送出了国门。时隔二十年,同样的碧海蓝天,怀抱着同样坚定地报国之志,他历经种种艰难阻挠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就是钱学森,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之后,我不仅被钱学森克服艰难险阻,不言放弃,回国指导新中国导弹卫星研究的精神所感动,更是被影片中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爱情和友情所折服。
1934年钱学森考取了公费留学,在离开之前,他紧紧的握着蒋英的手,对她说:“跟我走吧。”此时的蒋英刚刚从欧洲学成归来,并且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场演唱会,可以说是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而此时的钱学森不过是个不知未来如何的学生而已。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蒋英冒着放弃自己理想的风险答应了钱学森的请求,和他一同踏上了异国之旅的征程。而后的事实证明,蒋英也的确为了支持钱学森的事业而失去了成为一名著名歌唱家的机会。但她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影片结束的时候蒋英的一句话更是深深打动了我,她说:“中国可以少一个我这样的歌唱家,却不能少了你钱学森这个科学家。”
宽容大度的她一直都是钱学森最坚实的守护,在美国被美国政府怀疑、诬陷、囚禁、监视的日子里,是蒋英一次次守候在钱学森的身边给他温暖,给他信心和力量,让他坚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我想,如果不是有蒋英的存在,钱学森也不会在被美国囚禁监视的日子里创造出巨大的成就吧。
有人说,当一个人不能从爱情中收获甜蜜的时候,真挚的友情同样能给他安慰。这么说来,钱学森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不仅收获了爱情,也获得了真诚的友情。影片中钱学森的好友罗友来为了不使美国政府从自己身上下手诬陷钱学森,就将自己多年来辛辛苦苦研究的成果付之一炬,并在钱学森最艰难迷茫的时候,与他一起听《我的祖国》共勉,给予钱学森精神上的鼓舞。他的导师冯.卡门也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钱学森被囚禁的日子里,他不辞辛苦的四处奔走,倾尽全力解救他最心爱的学生。
在钱学森一心一意要离开美国回到中国的时候,很多人都设法阻挠,虽然冯.卡门也清楚地知道钱学森的离去将是他和美国航天界的一大损失,但他始终选择尊重钱学森的决定,从来没有利用导师的身份强迫或是威胁过钱学森,这也使得他后来成为钱学森一生的良师益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钱学森才能在重重阻挠下顺利的回到祖国。
当然,这些都是外在因素,最重要的还是钱学森有一颗坚定的爱国心。在他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美国政府给他抛出了橄榄枝,承诺了他丰厚的薪水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并允许他进入美国尖端航天事业研究中心,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最先进和精准的设备,但这丝毫动摇不了钱学森想要回到祖国的决心。
他的导师冯.卡门曾经问过他:“你打算在一个农耕社会怎样运用你的航天技术?“钱学森回答道:”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回去种苹果。“多年后,钱学森将他种的”苹果“送上了天空,让世界见证中国的奇迹。如冯.卡门所说,我们国家当时的情况是很艰难,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我们财政紧张,但从来不让科研人员为难,我们国家尽最大的努力给导弹研究提供条件,在1958年我们因自然灾害而陷入困境的时候,国家依旧为科研人员提供肉,蛋等营养品。1966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的科技帮扶人员,我们中国的科研人员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却突然失去了方向,很多人都开始不知所措,对中国的导弹研究失去信心,苏联和美国等也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但钱学森和我们众多的科技人员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他们坚信我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也一样可以成功。钱学森说:“我们中国人不比他们少长一个脑子,他们美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我们一样可以造出来。”我觉得这句话绝不只是在鼓舞士气,因为它的的确确的被我们勤劳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证实了。
电影影片中有一个人物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叫张工农,是一个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战斗英雄,他是个粗人,不懂什么科技,但他有一颗求学上进的心,不懂就问,不会就专,最终他在一次导弹发射失误的探讨会上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做到了一鸣惊人。
有这么多张工农一样的奋斗者,有钱学森这样的指导者,还有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环境艰苦又如何?无人帮扶又如何?我们的科研人员一样在钱学森的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在艰苦的环境中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今天的我们如此的幸运,生活在一个文明而远离硝烟的国家,我们不用为了国家的独立而像众多烈士一样献上自己的生命,我们不用为了国家摆脱帝国主义的围困而日夜辛劳,但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坚定地爱国心,爱人心。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不屈不挠的奋斗史,更多的是人世间的正义与真情。冯.卡门是一个爱国者,但他不会用爱国的名义去强迫他的学生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守护或是坚持的信仰。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改变他们坚守的立场以成全我们的信仰,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立场,坚守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