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5篇(通用3篇)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5篇 篇一
在参加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后,我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观察地震模拟器的演示,我亲眼目睹了地震的可怕破坏力。同时,我还参观了地震科普展览,通过展板、模型等形式了解了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我对此次活动的几点感想。
首先,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让我受益匪浅。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地震的基本概念,还了解了地震的分类、震源特点以及地震预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看地震模拟器的演示,我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力,对地震的危害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地震应对措施,了解了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其次,活动的组织者和讲解员非常专业和负责。工作人员耐心地为我们解答了各种问题,并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案例进行讲解,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在实地参观地震科普展览时,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每个展板和模型的含义和作用,使我们对地震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再次,活动中的互动环节让我更加深入地参与其中。在观看地震模拟器演示后,工作人员引导我们参与紧急疏散演练,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式。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让我更加深刻地记住了应对地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最后,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认识到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应对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我们应该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将积极参与地震科普活动,向身边的人传播地震知识,做好地震应对准备,为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参加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有益的经历。通过此次活动,我对地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地震防灾意识。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5篇 篇二
参加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我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地震科普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活动中,我通过参观地震科普展览、观摩地震模拟器演示以及亲身参与紧急疏散演练等环节,深刻感受到了地震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此次活动的几点感想。
首先,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和具体。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活动中的展板、模型和演示等形式,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公众传递了地震知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成因、预测方法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活动中的地震模拟器演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实际观看地震模拟器的演示,我亲眼目睹了地震的破坏力和影响范围。这种直观的方式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震的可怕和危害,进而增强了我对地震防灾意识的重视程度。
再次,活动中的互动环节让我更加深入地参与其中。在观看地震模拟器演示后,工作人员引导我们参与紧急疏散演练,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式。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让我更加深刻地记住了应对地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增加了我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心和勇气。
最后,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认识到地震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地震科普工作不仅要传递地震知识,让公众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还要引导公众正确应对地震灾害,提高应对能力。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地震科普活动,提高自己的地震防灾意识,同时也要向身边的人传播地震知识,帮助他人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总之,参加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有益的经历。通过此次活动,我对地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地震防灾意识。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5篇 篇三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极强、破坏力极大的严重自然灾害,其带来的危害、造成的损失居各类自然灾害之首。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1
地震成因
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能量。当这股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岩层就会弯曲、变形,继而在某些脆弱地带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些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传播,地震就发生了。
地震时避险的方法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如果一时逃不出去,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旁边,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橱窗、广告灯
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5、在体育馆、影剧院:护住头部,蹲、伏到排椅旁。
6、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7、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一家人要集中在一起,照看好老人和儿童,避免走失。
8、特别提醒:地震时,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可能成为致命“杀手”,必须予以高度提防。远离高层建筑、烟囱、高大古树等,特别要避开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躲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高压线、广告牌等高处的危险物。躲开危房、危墙、狭窄的弄堂、修有高门脸和女儿墙的房屋、堆放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易坍塌的危险物。不要使用电梯。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2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3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脚架区,可以利用旁边的东西来护住自己,以免余震再次把自己伤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让自己可以呼吸,等人来救你。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4
灾难是什么?灾难就是人为的或者自然的造成的对生活和财产的严重损害。我们国家是一个自然灾难多发的国家,如洪涝灾害、旱灾、地震、泥石流等等。而其中的地震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为直接,相信大家对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还都记忆犹新吧。6年前的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据有关方面统计,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遇难的学生就达到6376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这是我国自建国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深深的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但逝者已远去,留给我们生者的不仅是悼念,更应该是考虑如何对地震这种灾难加以防范。
我认为,地震来临后一定要有好心态,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头脑,不能惊慌失措,盲目的选择跳楼。如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尽量待在空旷处,在家里如果不能及时逃出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我们还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伤亡。在学校中,地震时要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开水间、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乱跑或跳楼。在公共场所,例如电影院、图书馆、商场、游乐园等,应认真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从安全出口尽快撤离,切勿独自逃跑和乘坐电梯。
虽然灾难无情,但人有情。每当灾难来临,我们只要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重新建起我们的幸福新家园。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想5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