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优质5篇】
资本论读后感 篇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在阅读完《资本论》后,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剥削问题以及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资本论》以其深邃的理论和批判性的观点震撼了我。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剩余价值的讨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种剥削的机制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产生了疑问和反思。
阅读《资本论》还让我对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联合起来,反抗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面临着诸多困境和艰难,但只有通过自身的觉悟和斗争,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权益。阅读《资本论》让我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的解放需要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努力。
此外,《资本论》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和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这些矛盾来源于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转型,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这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并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阅读《资本论》不仅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我意识到,要真正改变社会,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资本论读后感 篇二
《资本论》是一部庞大而复杂的经济学巨著,对于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来说,确实是一次知识的磨砺和思想的洗礼。阅读《资本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引发了我对社会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资本论》以其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的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讨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问题。这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不平等感到愤慨。
阅读《资本论》还让我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注定了其不可持续的发展。这使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产生了质疑,同时也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期待。阅读《资本论》让我认识到,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转型,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此外,阅读《资本论》还让我对无产阶级的解放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联合起来,反抗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这使我对无产阶级的觉悟和斗争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总的来说,阅读《资本论》是一次有益的经历。它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尽管我并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资本论读后感 篇三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继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天,他终于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
。”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资本论读后感 篇四
一次偶然,我发现了《资本论》这本书,于是我便把它买了回来。我喜欢读着实体书的感觉,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资本论读后感 篇五
最近读了资本论缩译版的第一卷。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偶然间听别人说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读过资本论还叫共产党员吗,而且资本论最好是看德文版的,因为德文——英文——中文,这当中有着大量精髓的流失,并且翻译学家或多或少都加入了自己的见解。但是鉴于本人能力与精力有限,也不必像老夫子那样求甚解,所以选择了一本中文缩译版。
其中几点令我印象颇深。
工作日有一个最高极限。这个最高极限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界限:工人每天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休息、睡觉、吃饭、盥洗、穿衣等,以满足身体的其他需要;第二是道德的界限,既社会界限。工人必须有一定的学习文化、照顾家庭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
但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利手段,但在此时,却成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最可靠手段。
计时工资是用直接的劳动持续时间来计算;计件工资用间接通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其中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是资本家最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资形式。
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亚当斯密,凯恩斯,马尔萨斯等经济学家则站在资本家角度上的。而且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通过各种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系统来弱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现在你存在以下问题吗?你的工作日超过了生理界限+道德界限的时间吗?你的工资形式是计件工资吗(“跟项目走”或者叫“多劳多得”)?
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究竟为何?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的,那社会主义社会又是怎样的?没有读过《国富论》不懂资本主义,没有读过《资本论》不懂社会主义。看来对于《资本论》后两卷还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